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宗吉
- 作品数:44 被引量:32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动物解剖台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物解剖台,所述动物解剖台包括解剖台支架、设置在解剖台支架上用于放置动物胴体的台面,其中,所述台面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用于放置大型动物胴体的凹槽,所述凹槽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本实用新型动物解剖台通过结构...
- 吕宗吉
- 文献传递
- 猪瘟病毒保护性抗原E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1997年
- 本研究首次用RT-PCR技术分两段扩增了我国猪瘟病毒(HCV)标准强毒石门株的主要保护性抗原E2基因,并将其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将这两个片段连接成完全的E2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20和pET-28a(+)中,重组表达载体转化、诱导的受体菌经Western印迹和直接ELISA检测能够表达E2抗原。 用RT-PCR技术对从我国多个地区收集的猪瘟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从吉林、长春、南京、重庆、昆明、佛山病料中扩增出了HCV
- 李红卫涂长春金扩世王新平吕宗吉余兴龙殷震
- 关键词:猪瘟病毒肠杆菌E2基因氨基酸序列野毒株
- 一种动物解剖台的可拆卸工具盘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物解剖台的可拆卸工具盘,所述可拆卸工具盘设置在解剖台支架侧边,所述可拆卸工具盘包括工具盘本体和用于固定工具盘本体的固定支架,所述解剖台支架至少一侧边沿设置有固定套管,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与固定套管对应...
- 吕宗吉
- 文献传递
- 猪瘟病病原生态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淙长春王在时吕宗吉丘惠深余兴龙等
- 该课题采用了以系统发生分析为主的先进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CSFV病原生态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以大量详实的流行病学数据首次全面阐明了全国范围内以散发流行、临床非典型、发病年龄偏小...
- 关键词:
- 关键词:猪瘟病病原生态学分子流行病学
- 我国猪瘟的流行病学现状分析被引量:92
- 2001年
- 根据调查、收集的猪瘟 (CSF)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料 ,分析了全国 16个省市自治区 48个发病猪场 (疫点 )的流行状况。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的CSF流行在较大范围内以临床表现不典型的CSF为主 ,发病多见于 3月龄以下的仔猪 ,发病率与死亡率普遍较高 ,流行规模以局部流行为主 ,同一猪场中育肥猪与种猪的发病率很低。但母猪多呈隐性感染 ,部分感染母猪表现出繁殖障碍 ,因此认为隐性感染母猪可能是仔猪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在某些地区 ,仍然流行着高发病率和致死率的急性、典型CSF。所调查的猪群具有较高防疫注射密度 ,但仍有CSF发生 ,可能表明猪群的免疫水平不高。
- 吕宗吉涂长春余兴龙吴健敏李月红马刚张茂林
- 关键词:猪瘟流行病学
- 我国部分地区猪瘟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差异被引量:33
- 2000年
- 采用 RT-PCR方法 ,从我国 1 0个省、市、自治区收集的 2 3个猪瘟病毒 ( CSFV)流行毒株中 ,扩增了CSFV E2基因中主要抗原位点编码区。对各扩增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 ,通过计算机分析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并确定了它们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 ,2 3个流行毒株中的 1 8株属基因 群 ,占 78.2 6%;另外 5个流行株与传统石门强毒、兔化弱毒株属基因 群 ,占 2 1 .74 %。两群间测序区的核酸同源性只有 78.90 %。此外 ,根据序列差异程度 ,将基因 群流行株分为 3个亚群 ,各基因群 CSFV在地域分布上未发现有明显的特征性。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我国较大范围内流行的 CSFV毒株与传统的石门强毒和疫苗用兔化弱毒在抗原基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
- 吕宗吉李红卫涂长春余兴龙吴健敏李月红殷震
- 关键词:猪瘟病毒RT-PCR基因差异疫苗株流行株
- 9株猪瘟分离毒株的致病特性被引量:9
- 2007年
- 采用9株临床表现强、中、低致病特点的猪瘟野毒分离株第3代细胞毒作为种毒,按3mL/头剂量分别注射猪瘟抗原及抗体阴性猪,再用上一代传代猪发病后的血毒作为下一代接毒用种毒接种试验猪1头或2头,或上一代传代猪发病后,同圈放入1头或2头试验猪进行同居感染.如此进行,GDGZ1/95、BJCY1/96和JL1/94传至8代;FJFQ1/99传至7代;HeBHH1/95、HeNBY1/96、BJTX3/96、GXBH1/98和HeNXH2/98传至3代.结果显示:上述分离株传至3~5代过程中均表现出毒力增强的趋势,从3~5代传代到8(7)代的过程中毒力进一步增强并保持稳定,且均超过了标准石门强毒株的发病特点.所有试验猪均出现较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解剖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死后或解剖后的各种脏器经HCFA检查均为强阳性,这种现象进一步证实了猪是猪瘟病毒的敏感动物,各毒株之间毒力没有明显差异.对其中7株分离株传代血毒部分代次E2基因主要区域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仅GDGZ1/95株从F1~F8代中的F6代有2个核苷酸的差异,引起1个相应氨基酸的变异,其余毒株的不同代次没有碱基发生变异,初步说明猪瘟病毒基因型表现相对的稳定性.
