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民耀

作品数:29 被引量:221H指数:7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生物学
  • 9篇农业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蝌蚪
  • 5篇蟾蜍
  • 5篇细胞
  • 4篇毒性
  • 4篇中国林蛙
  • 4篇中华蟾蜍
  • 4篇林蛙
  • 3篇急性毒性
  • 2篇大熊猫
  • 2篇中国林蛙蝌蚪
  • 2篇软骨
  • 2篇神经干
  • 2篇神经干细胞
  • 2篇体外
  • 2篇系统进化
  • 2篇犁鼻器
  • 2篇离子
  • 2篇林蛙蝌蚪
  • 2篇隆肛蛙
  • 2篇颅骨

机构

  • 28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长安大学
  • 2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农业大学

作者

  • 29篇吴民耀
  • 15篇王宏元
  • 5篇师红
  • 5篇文瑞丽
  • 4篇王晓雯
  • 4篇张耀君
  • 4篇王昭晖
  • 4篇柴丽红
  • 3篇王念
  • 2篇李忻怡
  • 2篇曹宝萍
  • 2篇李翠萍
  • 2篇惠董娜
  • 2篇郑新民
  • 2篇刘本娟
  • 2篇刘静
  • 2篇马丽
  • 2篇史艳飞
  • 2篇岑文
  • 1篇刘西梅

