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昊阳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系统发育
  • 2篇基因组
  • 1篇异翅亚目
  • 1篇转录
  • 1篇转录组
  • 1篇蝽科
  • 1篇系统发育基因...
  • 1篇线粒体基因
  • 1篇线粒体基因组
  • 1篇六足总纲
  • 1篇基因本体
  • 1篇基因本体论
  • 1篇基因组学
  • 1篇ORTHOL...
  • 1篇REVIEW
  • 1篇TOOLS
  • 1篇TREE
  • 1篇长叶
  • 1篇长蝽

机构

  • 4篇南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吴昊阳
  • 2篇卜文俊
  • 1篇李俊兰
  • 1篇李腾
  • 1篇谢强
  • 1篇王艳会
  • 1篇刘阳

传媒

  • 1篇Entomo...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黑毛肩长蝽(半翅目:异翅亚目:地长蝽科)线粒体基因组及地长蝽科系统发育地位探讨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地长蝽科的基因组水平特征,测序并分析了大黑毛肩长蝽Neolethaeus assamensis(半翅目:异翅亚目:地长蝽科:毛肩族)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大黑毛肩长蝽线粒体基因组是双链共价环状DNA分子,长度为17097 bp,编码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 RNA基因和2个r RNA基因,基因排列方式同果蝇Drosophila yakuba一致。大黑毛肩长蝽线粒体基因组内存在2个大的非编码区。一个是控制区,另一个是位于ND6和Cyt B之间的串联重复区域,TRR4.4。控制区内包含7类共9个结构显著的区域,如一个茎环结构,3个非串联的重复序列以及其他5个结构区域。TRR4.4长802 bp,包括4个184 bp的重复单元和1个66 bp的部分重复单元。TRR4.4的重复单元与控制区中TRR2.7的重复单元在长度、方向以及核苷酸组成等方面几乎完全一致。22个t RNA全部能够折叠为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16S r RNA二级结构包含6个结构域(结构域III在节肢动物中缺失)和44个茎环结构,12S r RNA二级结构包含3个结构域和28个茎环结构。基于蝽次目15个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分析得到的系统发育结果,支持地长蝽科位于长蝽总科基部分支的观点。
郭鹏磊吴燕卓王艳会吴昊阳李腾李俊兰卜文俊谢强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串联重复序列系统发育
基于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的六足总纲分子分类学体系
支序分类学是一种基于生物类群在演化历史上的分异过程中所形成的衍生性状证据、依循自然历史演化关系而非单纯的性状相似关系来进行物种归类的生物分类方法。然而,受到形态衍征数量的限制,传统的支序分类学难以对于多样的分类单元实现通...
吴昊阳
关键词:六足总纲系统发育基因组学
黄蜻及长叶异痣蟌转录组Solexa测序研究
传统的基于形态性状的分支分析研究通常基于200个以下的特征,基于短片段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通常基于一个至十余个基因片段。近年来,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及其改进版本的推广,为现代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海量的序列数据基础。高通量测序使得...
吴昊阳
关键词:转录组基因本体论
文献传递
A brief review on the strategy for selection of orthology prediction methods in phylogenomic studies
2012年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decreasing cost of sequencing techniques, it is possible for scientists to conduct deeper research in phylogenomics. During the procedure of phylogenomic analysis, the mostimportant and vitalest step is orthology prediction, for that the prerequisite to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 is that the genes being compared are orthologous. Here we briefly review the related concept of orthology anddifferent methods for orthology prediction. We als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to give some advice for better selection of orthology prediction methods.
吴昊阳刘阳谢强卜文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