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珂
- 作品数:102 被引量:1,096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早孕期胎儿静脉导管频谱波型分析被引量:23
- 2007年
- 目的探讨早孕期不同类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波型与胎儿生长发育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165例头臀长(CRL)在25-80mm之间的高危胎儿接受了经腹壁早孕期超声检查及绒毛活检。根据胎儿静脉导管血流不同波型将频谱形态分为三型:Ⅰ型:在整个心动周期内无反向血流;Ⅱ型:在心房收缩期的起始段出现很短时间内的反向血流信号,随后的大部分心房收缩期内为正向血流信号;Ⅲ型:在整个心房收缩期内为持续反向血流。所有本组胎儿进行了产前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学及酶学检查,并随访至生后。结果在本组病例中,只有2例胎儿静脉导管频谱波型为Ⅲ型,绒毛检查结果证实其中一例为21-三体,另一例为黏多糖储积症。26例胎儿经基因学诊断为遗传性疾病,2例胎儿宫内死亡。在其余135例正常发育胎儿组中,95例(70.4%)胎儿静脉导管频谱为Ⅰ型,40例(29.6%)胎儿频谱为Ⅱ型。按胎儿头臀长分为5组(≤39mm,40-49mm,50-59mm,60-69mm,≥70mm)后,Ⅰ型/Ⅱ型胎儿例数分别为24/16、31/8、15/13、11/2、14/1。应用非参数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显示Ⅰ型及Ⅱ型频谱波型的出现频率与胎儿头臀长分组密切相关(P=0.015),绝大多数的Ⅱ型静脉导管频谱出现在头臀长小于60mm的胎儿组中。结论通过本组正常胎儿的研究显示,早孕期胎儿静脉导管频谱波型中心房收缩早期出现的很短的反向血流信号应被视为一种“正常变异”现象,而非一种异常的静脉导管频谱类型,特别是在胎儿头臀长小于60mm时。
- 孟华姜玉新戚庆玮向阳吕珂谭莉郝娜张为民
- 关键词:胎儿早孕静脉导管
- 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与增强CT对比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成像的特点及互补性,探讨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个肝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采用诊断评分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与互补性,并评价病灶在不同成像方法中动脉期的表现。结果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6.6%,86.9%,94.9%,90.9%,93.8%,增强CT对应值分别为98.3%,82.6%,93.4%,95.0%,93.8%;两种影像检查分别误诊共6例,其中5例可通过两者结合互补作出正确诊断。25例肝转移瘤中超声造影动脉期18例(72%)表现为高血供,增强CT8例(32%)表现为高血供,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肝局灶性病变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二者有一定的互补性,转移瘤超声造影动脉期多血供表现的比例显著高于增强CT。
- 夏宇姜玉新戴晴吕珂高嫔
- 关键词:微气泡肝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手术刀、手术刀的切割深度追踪方法、系统、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本申请涉及一种手术刀、手术刀的切割深度追踪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在手术刀的操作过程中,获取目标手术刀的旋转后状态信息;所述旋转后状态信息包括旋转后角速度信息;根据...
- 张鹏戴梦华薛华丹吕珂李鹏禹
- 病灶大小对触诊不清的乳腺恶性病灶超声检出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病灶大小是否影响超声对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恶性病灶的检出及能否作为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病灶活检的指征。方法超声检查发现而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病灶816个。根据病灶最大径将全部病灶分为≤0.5、0.6-1.0、1.1-1.5、1.6-2.0和〉2.0 cm 5组。分别比较全部病灶、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2、3级病灶及BI-RADS 4、5级病灶恶性检出率在不同病灶大小的组间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以病灶大小作为BI-RADS 2、3级触诊不清乳腺病灶的活检指征是否可行。结果 816个病灶中恶性病灶100个(12.3%)。随病灶增大,恶性病灶的检出率增高(P〈0.05)。在不考虑B I-RADS分级的情况下,〉2.0 cm组的恶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0.6-1.0、1.1-1.5、1.6-2.0 cm组的恶性病灶检出率有高于≤0.5 cm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 I-RADS 4、5级病灶,〉2.0 cm与≤0.5 c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cm组恶性病灶检出率有高于0.6-1.0、1.1-1.5、1.6-2.0 cm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可以作为BI-RADS 2、3级触诊不清乳腺病灶活检的指征。以1.25 cm为活检阈值,能够获得较满意的敏感性(83.3%)和特异性(56.9%)。结论病灶大小对触诊不清的乳腺病灶的恶性检出率有一定影响。对超声诊断为BI-RADS 2、3级的病灶,病灶大小可以作为活检的指征之一。
- 张璟姜玉新朱庆莉刘赫吕珂孙强
- 关键词: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超声
-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参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参数(峰值强度及达峰时间)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对106例乳腺病灶(良性54例,恶性52例)进行超声造影。将良、恶性两组的病灶整体、病灶内部高灌注区、低灌注区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及良、恶性病灶峰值强度色阶图进行比较。结果恶性病灶高灌注区的峰值强度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1),而低灌注区的峰值强度明显低于良性病灶(P<0.05)。恶性病灶中不同感兴趣区的峰值强度比值与良性病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良、恶性病灶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病灶内部造影剂增强的峰值强度高低不等,色阶图色彩杂乱;而良性病灶中,峰值强度色阶图颜色相对单一,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恶性病灶内部高、低灌注区增强程度差异较良性病灶显著。因此,对于血流丰富程度及整体增强程度接近的乳腺良、恶性病灶,可以通过分析病灶内部中高、低灌注区的增强情况来帮助鉴别诊断。
- 张璟姜玉新戴晴吕珂刘赫孙强
- 关键词:超声检查造影剂乳腺肿瘤
