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凡明

作品数:9 被引量:17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烟草
  • 5篇枯病
  • 4篇叶枯病
  • 4篇水稻
  • 4篇抗性
  • 4篇白叶枯
  • 4篇白叶枯病
  • 3篇水稻不育系
  • 3篇花叶
  • 3篇花叶病
  • 3篇TMV
  • 3篇不育
  • 3篇不育系
  • 2篇烟草花叶病
  • 2篇叶枯病菌
  • 2篇系统获得抗性
  • 2篇抗白叶枯病
  • 2篇抗病
  • 2篇抗病性
  • 2篇花叶病毒

机构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合肥经济技术...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省滁州市...

作者

  • 9篇孔凡明
  • 5篇许志刚
  • 2篇杨光
  • 2篇韦学平
  • 2篇彭怀俊
  • 2篇吕斑
  • 2篇吴廷全
  • 1篇陈学平
  • 1篇张祥民
  • 1篇张婕
  • 1篇王力
  • 1篇王叶
  • 1篇夏凯
  • 1篇周燮
  • 1篇李艳芳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烟草学报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专化性白叶枯病菌遗传结构的RAPD初析被引量:1
2000年
孔凡明吕斑许志刚
关键词:白叶枯病菌RAPD分析水稻专化性
水稻不育系抗白叶枯病与体内酶活性变化的关系被引量:26
1998年
在珍汕97不育胞质和相应的正常胞质孕穗期接种白叶枯病菌Ah28和Os14等菌株,测定从接种到表现症状时与抗病性有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稻叶与白叶枯病菌互作进程中,当接种后,稻叶内PAL和POX活性立即升高,尤其是PAL在互作的6h内,活性已急剧增加,第24~48h,PAL活性升至最大值;在互作的第24~96h,各处理的POX活性相继增加至最高峰;而PPO活性在接种后的最初6h下降,6h后活性转而上升并于第72h达到高峰。在珍汕97不育胞质与Ah28的互作体系中,PAL活性高峰来临比正常胞质迟24h,峰值低14.8%,POX活性高峰期维持时间比正常胞质短48h,而PPO活性除上升速率明显低于正常胞质外,峰值也低37.8%。因此,PAL、POX和PPO活性与稻株抗病性呈正相关。
孔凡明许志刚
关键词:水稻不育胞质白叶枯病菌
水稻不育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测定被引量:2
1998年
共测定了6种胞质类型的12个不育系对白叶枯病菌35个菌株的抗病性。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杂交稻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不育系抗病性大多较差,不同胞质类型及其不同核基因型的不育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BT型不育系抗病性较强,而冈型、野败型、D型和印水型等多数类型抗病性较差,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珍汕97、龙特甫、G汕和V20等核基因型的不育胞质抗病性又明显低于六千辛和矮选等不育胞质;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也有很大差异,其中有15个菌株对不育系的致病力较强,尤其表现在珍汕97不育系上,甚至有些菌株的致病力极强,并且它们大多对珍汕97等不育胞质具有特异性侵染。因此,在杂交稻的抗病育种中,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不育系的抗病能力,另一方面还要经常监视白叶枯病菌的遗传变异和致病型分化,考虑稻区存行的优势小种而选用合适胞质类型的细胞质及其杂交组合,避免因白叶枯病菌专化性小种的出现而导致白叶枯病大流行。
孔凡明吕斑许志刚
关键词:水稻不育系白叶枯病抗病性
烟草与TMV不同互作体系中部分生理指标的测定被引量:18
2001年
测定了烟草与 TMV强毒株系的亲和性互作以及与 TMV弱毒株系的非亲和性互作体系中部分生理指标 ,结果表明 :( 1 )两种互作体系的 SOD活性均明显升高 ,后者活性变化高于前者 ;在互作的早期 ,接种叶 SOD活性明显高于非接种的上、下部邻位叶 ,然而非亲和性互作的后期 ,上部叶 SOD活性上升更快 ,活性值反而超过接种叶。 ( 2 )两种互作体系 CAT活性均升高 ,在非亲和性互作的早期 ,CAT活性显著高于亲和性互作 ,但在互作的 3d后 ,前者活性反而低于后者 ;两种互作体系中的接种叶 CAT活性在互作的前 3d均高于上、下部叶 ,然而在亲和性互作的后期 ,上部叶 CAT活性反而明显高于接种叶和下部叶。 ( 3)两种互作体系中的 POD活性均升高 ,非亲和性互作 POD活性变化亦大于亲和性互作 ;互作早期的接种叶 POD活性高于上、下部叶 ,然而非亲和性互作的上部叶 POD活性很快就反超接种叶。( 4)亲和性互作的后期 ,随着病害症状的显现 ,3种酶活性均再次升高 。
孔凡明彭怀俊吴廷全韦学平王叶
关键词:烟草TMV超氧化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花叶病毒系统获得抗性
水稻不育系抗白叶枯病的胞质效应被引量:8
1998年
1994~1996年间,共选用6种胞质类型的12个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6个同核异质材料和携带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和杂交组合,于水稻孕穗期接种分属于7个致病型的白叶枯病菌35个菌株。结果表明,不育胞质与正常胞质的抗病性程度大体相近,但在少数不育胞质与部分白叶枯病菌菌株的互作中,表现出明显的胞质效应,即不育系较之保持系更感病,主要表现在野败型的珍汕97和V20、冈型的G汕、D型的D汕等几种不育胞质与Ah28、Gx50等部分菌株的特异性互作体系中;6个同核异质水稻抗病性也具有明显差异,Ah28等部分菌株对D汕A1和G汕A等胞质具有较强的亲和性;杂交稻的抗病性主要受核基因控制,但胞质亦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杂交稻抗白叶枯病育种中,胞质效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改良核基因的同时,要注重胞质的多样化。
