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中洲
- 作品数:31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生物可分解吻合环在肠吻合中的应用
- 2006年
-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可分解吻合环(BAR)进行肠吻合的手术技巧和价值。【方法】对2004年11月-2005年11月应用BAR行肠吻合术的78例肠道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全部成功吻合,无吻合口漏、出血和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5例出现腹部切口感染。【结论】BA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肠吻合装置。
- 胡伟陆建安舒国顺司中洲李一宁
- PD-1单克隆抗体治疗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实体器官移植(SOT)术后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7个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收集54例SOT受者术后使用PD-1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案例,对使用PD-1单抗的SOT受者的临床效果及排斥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2篇,共54例SOT受者。其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为14~79岁。包括29例肾移植受者、19例肝移植受者、6例心脏移植受者。SOT受者使用的PD-1单抗药物类型包括28例使用派姆单抗、26例使用纳武单抗。PD-1单抗治疗SOT受者术后恶性肿瘤的总体缓解率为32%(17/54),疾病进展率44%(24/54),病死率为36%(19/54)。PD-1单抗治疗SOT受者术后恶性肿瘤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9%(21/54)。排斥反应与PD-1单抗药物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D-1单抗能有效治疗SOT受者术后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可引发排斥反应,但排斥反应并不是导致受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 宾阳阳李杰群李强周政俊周依陈广顺齐海智司中洲
- 关键词:肿瘤免疫实体器官移植
- 胰腺血供及其移植血管重建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了解胰腺动脉及其变异情况,为胰腺移植动脉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300例胰腺动脉造影片,统计胰腺动脉的变异情况,并分析其结果。结果(1)300例造影中,仅1例能辨认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及上后动脉的变异率分别为6.33%和5.06%。(2)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及其分支(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的主要变异是发自第一空肠动脉,其发自第一空肠动脉的变异率分别是19.51%、17.54%及12.28%。(3)胰背动脉变异情况较为复杂,其变异率为23.61%。结论胰腺动脉走行复杂,在胰腺移植供胰的血管重建过程中,所重建的血管应既要能保证全胰十二指肠移植完整的血供又要能够减少术后血栓等外科并发症的发生。
- 司中洲齐海智李杰群易仁政贺志军胡伟李一宁
- 关键词:胰腺动脉胰腺移植血管重建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可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重健康问题。NAFLD与代谢因素联系紧密,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主要肝脏表现,常合并有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其他代谢紊乱等疾病。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其发病机制,2020年国际肝脏专家小组将NAFLD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迄今为止,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无明确理论可以阐明,其典型特征是肝细胞的过度脂质蓄积。随着肝细胞的损伤和纤维化的产生,NAFLD将逐渐发展为终末期肝病。早期NAFLD的治疗主要提倡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NAFLD药物治疗主要以发病关键环节及相关代谢紊乱为靶点,但仍然缺乏特效药。肥胖相关的NAFLD以及NAFLD相关的终末期肝病患病率逐年递增。这些患者对饮食变化和运动无反应,或无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重,从而导致疾病的恶化,因此手术治疗成为此类患者的新选择。减重手术可以改善肝脏组织学、降低转氨酶水平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等。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胃袖状切除术(SG)、可调节胃束带术(ABG)以及Roux-en-Y胃旁路术(RYGB),其中SG是NAFLD相关肝硬化患者最常用的术式。但减重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患者耐受程度、术者的技术水平以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等,需要慎重考虑,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使其适用于NAFLD患者。肝脏移植术是NAFLD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唯一可能的治愈手段。近年来,随着移植技术和免疫抑制剂的成熟发展,肝移植术在终末期肝病的治疗中取得较为可观的成绩,但在NAFLD患者的治疗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边缘供肝的使用、等肝期的延长、移植术前评估与管理以及移植术后复发均影响着移植物存活率及患者生存率。本文主要综述了NAFLD的概况、一般治疗及手术治疗进展,以期为临床
- 罗小华李杰群司中洲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减肥手术肝移植
- 异种肝移植中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被引量:1
- 2022年
- 肝移植是各种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肝脏供体的严重短缺导致大量终末期肝病患者死亡。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的基因工程猪作为供体,是目前最有可能解决肝脏供体短缺的办法之一。虽然,目前基因工程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肝移植术后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异常等问题阻碍了异种肝脏的临床应用,但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异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目前,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可能是导致较长时间存活的移植物失功的主要因素。因此,明确异种肝移植中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机制及处理方法,对于目前我国今后开展异种肝移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章忠强梁硕洲司中洲齐海智
