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乃琴

作品数:79 被引量:1,139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天文地球
  • 30篇生物学
  • 6篇历史地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2篇黄土高原
  • 20篇黄土
  • 17篇气候
  • 17篇蜗牛
  • 14篇化石
  • 14篇古环境
  • 12篇同位素
  • 11篇植物
  • 11篇古气候
  • 10篇冰期
  • 8篇季风
  • 7篇氧同位素
  • 7篇植硅体
  • 7篇古土壤
  • 7篇硅酸体
  • 6篇植物硅酸体
  • 6篇碳同位素
  • 6篇土壤
  • 6篇气候变化
  • 6篇青藏

机构

  • 57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国科学院地...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济宁医学院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南...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博物...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79篇吴乃琴
  • 39篇吕厚远
  • 16篇李丰江
  • 13篇郭正堂
  • 9篇刘东生
  • 8篇董亚杰
  • 8篇顾兆炎
  • 8篇旺罗
  • 7篇张健平
  • 6篇裴云鹏
  • 6篇吴乃琴
  • 5篇沈才明
  • 4篇许冰
  • 4篇韩家懋
  • 4篇黄林培
  • 4篇姜文英
  • 4篇陈晓云
  • 4篇伍斌
  • 4篇徐德克
  • 4篇吴海斌