-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慢性肾病应用的影响因素:肾-脾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慢性肾病应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肾活检的慢性肾病患者62例。在相同体位下,使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测量患者的左肾皮质及同一深度脾脏实质的组织弹性,各测量15次。计算每例患者肾脏弹性测值的变异系数,并与脾脏测值对比,分析测量次数、测量深度、慢性肾病病理诊断及临床分期对肾脏弹性测值变异度水平的影响。结果测量次数的增加不能减低肾脏及脾脏的测值变异系数(P>0.05),但是可以增加测量均值的稳定性(P=0.000)。肾脏测值变异系数与测量深度呈正相关(r=0.370,P=0.003),而脾脏测值变异系数与测量深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慢性肾病分期及病理诊断与肾脏测值变异系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测量肾组织弹性时,需要在方法学上建立更为细致而统一的规范,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稳定性。
- 王亮吕珂陈丽萌夏鹏姜玉新戴晴
- 关键词:慢性肾病弹性成像
- 卵巢纤维瘤的超声诊断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卵巢纤维瘤的声像图特点 ,分析卵巢纤维瘤的误诊原因 ,以提高卵巢纤维瘤的超声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65例卵巢纤维瘤超声表现。结果 65例卵巢纤维瘤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均匀低回声型 ;②低回声衰减型 ;③变性型 ;④不均匀低回声型。 65例卵巢纤维瘤中超声误诊 8例 ,分别误诊为浆膜下子宫肌瘤 3例、卵巢囊肿 3例、卵巢畸胎瘤 1例、卵巢癌 1例。结论 卵巢纤维瘤声像图特点为均匀低回声或低回声伴后方衰减 ,术前超声检查可做出诊断。卵巢纤维瘤需与子宫浆膜下肌瘤、卵巢囊肿、卵巢畸胎瘤、卵巢癌等疾病鉴别。
- 齐振红姜玉新谭莉吕珂
- 关键词:卵巢纤维瘤超声检查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端-端与端-侧吻合移植肾动脉重度狭窄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两种吻合方式(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移植肾动脉重度狭窄(内径减少≥80%)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指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后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38例移植肾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各19例)。超声测量髂动脉、移植肾动脉主干和吻合口峰值流速(PSV),肾内叶间动脉或段动脉PSV和加速时间(AT),计算狭窄处与狭窄近端PSV比值(简称PSV前比)。结果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的动脉内径减少≥80%;狭窄部位位于髂动脉4例,吻合口20例和移植肾动脉14例。狭窄处PSV、髂动脉PSV及PSV前比在两种吻合方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P〈0.001),但AT在两种吻合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吻合方式移植肾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很可能是导致它们之间狭窄处PSV和PSV前比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移植肾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准确性,应依据吻合方式来建立PSV前比的诊断阈值,而同-AT诊断阈值很可能适合两种吻合方式患者。
- 李建初高敬张丽娜戴晴孟华蔡胜吕珂孝梦甦张一休Robert J MinAmelia NgDavid TrostMichael GoldsteinSandip KupurJohn WangDavid Serur姜玉新
- 关键词:多普勒肾移植肾动脉梗阻血液动力学现象
- 右侧肢体偏瘫伴失语,左腰部疼痛——迷惑性极强的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
- 2024年
- 作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Ehlers-Danlos综合征(EDS)在人群中发病率为(0.1~1)/万。而作为EDS中预后最差的一类分型,血管型EDS(vEDS)的发病率在全部EDS分型中极低。本文报道一例vEDS患者,表现为一过性右侧肢体偏瘫伴失语,左腰部疼痛。通过基因检测最终诊断为vEDS,通过多学科会诊共同决策,为该患者制订后续的治疗方案。EDS分型复杂,表现多样,极易误诊,在此报告诊疗经验。
- 付怡凝周敬敏李峰黄尚志王怡宁洪霞吕珂刘雅萍冷泠郑文洁邱正庆朱以诚郑月宏陈跃鑫
- 关键词:系统性血管炎
- 肝脏淋巴瘤的超声影像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肝脏淋巴瘤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方法对18例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脏淋巴瘤患者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肝脏淋巴瘤患者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1)结节型病变6例,常规超声显示肝内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病灶,边界清晰(2例病灶内出现纤维条索样高回声),2例病灶内可见条状血流信号,4例未见血流信号;3例(5个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不同程度快速增强,门脉期快速廓清,延迟期呈低回声;术前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恶性或可疑恶性病变5例;无定性诊断1例,病理均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弥漫型病变11例,常规超声显示肝脏弥漫性增大,其中8例回声均匀,3例回声欠均匀;8例肝内血流走行及分布未见异常,3例出现静脉变细或栓塞;术前超声诊断恶性或可疑恶性7例,无定性诊断4例;病理诊断霍奇金淋巴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0例。(3)混合型病变1例,常规超声显示肝脏增大,回声不均,其内见多个片状低回声区,边界模糊,肝内血流走行及分布未见异常,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或可疑恶性病变,病理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4)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常规超声显示18例患者中11例肝脾肿大、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肝脏淋巴瘤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特征,结合超声造影表现,可为肝脏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 张青吕珂王亮夏宇谭莉蔡胜戴晴
- 关键词:超声检查肝肿瘤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