- 关键词:肝移植移植物排斥
- 肝癌肝移植的临床观察(附16例报告)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肝移植的价值及预后。【方法】对本中心行肝移植及辅助化疗的16例肝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16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2例胆管细胞癌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肝癌复发。1例原发性肝癌于术后3个月死于颅内转移,另1例术后12月肝癌复发。余12例随访期间均无瘤生存。【结论】肝移植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序贯化疗,术中严格的"无瘤原则"以及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是预防肿瘤复发的有效手段。
- 司中洲齐海智李杰群贺志军李一宁胡伟
- 关键词:肝移植
- 门脉高压症肝移植的治疗体会及围手术期处理(附23例报告)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3例肝脏移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中2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余均存活,最长37个月,最短2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8%。结论肝移植是目前能从根本上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方法。
- 司中洲齐海智贺志军李一宁胡伟
- 关键词:高血压肝移植围手术期医护
- 供体风险指数对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治疗早期预后的影响:单中心159例经验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供体的供体风险指数(DRI)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行肝移植治疗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59例ACLF受体临床资料,根据供体DRI计算公式将受体分为DRI<1.65组(96例)和DRI≥1.65组(63例);根据慢性肝衰竭联盟-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CLIF-C ACLFs),将受体分为CLIF-C ACLFs<48组(78例)和CLIF-C ACLFs≥48组(81例)。分别观察各组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指标[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受体肝移植术后90 d生存率,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CLF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DRI<1.65组与DRI≥1.65组的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LIF-C ACLFs <48组和CLIF-C ACLFs≥48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F-C ACLFs<48组的ICU住院时间为4(3~14)d,明显短于CLIF-C ACLFs≥48组的7(1~33) d(P<0.05)。CLIF-C ACLFs评分是影响ACLF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DRI<1.65组与DRI≥1.65组的术后9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F-C ACLFs<48组受体术后90 d生存率为94%,明显高于CLIF-C ACLFs≥48组的79%(P<0.05)。结论 ACLF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与其自身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而与选用供体的DRI无明显相关性,应早期及时行肝移植治疗。
- 周政俊李杰群宾阳阳陈广顺李强齐海智司中洲胡伟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
- 肝移植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159例的临床效果总结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评价肝移植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453例有肝硬化基础史患者接受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根据欧洲肝病研究协会慢性肝衰竭联盟(EASL-CLIF)标准,分为ACLF组(159例)和非ACLF组(294例),同时对159例ACLF组受者再进行分级评分。记录和分析所有受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各组受者术后90 d存活率。结果与非ACLF组比较,ACLF组受者住重症监护室(ICU)的天数明显延长,术后90 d死亡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ACLF 1级组和ACLF 2级组受者相比,ACLF 3级组受者术后住ICU天数明显延长,术后90 d死亡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ACLF组、ACLF 1级组、ACLF 2级组及ACLF 3级组受者术后90 d存活率分别为93.20%、92.59%、93.33%和73.68%,ACLF1级组及ACLF 2级组与非ACLF组间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CLF 3级组较其他三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是治疗ACLF的有效手段,早期及时(在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前)行肝移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ACLF患者预后。
- 李杰群周政俊宾阳阳陈广顺李强齐海智司中洲
- 关键词:肝移植预后预后评分
- 毛冬青酸预处理对家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 目的:探讨毛冬青酸(Ilexolic acid,Ila)对家兔肝缺血再灌注时对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的影响及保护作用。
方法:30只成年家兔,雌雄不限,随机...
- 司中洲
- 关键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肿瘤坏死因子肝脏保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