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峰

作品数:20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8篇切除
  • 8篇细胞
  • 8篇肝细胞
  • 7篇肝癌
  • 6篇切除术
  • 5篇肝切除
  • 5篇肝细胞肝癌
  • 4篇预后
  • 4篇肝切除术
  • 4篇肝移植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癌
  • 2篇术后
  • 2篇人肝
  • 2篇人肝癌
  • 2篇人肝癌细胞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治疗
  • 2篇微波
  • 2篇微波消融

机构

  • 19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市浦口区...

作者

  • 19篇吴晓峰
  • 9篇王学浩
  • 7篇王科
  • 6篇李相成
  • 6篇武正山
  • 4篇韩晟
  • 3篇李东华
  • 3篇孔连宝
  • 3篇孙倍成
  • 3篇成峰
  • 3篇张峰
  • 3篇王东
  • 2篇张传永
  • 2篇李长贤
  • 2篇陈海蓉
  • 2篇李国强
  • 2篇周建伟
  • 2篇吕凌
  • 2篇王平
  • 2篇张慧

传媒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祝您健康
  • 1篇江苏医药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低剂量口服和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诱导大鼠肝硬化及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采用联合应用低剂量口服和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优化大鼠肝硬化建模方法 ,并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口服组、腹腔注射组、联合低剂量口服和腹腔注射组及DHA治疗联合组。观察大鼠肝硬化形成率;硬化结节形成及病理观察假小叶形成情况;检测大鼠肝功能指标谷丙氨酸转氨酶(ALT)、内毒素,测定肝组织匀浆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口服TAA肝硬化模型组诱导16周后死亡2只(死亡率约为10%),假小叶的形成率约为85%,癌变1只(癌变率约为5%)。腹腔注射组诱导10周后死亡5只(死亡率约为25%),假小叶的形成率约为75%。联合组10周后死亡1只(死亡率约为5%),假小叶的形成率约为90%。联合组毒性反应稍小。3组TAA诱导肝硬化模型大鼠ALT水平及内毒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3组TAA肝硬化模型诱导组内未见明显差异。治疗组ALT水平及内毒素明显低于3组TAA肝硬化模型诱导组。治疗组MDA水平明显低于3组TAA肝硬化模型诱导组,SOD水平高于3组TAA肝硬化模型诱导组。结论:肝硬化诱导过程中联合低剂量口服和腹腔注射TAA可成功诱导大鼠肝硬化,DHA可改善联合低剂量口服和腹腔注射TAA诱导肝硬化大鼠的肝功能,抑制肝硬化。
胡昇庠武正山吴晓峰
关键词:硫代乙酰胺肝硬化二十二碳六烯酸
成人医用尿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人医用尿裤,包括尿裤和纸尿片,所述尿裤还包括腰部、裆部和粘合部,所述尿裤和纸尿片相互配合,在方便更换纸尿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吴晓峰陈海蓉
一种带血管切割装置的双头钛夹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血管切割装置的双头钛夹钳,包括钳头、钳杆、握持部,还包括血管切割装置和位置调节装置,所述血管切割装置设置在两个钳头之间,所述钳杆包括内杆和套杆,所述钳头又包括固定钳头和活动钳头,所述活动钳头与传动绳的...
吴晓峰
文献传递
肝细胞肝癌自发破裂的多模式治疗(附26例报道)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自发破裂多模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6例肝癌自发破裂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及部位决定接受不同治疗模式,其中急诊肝切除术16例;肝动脉结扎2例;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4例;微波消融治疗4例。结果2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有效止血,症状缓解。1例患者术后8d死亡,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8%。其余25例均无重大并发症及死亡。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6.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2%、45.8%、16.7%。结论肝癌自发破裂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肝功能储备情况、肿瘤大小及部位采用个体化治疗模式。
吴晓峰李东华王学浩
关键词:肝切除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微波消融
肝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结果和预后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评估肝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肝移植中心单个治疗组手术切除肝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 ,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166例肝门胆管癌病人接受治疗,其中127例经手术切除,切除率为76.5%。手术切除病人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34.0%、20.0%。中位生存时间为22.9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共35例(27.6%),其中死亡3例,2例为肝功能衰竭,1例为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率为2.4%。单因素Log-Rank检测结果显示,手术切缘(χ^2=50.30,P〈0.001)、淋巴结转移(χ^2=16.91,P〈0.001)、血清总胆红素≥3 mg/d L(χ^2=4.96,P=0.026)及TNM分期(χ^2=30.16,P〈0.001)为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缘阳性及肿瘤TNM分期差为肝门胆管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肝门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治性切除(R0切除)是改善病人预后的最佳选择,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可提高R0切除率,但需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李相成焦臣宇王科成峰姚爱华吴晓峰沈建韩晟王东季顾惟王荇王学浩
关键词: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预后根治性切除
活体肝移植技术创新及术后小肝综合征防治策略
