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洪全
- 作品数:131 被引量:1,080H指数:2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骨折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2
- 1998年
-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骨折局部的产生和表达量的变化,了解并探讨TGF-β1对骨折愈合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肋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TGF-β1的表达。结果在急性损伤反应期,血肿延伸范围内的骨膜内层细胞有少量表达;在膜内成骨期,成骨细胞表达量较高,骨膜细胞表达量少;在软骨形成期,成熟软骨细胞表达量最高;在软骨内成骨期,肥大软骨细胞不表达,成骨细胞表达量较高。结论TGF-β1表达量和组织学分布的变化与骨折愈合过程中相应的组织学变化密切相关,而且与相应细胞的功能状态相关,说明TGF-β1是调节骨折愈合过程的重要因子。
- 姬洪全党耕町马庆军王志国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骨折愈合基因表达动物实验
- 外侧壁骨折伴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 相比其他亚型的股骨近端骨折,伴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近端骨折通常被认为是不稳定的。本文旨在探索伴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潜在危险因素。
- 高哲辰吕扬姬洪全田耘张志山周方
- 关键词:股骨近端外侧壁内固定失败
- 颈椎外伤的前期治疗
- <正>颈椎外伤的发生除了与外力的作用机制相关之外,还与颈椎本身的条件密切相关,颈椎的自身条件取决于先天发育和后天的改变,包括颈椎的退变、韧带骨化、生理曲度改变及连接稳定性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了颈椎外伤在不同地区、不同...
- 姬洪全周方田耘孙宇王超马庆军刘忠军陈仲强党耕町
- 文献传递
- 复杂胸椎及胸腰段骨折的若干问题探讨
- 胸腰椎骨折脱位是常见的脊柱损伤,中上胸椎骨折虽然仅占脊柱骨折的9%左右,但因其致伤因素基本为高能损伤,其脊髓损伤严重,多发伤合并率高。目前关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上的争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2)前...
- 张志山周方田耘姬洪全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脱位手术入路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陈旧性颈髓损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观察颈椎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因颈椎骨折脱位合并不同程度颈脊髓损伤后1个月以上的患者58例,总结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术前ASIA分级A级的7例患者术后上肢有1 ̄2个神经根功能改善者3例,下肢出现肌肉活动功能改善者2例;术前B级的11例患者术后8例上肢活动有改善,6例出现下肢功能改善;术前C级6例患者术后达D级3例,E级3例;术前D级34例患者术后达到E级24例,10例仍为D级。所有患者术后ASIA的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损伤或神经根损伤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脊髓功能的恢复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关。
- 姬洪全周方孙宇刘忠军陈仲强党耕町
-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折脱位颈椎
- 转化生长因子β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8
- 1998年
-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的研究逐步深入。现就TGFβ的分子生物学、对骨组织相关细胞的生物效应及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综述如下。一、TGFβ的分子生物学TGF...
- 姬洪全党耕町
- 关键词:骨折愈合转化生长因子Β生物学效应
- 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8
- 2020年
-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9—2017-08诊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9例(63椎)采用PVP手术治疗(PVP组),36例(55椎)PKP手术治疗(PK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非手术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与后凸Cobb角。结果 75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PKP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较PVP组长,骨水泥注入量较PVP组多,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PV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VP组与PKP组术后疼痛VAS评分、非手术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1周、3个月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均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VP与PKP手术均可以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症状,但PKP手术对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恢复、后凸畸形改善的效果更好,进而更能够减轻患者脊柱功能障碍。
- 甘琨生王现海李晓斐马俊荣绍远姬洪全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
- 单纯后方入路手术治疗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颈椎骨折
-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造成脊柱弹性丢失,并逐步发生脊柱后凸,继发骨质疏松。因脊柱的平衡功能受损,形成僵硬的杠杆样结构,受伤时自我保护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在承受轻微外力时即可...
- 姬洪全周方田耘张志山孙宇刘忠军陈仲强党耕町
- 文献传递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伤骨科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45例股骨反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26例;年龄为19~97岁,平均71.9岁。骨折AO分型:31-A3.1型7例,31-A3.2型4例,31-A3.3型34例。根据末次随访时X线片判断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内固定失败患者与内固定未失败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致伤原因、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骨折AO分型、主要骨折线形态、复位方法、骨折复位质量、外侧壁状态及尖顶距等。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P<0.05的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5例患者术后获12~62个月(平均28.4个月)随访。共有6例(13.3%)患者发生内固定失败:3例螺旋刀片切入,2例主钉断裂,1例螺旋刀片切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固定失败患者与未失败患者在骨折复位质量和主要骨折线形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复位质量差(OR=30.809,95%CI:1.052~902.298,P=0.047)和主要骨折线为横形(OR=25.639,95%CI:1.636~401.917,P=0.021)是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折复位质量差和主要骨折线为横形是PFNA固定治疗股骨反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 郝有亮张志山周方姬洪全田耘郭琰吕扬杨钟玮侯国进
- 关键词:髋骨折内固定失败
-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不同术式及治疗结果,总结术式选择的经验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收治的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19例,其中前后联合人路手术(联合组)9例,单纯后路手术(后路组)7例,单纯前路手术(前路组)3例。总结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及影像学结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0个月(平均14个月)。联合组术后4—6个月骨折愈合,1例发生喉返神经麻痹,术后3个月恢复,7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脊髓功能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改善多于1级,内固定位置维持良好无松动移位。后路组术后4~6个月骨折愈合,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内固定无松动及移位,5例脊髓不全损伤者均获得神经功能改善多于1级。前路组1例术后4周发生内固定松动进行二次手术,2例术后4个月及5个月骨折愈合,内固定无松动。结论强萱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手术选择前后联合人路为主,对骨折局部存在缺损或骨折端分离的患者,可选择前后联合入路固定手术,术后不需要外固定。对骨折经过椎体、无骨缺损、骨折端间隙小、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患者,可选择单纯后路复位固定术,术后需要外固定。单纯前路存在内固定失败的风险,术后需要外固定。
- 姬洪全周方田耘刘忠军
- 关键词:脊柱骨折颈椎脊柱炎强直性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