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建伟
- 作品数:17 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氨甲酰基促红素的制备及其对过氧化氢损伤的SH-SY5Y细胞保护作用的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制备氨甲酰基促红细胞生成素并研究其对H2O2损伤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氰酸钾共同作用使其转化为氨甲酰基促红细胞生成素,并通过电泳鉴定。分别选用300、400μmol/LH2 O2作用于SH-SY5Y细胞12 h后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氨甲酰基促红细胞生成素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24 h终止培养,分别测定各组的噻唑兰(MTT)、乳酸脱氢酶值,通过Annexin V/PI双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法检测Bcl-2及Caspase-8的表达,比较氨甲酰基促红素及促红素对H2O2损伤的SH-SY5Y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成功将促红素已氨甲酰化为氨甲酰基促红素。经氨甲酰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后,H2O2损伤的SH-SY5Y细胞的MTT值增高,乳酸脱氢酶降低,细胞凋亡率减少。结论氨甲酰化促红素对氧自由基损害的SH-SY5Y细胞具有与促红素同样的保护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保护程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 刁增艳王翠兰谭东刘军莉李学会娄建伟焉传祝
- 关键词:促红素SH-SY5Y细胞
- 迷走神经及其递质在大鼠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
- 目的检测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延髓内脏带内FOS、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探讨迷走神经在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MODS)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随机将90只Wistar...
- 郭洪志娄建伟王兴邦
- 文献传递
- 大剂量强的松抑制B细胞激活因子(BAFF)在皮肌炎(DM)和多发性肌炎(PM)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 背景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激素治疗前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外周血血浆BAFF蛋白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AFF mR...
- 戴廷军李伟赵玉英温冰刘付臣娄建伟李鸿皓焉传祝
- 文献传递
- 迷走神经及其递质在大鼠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目的:构建大鼠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并迷走神经切断模型,及大鼠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并迷走神经刺激模型,并观测模型大鼠肺、肝、小肠和肾脏的病理改变;检测FOS蛋白、乙酰胆碱酯酶转移酶(CHAT)、脑活性肠肽(VIP)在延...
- 娄建伟
- 关键词:迷走神经脑出血病理改变
- 文献传递
- 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心理干预及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发生率、脑卒中部位与情感障碍的关系,以及口服帕罗西汀合并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8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筛查,对脑卒中后同时出现抑郁和焦虑的5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接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帕罗西汀和心理干预。采用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及6周末进行评测。结果181例患者中发生情感障碍81例(44.75%),其中66.67%(54例)同时出现抑郁和焦虑,情感障碍的发生与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病灶有关(P<0.05~0.001);治疗后治疗组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6周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与脑卒中部位相关;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患者应用帕罗西汀合并心理干预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促进生活能力的恢复。
- 娄建伟梁临平贺燕郭洪志
- 关键词:脑卒中后帕罗西汀心理干预
- 神经肌肉疾病诊疗的分子病理技术与临床应用
- 焉传祝林鹏飞李伟温冰娄建伟单晶莉纪坤乾
- 神经肌肉疾病为一大类累及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骨骼肌的疾病,可由基因突变、免疫缺陷、炎症、中毒等因素引起。虽然病变由于累及部位及性质不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甚至造成严重残疾。由于该病的诊...
- 关键词:
- 关键词:神经肌肉疾病细胞生物学
- 迷走神经及其递质在大鼠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及其递质在大鼠脑出血(CH)致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MODS)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8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0只)、迷走神经切断(SDV)组(10只)、脑出血(CH)组(20只)、CH+SDV组(20只)和CH+迷走神经刺激(SIV)组(20只)。采用尾状核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和肝素钠制作CH大鼠模型,制模后出现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血常规及生命体征异常达标的大鼠为CMODS模型。CH+SDV组大鼠在制模前4周行膈下SDV术;CH+SIV组大鼠在制模后行SIV,每次20min,每4h1次,共6次。各组大鼠于CH后24h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检查和主要脏器(肺、肝、肾、小肠)病理检查,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延髓内脏带(MVZ)内FOS蛋白、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并与假手术组及SDV组比较。结果CH+SDV组、CH+SIV组和CH组的肝、肾功能,心肌酶异常程度以及肝、肾、小肠病理改变均重于假手术组和SDV组(均P<0.01);CH+SDV组又重于CH组(均P<0.01),而CH+SIV组明显轻于CH组(均P<0.05)。CH+SDV组的MVZ内FOS、CHAT、VIP阳性表达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和SDV组,但明显少于CH组(均P<0.01);CH+SIV组明显多于CH组(均P<0.05)。结论迷走神经在CH致CMODS中对脏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刺激迷走神经可减轻多器官损害程度,也使迷走神经递质表达增高,这可能是迷走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
- 王兴邦娄建伟麻琳屈传强李娜郭洪志
- 关键词:脑出血迷走神经递质
- 运动及肌肉收缩方式对mdx小鼠肌肉损伤的研究
- 研究背景: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的致死性肌肉病,发病率为1/3500存活男婴,由位于Xp21的dystrophin基因突变引...
- 娄建伟
- 关键词:后负荷剪切力DYSTROPHIN蛋白
- 下丘脑对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的影响及机制
- 郭洪志麻琳王兴邦娄建伟屈传强
- 肌肉病理在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 目的:探讨肌肉病理在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NC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例"进行性视力下降、智能减退14年,行走不稳及重复语言8年"的19岁女性患者,其外周血涂片中发现白细胞有自发荧光的颗粒样物质沉积,拟诊为青少...
- 赵玉英焉传祝李伟娄建伟戴廷军
- 关键词:肌肉病理荧光显微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