王学浩张峰李相成孔连宝孙倍成李国强成峰钱晓峰张传永吕凌吴晓峰王科浦立勇俞悦王平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存在主要问题是供体匮乏,制约肝移植广泛开展。活体肝移植(LDLT)是拓展全球性供肝来源的重要途径。该项目组在多项课题资助下,历时近20年,针对活体肝移植和小肝综合征(SFSS)关键问题取...
关键词:
关键词:活体肝移植
肝内胆管癌手术切除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影响肝内胆管癌手术切除的预后相关因素,探讨根治性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肝移植中心单一治疗组手术切除肝内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 ,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188例肝内胆管癌病人中,163例(86.7%)经手术切除。切除病人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5%、36.2%、23.6%。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共37例(22.7%),其中死亡3例(1.8%),2例为肝功能衰竭,1例为感染性休克。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缘阳性(HR=5.95,P<0.001)、合并肝内胆管结石(HR=2.50,P=0.03)、淋巴结转移(HR=3.34,P=0.006)、肿瘤TNMⅢ~Ⅳ期(HR=3.11,P=0.048)、肿瘤低分化(HR=2.37,P=0.021)为肝内胆管癌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手术切缘、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为影响肝内胆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手术切除是肝内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治性切除可使病人长期生存。
焦臣宇张慧王科武正山吴晓峰韩晟王东季顾惟李相成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外科治疗预后根治性切除
JWA基因在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JWA基因在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无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低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MHCC97L、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及较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HCCLM3的JW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p G2细胞JWA mRNA和蛋白水平最高,HCCLM3细胞的JWA mRNA和蛋白水平最低,JWA基因表达水平随着肝癌细胞转移潜能增高而递减。结论 JW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肝癌细胞转移潜能增高而递减,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吴晓峰吴晓峰陈海蓉白晶王学浩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JWA基因
组织芯片检测肝细胞肝癌中ARF6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ADP-ribosylation factor 6,ARF6)在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癌手术切除标本150例,以癌旁肝硬化组织作对照,制作组织芯片,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硬化组织ARF6的表达,探讨ARF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ARF6的阳性表达率为48.7%(73/150),在癌旁肝硬化组织中ARF6的阳性表达率为8.3%(4/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ARF6阳性表达与门静脉癌栓、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相关(P<0.05)。ARF6表达阴性的肝癌患者在肝切除术后的无瘤中位存活时间为45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22±7.93)%、(58.91±6.18)%、(24.59±6.80)%;ARF6表达阳性患者的无瘤中位存活时间为36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91±3.70)%、(41.61±5.93)%、(19.03±4.94)%。ARF6表达阴性与表达阳性的肝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 1)。结论:肝癌组织中ARF6的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ARF6不仅可作为肝癌预后不良的判断指标,还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肝癌预后判断的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标。
吴晓峰王科武正山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在大鼠肝移植小移植物模型早期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探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大鼠肝移植小移植物早期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小移植物组(C组)。比较各组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肝脏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肝脏组织病理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NOS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组肝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肝功能指标峰值均出现在术后6h,随后逐渐下降;肝功能指标峰值依次为C组>B组>A组(P<0.05)。A组MDA显著低于其余两组,肝脏MDA浓度C组>B组>A组(P<0.05);SOD呈相反变化。光镜检查、电镜检查B、C两组均可见到肝脏再灌注损伤后典型的病理变化。再灌注后B、C组肝组织中iNOS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6h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12和24h仍维持远高于对照组的水平。C组iNOS峰值组显著高于B组。结论iNOS在小移植物损伤中积极地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吴晓峰钱建民王学浩
关键词: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肝移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