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彬
- 作品数:71 被引量:89H指数:4
- 供职机构:韩山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略论《红楼梦》中丫鬟人物的命名被引量:3
- 2003年
- 《红楼梦》的人物命名十分新雅有趣 ,体现了作者精心的艺术构思。其中丫鬟的人名寄寓了其主人的身份、地位、兴趣、爱好甚至性格命运等特征 ,是作者的一大创新。
- 孔令彬
- 关键词:《红楼梦》命名艺术主人爱好性格命运
- 也谈新编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失误与穿帮镜头被引量:2
- 2010年
-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在播出之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从实际的反应来看批评的声音明显大过肯定的声音。总结和收罗新编《红楼梦》电视剧中失误或者穿帮镜头有助于创作人员进一步改进剧作,同时对后来者也是一种警示。
- 孔令彬
- 关键词:《红楼梦》电视剧改编
- 论周瑞家的
- 2009年
-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和心腹奴仆,也是贾府最有实权的女管家之一。在红楼梦艳丽夺目的小说人物画廊里,周瑞家的显然是属于另外一种典型——灰色的人物形象。她既非理想也非大奸大恶之人,完全是一个生动而又真实的人物,是红楼梦中老婆子群像的典型。
- 孔令彬
- 关键词:管家
- 《千家诗》与《红楼梦》被引量:7
- 2008年
- 《千家诗》与《红楼梦》之间的关系较早是由蔡义江先生发现的,他说《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夜宴中行酒令时所玩的象牙花名签子所镌刻的诗句,极大部分均可在旧时十分流行的《千家诗》中找到。但实际上《红楼梦》对《千家诗》的摘引、化用非常普遍,远超出它作为一部蒙学诗歌选本所发挥的实用功能。究其原因是俗本《千家诗》的背后是《后村千家诗》,它由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收藏和刊刻。曹雪芹有意识地把《千家诗》罗织到自己的小说中,包涵着一种含蓄的家族文化认同。
- 孔令彬
- 关键词:《千家诗》
- 陈钟麟《红楼梦传奇》略考被引量:4
- 2014年
- 一直以来人们对陈钟麟的生平经历包括其改编的著名"红楼戏"——《红楼梦传奇》了解不多。笔者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包括一些新发现的材料,不仅弄清了他的主要人生履历,如其任职广东粤秀书院、杭州敷文书院的时间,还考证了《红楼梦传奇》的具体创作年代及其刊刻、传播情况。由于这是陈钟麟第一次大规模的填词度曲,《红楼梦传奇》在曲律、结构等方面自然饱受后人诟病,但考虑到当时已出现的昆曲案头化倾向,我们似不能太苛责古人。毕竟,陈钟麟的《红楼梦传奇》也是所有"红楼戏"中版本、刊刻次数最多的一种,其在《红楼梦》的传播过程中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 孔令彬
- 关键词:《红楼梦传奇》成书时间
- 心事终虚化 聚到终须散——论贾宝玉人生中形成的虚无主义
- 2007年
- 贾宝玉是贯穿《红楼梦》的中心人物,是贾府上上下下宠爱的对象,但这个主人公是孤独的。面对潮水般无法排遣的孤独,他表现得那么无奈,这种无奈,其根本是源自于对封建制度的无奈。宝玉不能做出有力和有效的反抗,于是,虚无主义根植于他的意识之中,也注定了他的人生必定要以悲剧告终。
- 温红孔令彬
- 关键词:孤独无奈虚无主义
- 丘逢甲生平事迹小考被引量:1
- 2017年
- 近代著名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在潮汕曾经生活过七、八年,其生平事迹虽经现当代学人的详细爬梳考证,大部分都已很清楚,但也有一些具体细节注意不够,造成许多观点陈陈相因,以致误导了后人。本篇小文即是对其中几个问题的考证。
- 孔令彬
- 关键词:丘逢甲
- 许心影诗词作品辑佚五十五首被引量:1
- 2022年
- 许心影的旧体诗词作品散佚十分严重,时人虽然辑录了部分词作,但诗歌部分却很少见到。笔者根据所看到的《汕报》星期天特刊以及《光华日报》副刊《岭海诗流》等民国报纸,又发现了许心影不为人知的诗词作品共五十五首,其中词作二首,诗歌五十三首。这些作品尤其诗歌部分弥补了其诗歌散佚严重的缺憾,且为研究其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和生活提供了重要文献参考。
- 孔令彬
- 关键词:辑佚
- 笔记小说中的陪房故事描写
- 2013年
-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有关陪房的故事描写并不多见,这主要是由他们在婚姻和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作为婚姻中新娘嫁妆的一部分和奴婢阶层之一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配角的必然命运。但是,因为其"夫人行的"的独特身份,他们在随女主人进入到男主人家后即深深介入到了主子姑娘的家庭事务中,尤其是那些年轻的陪嫁丫环更成了男主人们潜在的纳妾对象——这也是中国古老婚姻习俗的一部分。文人们对于这种婚姻习俗包括这一群体形象的关注,无疑有别于其他俗文学作品,在笔记故事里,他们比较客观地描写了这一婚俗并不无表达了对这种题材的特殊情趣。
- 孔令彬
- 关键词:笔记小说婚姻习俗文人情趣
- 论《红楼梦》第六回中的一些纰漏
- 2007年
- 《红楼梦》第6回是刘姥姥这个角色粉墨登场的开始,从而也正式拉开了小说故事的帷幕。作为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我们发现作者关于“前刘姥姥的故事”即刘姥姥的出身由来、年龄、家庭关系等的交代充满了疑惑,虽然时下许多人反对用“失误”论、“破绽”论、“纰漏”论等对作家作品进行指责,但面对这种情况的存在说是“纰漏”也未尝不是一种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
- 孔令彬
- 关键词:红楼梦刘姥姥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