孔凡明吕斑许志刚
关键词:水稻不育系白叶枯病抗病性胞质效应
烟草花叶病药剂防治效果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13
2001年
本文研究了复方氨基酸等 10种药剂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治效果及其防治机理。结果表明 :(1)复方氨基酸、抗毒增产剂、植物生理平衡剂、水杨酸和硫酸锌等 5种药剂对烟草花叶病均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其中以前两种药剂预防效果最好 ,防效达 5 8.3%。此外 ,复方氨基酸还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治疗效果亦达 5 2 .1% ;(2 )药剂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烟株矮化和减轻个体发病程度 ,抗毒增产剂、硫酸锌、5 %菌毒清和复方氨基酸等 4种药剂效果明显 ,尤以前两种药剂刺激烟株生长效果最为明显 ,株高反而超过无病的健株 ;(3)药剂处理可使烟草叶片内 SOD和 POD活性上升 ,而 CAT活性下降 ,其中复方氨基酸等 5种防病效果较好的药剂对酶的活性影响也最大。药剂防治效果与烟叶内 SOD、POD活性呈正相关 ,而与 CAT活性呈负相关。
孔凡明彭怀俊吴廷全韦学平
关键词:烟草花叶病药剂防治
烟草与TMV不同互作体系中的活性氧及抗氧化酶系活性比较被引量:18
2002年
3种不同抗性烟草与 TMV互作体系中的活性氧 (AO)、脂质过氧化、抗氧化酶系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 :在 Xanthi-NN/ TMV的非亲和性互作体系中 ,超氧阴离子 (O2- · )的释放量除与 Xanthi-nn/ TMV和 K3 46/TMV的亲和性互作体系一样在互作后的 6h形成一个峰值外 ,在互作后的 2 4h又出现了第二个特异性峰值 ,在互作的中、后期 ,Xanthi-NN的叶片内 O2- ·含量显著高于后者两个品种 ;在互作的早期 ,H2 O2 的产生速率尽管明显比 O2- · 的低 ,但也是以较快的速度上升 ,Xanthi-NN的非亲和性互作体系中 H2 O2 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个互作体系 ;互作早期的非亲和性体系中 SOD、 POD活性均低于亲和性体系 ,但随着互作的进行 ,对比关系发生逆转 ;CAT活性变化趋势刚好与 SOD、POD的相反 ;互作前期的 Xanthi-NN叶片内 LOX活性值和上升速率都低于另外两个品种 ,但中、后期的情形正好相反 ;非亲和性互作中的 MDA含量一直低于亲和性互作。 3种互作体系的非接种叶内 AO和有关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变化远不如各自接种叶显著 ,且互作前期的活性水平也明显低于接种叶 ,上、下部叶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这也部分解释了抗病信号转导的时空动态 ;近等基因系 Xanthi-NN和 Xanthi-nn中的 AO和有关抗氧化酶系活性变化差异较大 ,而后者更接近?
孔凡明杨光陈学平夏凯许志刚周燮
关键词:烟草TMV活性氧抗氧化酶系系统获得抗性
烟草青枯病颉颃细菌的筛选及其防病效果研究被引量:12
1999年
从安徽、浙江等地的烟草、蕃茄和辣椒等茄科作物根标、根围土壤和病、健植株组织中,分离纯化到168个细菌菌株,通过室内异步培养法和平板扩散法,筛选出17个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一定颉颃作用的菌株,其中,AQB—46和AQB一33两菌株抑菌能力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3.7mm和30.6mm。盆栽防病结果表明,这2个菌株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在接种青枯菌后的30d内一直维持在54.2%64.7%。菌株AQB-62室内抑菌试验效果明显低于AQB-46和AQB一33,但盆栽防病的效果在接种后的20d内也一直维持在49.9%53.0%的水平。接种前3d喷施颉颃菌的各处理,其防病效果远高于接种后3d喷施颉颃菌的各处理,前者防效最高为64.7%,而后者最高仅为15.0%,说明颉颃菌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主要表现为预防。此外,颉颃菌的防病作用主要表现为减轻发病程度,而对发病率没有影响。颉颃菌除具有直接的抑制青枯菌定殖、繁衍、扩展外,有的菌株如AQB—62还具有一定的诱导抗性作用。AQB-46,AQB-33和AQB-62等3个菌株可望研制成生物农药,使之更有效地防治烟草青枯病。
孔凡明丁云水周茂宏季学军李艳芳
关键词:烟草青枯病颉颃细菌抑菌防病
烟草植株间传递的抗病化学信号物质研究被引量:80
2001年
用Tenax作为吸附剂 ,通过吸附、热脱附的方法和GC MS分析 ,测定了烟草幼苗在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后产生的挥发物的组成变化 ,发现了多种与烟草感病过程密切相关的化合物 ,并对其中的化合物水杨酸甲酯 (MeSA)进行了定量研究 ;实验表明 ,TMV接种后 ,MeSA的释放量从感病前低于 1ng/(株·3h)增加到 30ng/(株·3h)的水平 ,并能维持数天 经MeSA诱导处理的植株与对照植株相比MeSA的释放量平均增大了 4倍 ,接种 72h后枯斑平均直径减小了 6 1% 。
张祥民王力张婕孔凡明杨光
关键词:诱导抗性水杨酸甲酯GC-MS分析烟草TMV烟草花叶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