- 王琴宁宜宝赵耘王在时张广川范学政宋立秦玉明沈青春丘惠深余兴龙吕宗吉徐兴然涂长春
- 关键词:猪瘟病毒毒力致病特性
- 中山市强化犬狂犬病免疫与非疫区建设成效被引量:1
- 2011年
- 人兽共患传染病狂犬病的防控主要是动物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免疫预防动物狂犬病的目标是控制和消灭人的狂犬病,这也是WHO倡导的狂犬病预防和控制战略。2006年前,中山市曾经是狂犬病的老疫区,有过零散的发病死亡案例。自2006年后,在农业等各级领导重视下,强化狂犬病免疫防控工作,提高免疫率和有效保护水平,无狂犬病发病病例,显现出狂犬病非疫区建设成效。
- 顾万军陈发明吕宗吉黎石云邹禄生
- 关键词:狂犬病免疫非疫区
- 动物狂犬病免疫防控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1年
- 狂犬病是一种以连锁性传播途径为主的古老的疾病,是人类尚未能有效控制的疫病之一。人和动物的狂犬病发病病例中98%是由患病动物咬伤所引起。因此,人兽共患的狂犬病的防控主要是动物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就狂犬病的发病、流行概况,传染源及其控制,动物狂犬病疫苗与免疫,以及建立动物狂犬病免疫防控体系等方面的内容予以概述,以期为动物狂犬病免疫防控提供参考。
- 顾万军陈发明吕宗吉黎石云邹禄生
- 关键词:狂犬病
- 猪瘟病毒2.1b基因亚亚型野毒株的体外细胞传代适应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利用RT-PCR从广东某猪场疑似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病例中检测出CSFV,并对扩增的E2全长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引发该起猪瘟疫情的毒株属于CSFV 2.1b基因亚亚型,命名为GD176。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毒株的复制特点,利用PK-15细胞对GD176进行了体外细胞适应性传代,并对获得的细胞适应毒GD176-F46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GD176通过在PK-15上不断传代,最终获得了高滴度的适应毒株,其滴度从第6代的102.61TCID50/m L提高至第46代的108.06TCID50/m L。病毒生长动力学结果显示,GD176-F46在感染后72 h病毒滴度达到最高值(108.17TCID50/m L)。为进一步分析GD176在细胞传代适应过程中的稳定性,对不同代次细胞毒的E2全长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发现:GD176-F0与GD176-F6、F10、F15、F20、F25、F30、F35、F40和F46的E2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这表明囊膜蛋白E2在病毒适应PK-15细胞过程中非常稳定。通过比对GD176和其他2.1亚型毒株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发现,不同毒株之间同源性最小的病毒蛋白是NS5A,低于病毒囊膜糖蛋白E2。获得了高度适应PK-15细胞的GD176细胞毒,为进行病毒毒力评价、复制和致病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 谢晓明张莉吕宗吉龚文杰郭焕成涂长春王全凯
- 关键词:猪瘟病毒全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