传媒

  • 4篇生命科学
  • 4篇动物学杂志
  • 4篇动物医学进展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四川动物
  • 3篇重庆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中国高新技术...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199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胚胎嵌合的研究被引量:6
1993年
选用昆白.CI_(57)及B/L_(615)三个品系小鼠,对其8细胞期(8C),桑椹期(M)和囊胚期(B)的全胚和半胚(半)进行聚合,培养和移植试验。8细胞期及桑椹期胚胎的聚合发育率显著高于囊胚期(P<0.05),全胚聚合的发育率显著高于半胚(P<0.05)。将同品系和不同品系的8细胞期,桑椹期和囊胚期胚胎嵌合移植给27只受体,9只妊娠,妊娠率分别为17%(1/6),40%(6/15)及33%(2/6),平均为33%(9/27),共产仔35只,其中不同品系胚胎的嵌合胚移植,产仔15只,4只为皮毛嵌合体。
吴民耀窦忠英
关键词:嵌合体小鼠
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9年
哺乳动物的卵巢中存在大量卵泡。大多数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发生闭锁而消失,只有少数可以发育到成熟而排卵。卵泡是由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颗粒细胞构成的。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是卵泡闭锁的主要原因。颗粒细胞凋亡相关蛋白通过参与凋亡通路及凋亡信号转导调节凋亡。本文就哺乳动物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昭晖张耀君师红文瑞丽吴民耀
关键词:卵泡凋亡蛋白颗粒细胞凋亡
隆肛蛙幼体脊椎骨骼的发育
2015年
无尾两栖类幼体在水栖到陆栖环境的转变过程中,脊椎骨会发生重塑来适应陆栖环境。本研究采用茜素红和阿利新蓝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隆肛蛙Feirana quadranus幼体的脊椎骨进行双染色,描述幼体发育中脊椎骨形态发生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在Gosner 26期,荐前椎Ⅰ-Ⅷ的椎弓和椎体开始骨化,提示无尾两栖类幼体发育持续时间越长,其骨化起始时期可能越早。在Gosner 42期,脊椎骨前后关节形成。在Gosner 46期,荐后椎和底索愈合形成尾杆骨。前后关节和尾杆骨的形成时期与大多无尾两栖类幼体基本一致。本研究推测,脊椎骨前后关节的形成有利于前肢和后肢的协调运动;尾杆骨的出现有利于后肢力量的传递。
赵男吴民耀王宏元
关键词:隆肛蛙幼体椎骨骨化
葛根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葛根素(puerarin)是从中药葛根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为一种异黄酮化合物。它具有抑制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的能力,还能够提高神经元抵抗损伤的能力,可用于治疗脑损伤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本文就葛根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刘本娟曹宝萍吴民耀
关键词:葛根素神经细胞
中药对神经干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2008年
本文就中药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从增殖、分化和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的阐述和介绍,并就中药对神经干细胞影响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曹宝萍刘本娟吴民耀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中药增殖分化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泥鳅的急性毒性被引量:2
2013年
将泥鳅暴露于甲维盐进行急性毒性实验,依据概率单位法计量不同暴露时间甲维盐相应的半致死浓度以及安全浓度。结果表明,甲维盐对泥鳅的48 h-LC5为14.137 mg·L-1,96 h-LC50为6.765 mg·L-1。甲维盐浓度与泥鳅的死亡率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半数致死浓度降低,安全浓度降低。采用组织学方法评估了不同浓度的甲维盐暴露下,泥鳅视网膜、皮肤、鳃的组织学结构变化。在20 mg·L-1甲维盐急性暴露下,泥鳅皮肤出现脂褐质沉积、分泌细胞减少、神经丘细胞大量丢失。同时甲维盐能够造成视网膜变薄,视细胞的內节/外节丢失,引起视觉障碍。
闫雅亭王宏元乔旭峰余应襄吴民耀
关键词:泥鳅甲维盐
中国林蛙蝌蚪的口器发育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学技术观察了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发育过程中口器外部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中国林蛙蝌蚪口器内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口器发育的初期,角质颌最先出现,接着出现唇乳突以及唇齿;在变态高峰期(G41~G42),口器结构如唇齿、角质颌和唇乳突则是按以下顺序消失的,即唇齿最先消失,其次角质颌消失,最后唇乳突消失。通过与其他无尾两栖动物幼体蝌蚪口器的结构比较,表明唇齿行和角质颌形态结构的发育与蝌蚪的觅食行为以及食物类型都是密切相关的。最后探讨了中国林蛙蝌蚪的取食方式和食物转运摄食途径。
史艳飞柴丽红吴民耀王宏元
关键词:中国林蛙蝌蚪口器显微结构
五种蝌蚪口器及舌鳃骨的结构比较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体视显微镜和骨骼双染色法对5种不同栖息环境的无尾两栖动物蝌蚪的口器和舌鳃骨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5种蝌蚪口器由唇齿行、唇乳突和角质颌等组成。舌鳃骨是由关联骨Ⅰ、关联骨Ⅱ、角舌骨、舌鳃骨盘和角鳃骨等骨骼组成。蝌蚪的梅氏软骨若较发达,其摄食方式可能为刮食;蝌蚪的舌鳃骨发达,其摄食方式则可能为滤食。角质颌、唇齿以及角鳃骨上鳃耙的出现显著增强了蝌蚪主动摄食能力和对食物与非食物的主动选择性。
夏坤吴民耀周凤王宏元
关键词:蝌蚪口器
中华蟾蜍蝌蚪颅骨发育的形态计量学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TPS(thin-plate spline)形态计量软件计量了中华蟾蜍Bufogargarizans幼体蝌蚪发育中软骨性颅骨的11项形态指标的变化,采用颅骨总长(TLC,the total length of chondrocranium)线性回归分析了各形态特征与颅骨总长的关系。通过对中华蟾蜍幼体蝌蚪颅骨的线性形态测量,结果表明喙上软骨、内睑部关节距等呈负异速生长,外睑部关节距呈同速生长;听囊等感受结构呈正异速生长,与Emerson等人的观点有所不同。基于中华蟾蜍幼体蝌蚪各期样本之间颅骨的发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实验样本的选取中既要考虑Gosner的分期,还要考虑同期蝌蚪个体体型大小。
李翠萍吴民耀王宏元
关键词:中华蟾蜍异速生长
CRISPR/Cas9体外酶切检测猪生长抑素基因定点修饰靶点活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本试验旨在通过CRISPR/Cas9体外酶切法检测猪生长抑素(SST)基因定点修饰靶点的活性。试验设计5个长20bp的单链导向RNA(sgRNA),即SST-sgRNA-g1、SST-sgRNA-g2、SST-sgRNA-g3、SST-sgRNA-g4和SST-sgRNA-g5。化学合成sgRNA寡核苷酸序列,将寡核苷酸序列连接到可同时表达Cas9和sgRNA的质粒中,挑选正确克隆的质粒作为模板进行体外转录形成SST-sgRNA。利用CRISPR/Cas9体外酶切含靶点的DNA片段,根据酶切条带的灰度换算成sgRNA活性。结果显示目的sgRNA寡核苷酸双链成功插入到质粒中且序列正确,以质粒为模板体外转录SST-sgRNA成功。靶位点经Cas9蛋白酶切后与标准sgRNA1和sgRNA2酶切活性作比较,确定靶点SST-sgRNA-g1、SST-sgRNA-g4和SST-sgRNA-g5活性较高,可为在细胞水平、胚胎水平做基因定点修饰提供依据。
李晓敏任红艳毕延震刘西梅郑新民吴民耀
关键词:体外转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