传媒

  • 30篇第四纪研究
  • 10篇科学通报
  • 5篇中国科学(D...
  • 5篇第十一届全国...
  • 3篇第十届全国第...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文物春秋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西峰红粘土地层中蜗牛化石记录的古气候变化周期被引量:10
2005年
裴云鹏吴乃琴
关键词:古气候记录化石记录蜗牛气候环境演变
植硅体14C测年研究:过去、现在与未来被引量:10
2019年
文章回顾了植硅体14C测年发展的历史,对当前其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述,对近年来其研究的争议进行了梳理。植硅体测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污染和老碳效应等)在其他材料测年过程同样存在,不能基于少量现代植物植硅体测年的异常数据而完全否定其意义。大量的测年数据显示,并不是所有的植硅体年代都偏老,相反地层中的植硅体年代与同层位其他材料的年代重合或接近。因此,在一些缺少其他有机质测年材料的地层,植硅体14C测年仍然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年代学方法,在构建一些重要环境和考古文化时间标尺上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左昕昕吴乃琴
关键词:植硅体
全新世中期郑州地区古代农业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0
2019年
郑州地区地处中原腹地,是我国旱作农业起源和稻作农业早期传播的重要区域之一,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区域性系统植物考古研究较少,目前全新世中期郑州地区古代农业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仍不清晰。文章在郑州地区选择位于不同地貌部位、不同等级规模的13处裴李岗-仰韶文化遗址进行系统采样,通过植硅体分析和AMS 14C测年,揭示出郑州地区在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中晚期均属于以黍为主的稻-旱混作的农业模式,其形成得益于全新世适宜期暖湿气候下的稻作北传。裴李岗时期,黍粟旱作分布在浅山丘陵区的黄土台塬沟谷地带,稻-旱混作仅存在于冲积平原,农业模式的选择主要受地形和水文因素影响;仰韶中晚期,粟和稻的比例显著提高,稻作不再局限于冲积平原和大型聚落,在台塬沟谷和中小聚落也有分布,标志着农耕技术的进步和作物结构的优化,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开始打破自然条件限制,为郑州地区农业社会的建立和文明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王灿吕厚远顾万发吴乃琴吴乃琴左昕昕吴乃琴张健平董亚杰汪松枝李丰江汪道京董亚杰
关键词:全新世植硅体稻作农业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
青藏高原错鄂湖2.8Ma来的孢粉记录被引量:43
2001年
青藏高原错鄂湖近2.8 Ma来的孢粉组合揭示出7次大的植被类型的演变过程,反映了至少5次大的构造抬升过程,分别发生在2.58,1.87,1.17,0.83和0.3 MaBP前后.在0.8 MaBP以前,该区的海拔高度一直处在4000 m以下,之后高原大幅度隆起,进入了冰冻圈,奠定了现代高原面的基本格局,大的植被类型的演替主要是受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所控制的.
吕厚远王苏民吴乃琴童国榜羊向东沈才明李世杰朱立平旺罗
关键词:青藏高原孢粉记录植被变化植被类型植被演变古植物学
利用植硅体形态区分谷子(Setaria italica)和青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谷子(小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由于长期缺少准确区分新石器时代早期腐朽、灰化谷子与其野生祖本青狗尾草遗存的鉴定方法,国际上有关谷子的起源时间、过程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植硅体分析是...
张健平吕厚远吴乃琴杨晓燕刁现民
关键词:谷子植硅体驯化
C_3、C_4植物及其硅酸体研究的古生态意义被引量:63
1992年
本文概述了C_3、C_4植物生理、生态学意义、地理分布及其相应的植物硅酸体形态,进一步讨论了C_3、C_4植物硅酸体形态在我国表层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生态学意义。最后,对洛川黑木沟全新世黄土剖面中C_3、C_4植物硅酸体形态变化特点做了分析,表明地层中典型的C_3、C_4植物硅酸体形态,作为古植物的直接证据,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古植被、古环境的变化规律。
吴乃琴吕厚远聂高众王永吉孟毅顾国安
关键词:植物硅酸体古生态生理
青藏高原现生禾本科植物的δ13C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文章通过分析青藏高原4种C禾本科植物碳同位素值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发现穗三毛(Trisetum spicatum),垂穗鹅观草(Roegneria nutans),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垂穗披碱草(El...
旺罗吕厚远吴乃琴吴海斌刘东生
关键词:青藏高原C3植物碳同位素
文献传递
黄土中钙结核的碳氧同位素研究(一)氧同位素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36
1995年
稳定同位素分析已日益广泛用于对古环境的研究,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本文从洛川离石黄土古土壤中钙结核的氧同位素组分分析结果,探讨了将钙结核δ18O值转化为古土壤形成时古温度的途径。指出此方法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需要积累大量资料,用统计的方法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洛川离石黄土中各种古土壤形成时的地表年平均温度都比当地现在的温度要高。发育最好的S5形成时高出约5℃。用氧同位素组分推算的古温度与其他方法得出的结果可互相比较,但也略有差异。
韩家姜文英吴乃琴郭正堂
关键词:古土壤钙结核氧同位素古温度黄土
黄土高原蜗牛多样性对末次冰消期气候转暖的响应
董亚杰吴乃琴李丰江
关中盆地6000~2100cal.aB.P.期间黍、粟农业的植硅体证据被引量:68
2010年
黍、粟是我国北方两种重要的旱作农作物,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考古样品保存及研究方法的限制,早期考古发掘报道的我国关中盆地新石器遗存的农作物多是以粟为主或粟、黍不分,统称粟类作物,缺少对该区新石器时期粟、黍农业状况的深入研究。本文利用植硅体方法,分别对现代黍、粟和水稻种子的植硅体产量以及关中盆地新石器考古样品中的植硅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等重量的黍、粟种子稃片的植硅体产量基本相等,其植硅体含量所反映的是黍、粟的相对产量(重量);水稻双峰型植硅体的百分含量比水稻实际含量相对偏低。关中盆地泉护、杨官寨、浒西庄、案板、王家嘴,水沟等6个考古遗址17个^(14)C年龄和47个植硅体样品分析结果显示,约6000~2100cal.aB.P.期间,关中盆地黍子的植硅体含量一直占优势(3.4%~34.5%),粟次之(0~6.2%),即使在气候相对暖湿的阶段,黍的产量仍超过粟。泉护、杨官寨、浒西庄,案板等遗址的个别样品中保存水稻植硅体。这些结果为重新认识关中地区新石器时期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形态以及与气候环境条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
张健平吕厚远吴乃琴李丰江杨晓燕王炜林马明志张小虎
关键词:植硅体水稻关中盆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