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燕 作品数:6 被引量:6 H指数:2 供职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Tim-3基因rs10053538、rs10515746位点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2013年 目的探讨Tim-3基因启动子区rs10053538、rs10515746位点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收集148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53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和特异性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AS-PCR)法分别检测rs10053538、rs10515746位点多态性,并取部分PCR产物作测序验证。结果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rs10053538位点GT+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10.1%和5.1%)与对照组(11.8%和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5,P=0.651;χ2=0.592,P=0.441)。rs10515746位点GT+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6.8%和3.4%)与对照组(3.9%和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01,P=0.273;χ2=1.169,P=0.280)。结论 Tim-3基因启动子rs10053538、rs10515746位点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可能无相关性。 朱敏 王晨 戴美珍 方从诚 沈显军 吕海燕 范厉龙 曾宝金 洪盾关键词: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 基因多态性 细胞因子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一套简单易行有效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培养、纯化、鉴定的方案,初步了解BMSCs的基本性状和功能特点。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全骨髓贴壁培养BMSCs,对细胞相关的性状进行观察及分析,流式鉴定表面抗原,诱导其成骨、成脂分化,并进行染色鉴定等。结果流式检测结果 CD29、CD90呈阳性反应,CD34、CD45呈阴性反应,成骨诱导分化后茜素红染色呈阳性反应,成脂诱导分化后油红染色呈阳性反应。结论全骨髓培养法是一种相对简单易行的BMSCs分离纯化的方法,可获得纯度高,活性好,性状均一的BMSCs。 姚灿 郏舜杰 陈海啸 洪盾 朱敏 范厉龙 吕海燕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代培养 分化 双氯芬酸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2014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双氯芬酸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形态、增殖、凋亡、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培养BMSCs,选取第3代细胞,以不同浓度双氯芬酸钠进行干预,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生长活性、凋亡率以及成骨分化能力等。结果成功分离培养BMSCs。随着加入双氯芬酸钠浓度的升高,BMSCs形态发生变化,生长活性逐渐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升高,且成骨诱导21 d后,钙结节数随浓度的升高而减少。结论双氯芬酸钠可影响BMSCs的生长活性、凋亡及成骨分化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 徐伟 陈真 陈海啸 袁赤亭 洪盾 朱敏 范厉龙 吕海燕关键词:双氯芬酸钠 BMSCS 增殖 凋亡 成骨分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G+MDSCs亚群分析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病毒持续性感染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leukocyte antigen G,HLA-G)和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 吕海燕关键词:免疫耐受 文献传递 确炎舒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确炎舒松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形态、增殖、凋亡、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BMSCs,选取第3代(P3)大鼠BMSCs,以不同浓度确炎舒松进行干预,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生长活性、凋亡率以及成骨分化能力等的变化。结果本实验成功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试验中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BMSCs形态发生变化,生长活性逐渐受到抑制,细胞凋亡比率升高,且确炎舒松成骨诱导21天后,茜素红染色呈阳性反应。结论确炎舒松对BMSCs生长活性及凋亡有明显影响,且其影响呈浓度依赖性,一定浓度确炎舒松可促进BMSCs成骨分化。 姚灿 郏舜杰 陈海啸 洪盾 朱敏 范厉龙 吕海燕关键词:确炎舒松 BMSCS 增殖 凋亡 分化 肝内胆管结石与ApoAⅠ-CⅢ-AⅣ基因PstⅠ位点多态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Ⅰ-CⅢ-AⅣ(apolipoprotein AⅠ-CⅢ-AⅣ,Apo AⅠ-CⅢ-AⅣ)基因PstⅠ位点多态性与肝内胆管结石易感性(the happening of hepatolithiasis)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对6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和120例正常人Apo AⅠ-CⅢ-AⅣ基因PstⅠ位点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分析。结果肝内胆管结石组中A1A1、A1A2、A2A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7%、95.3%,正常对照组中A1A1、A1A2、A2A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0%、90.0%。肝内胆管结石组和正常对照组各基因型频率的比较(χ2=1.599,P=0.206)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χ2=1.531,P=0.2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o AⅠ-CⅢ-AⅣ基因PstⅠ位点多态性可能不是肝内胆管结石的危险因素。 胡鹏 方哲平 朱敏 吕尚东 朱昱 徐永富 范厉龙 吕海燕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