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红娟 作品数:28 被引量:149 H指数:8 供职机构: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难培养微生物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环境样品16SrRNA克隆测序等许多非培养(culture-independent)研究表明,自然界存在许多独特而难培养未培养的微生物,如何开发更多的微生物资源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本文综述了影响分离得到难培养微生物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当前出现的已经证实卓有成效的新型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旨在为研究开发更多创新的培养方法提供参考借鉴。 曾建民 曾振顺 原红娟 谭志远豆瓣绿等三种观叶植物水培试验研究 2009年 本次试验选取了豆瓣绿、文竹、海棠三种典型的室内观叶植物作为水培研究对象,在同一种栽培方式中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营养液:日本园试配方(1/1)、日本园试配方(1/2)、观叶植物配方(1/1)。目的是获取最佳的栽培方式和最经济的营养液配方。 陈莉 原红娟 程朝霞关键词:观叶植物 水培花卉 营养液 盐胁迫对几种叶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2011年 以油菜、生菜、茼蒿的种子为试材,采用室内营养液栽培的方法,分别研究了0、40、80、120mmol/L NaCl、KCl胁迫下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KCl胁迫下,随处理浓度的增加,油菜的SOD活性是先升后降,生菜与茼蒿的SOD活性均呈先降后升;POD活性茼蒿是先升后降,油菜与生菜均呈先降后升;MDA活性油菜呈先升后降,生菜呈先降后升。 原红娟 陈丽关键词:NACL KCL 茼蒿 POD 粘细菌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应用前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5年 粘细菌是一类具有复杂的多细胞群体行为,属peoteobacteria的δ分支,能够产生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为第二类药源微生物新类群。由于粘细菌的捕食性,及产生的活性物质结构新、种类多、作用机制新颖多样,使得粘细菌作为重要的药源开发菌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粘细菌的活性物质主要在抗肿瘤、抗病毒、抗寄生虫等药研的应用,特别是抗肿瘤活性甚至高于紫杉醇,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利用溶藻粘细菌可以缓解形成水华的有害藻类危害;农业上可开发除草剂、杀虫剂、粘细菌菌肥,有利于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粘细菌做为纤维素生物燃料可以缓解燃料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原红娟 谭志远 朱红惠关键词:粘细菌 生物活性物质 澳洲野生稻(Oryza australiensis)内生固氮菌的分子鉴定及发育分析 被引量:22 2014年 采用两种无氮培养基经平板划线法共分离筛选到澳洲野生稻(Oryza australiensis)45株内生固氮菌.利用全细胞蛋白电泳和插入序列指纹图谱对获得的内生固氮菌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为8个类群.其中类群Ⅰ有10株菌,类群Ⅱ为4株菌,类群Ⅲ、Ⅳ和Ⅴ均为3株菌,类群Ⅵ、Ⅶ和Ⅷ各有2株菌.对分离得到的内生固氮菌主要类群部分代表菌株的固氮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在偏酸(pH值5.0)和偏碱(pH值9.0)的条件下均能保持较高的固氮酶活性,NaCl浓度在2%时达到最高固氮活性,NH4+浓度达到7.5 mmol/L时,均无固氮酶活性,不同菌株所能利用的碳源不同.16S 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类群ⅠYH39与Burkholderia cepacia ATCC 25416T相似性为97%;类群Ⅱ为克雷白氏杆菌属(Klebsiella),相似性为100%;类群Ⅲ为泛菌属(Pantoea),相似性为99%;类群Ⅴ为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相似性为99%;类群Ⅶ为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相似性为99%.本研究表明澳洲野生稻内生固氮菌资源具有遗传多样性. 原红娟 严慧 杨芳 彭桂香 谭志远关键词:内生固氮菌 DNA指纹图谱 系统发育分析 地膜覆盖对棉花苗期至蕾期的生理特征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棉花苗期至蕾期的生理。[方法]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对地膜覆盖棉田的土壤结构、苗期至蕾期棉花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地膜覆盖棉田的土壤容重较对照小,土壤孔隙度、气相率及液相率较对照大。地膜覆盖苗期至蕾期棉花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脯氨酸含量低于对照。地膜覆盖棉花叶绿素a含量为4.09 mg/L,叶绿素b含量为2.59 mg/L,叶绿素a/b值为1.57。[结论]地膜覆盖改善了棉田的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中可给态养分,棉花受干旱胁迫的危害较小,有利于棉花顺利地完成生理生化过程。 原红娟关键词:地膜覆盖 棉花 生理指标 一株诱导粘细菌子实体形成的被捕食菌的筛选及分子鉴定 2021年 为筛选适宜于诱导粘细菌子实体形成的被捕食菌,利用诱导分离的方法,从酵母菌、革兰氏阴性菌及革兰氏阳性菌共30株菌中进行筛选,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形态特征,通过16S rRNA确定系统分类地位,并对其分离培养基进行优化。获得一株被捕食菌GIM1.767,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长约为1.2—1.24μm,宽度约为0.6—0.65μm,无鞭毛,分子鉴定为Advenella kashmirensis;对分离培养基进行优化,发现添加1%酵母粉的WCX培养基,对粘球菌属能更好的分离诱导。分离得到菌株Advenella kashmirensis,对挖掘粘细菌资源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原红娟 朱红惠关键词:分离纯化 粘细菌 不同植被根际土壤中可培养与未培养黏细菌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为探索不同植被根际可培养黏细菌与未培养黏细菌的多样性,采用传统的辅助菌诱导方法,对样品的黏细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特征结合16S rDNA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黏细菌菌株的系统分类地位;利用基于黏细菌特异性引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黏细菌的多样性。结果显示,从不同植被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19株,初步鉴定为黏球菌属(Myxococcus)11株,珊瑚球菌属(Corallococcus)13株,孢囊杆菌属(Cystobacter)2株,多囊菌属(Polyangium)1株,其中,红树林分离得到的黏细菌种类最多,共7株;樟木最少,为2株。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对其黏细菌多样性结果显示,花梨木、铁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红树林、樟木根际土壤中黏细菌的物种丰度分别为16、24、34、26、30、24,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10、2.53、3.49、2.62、2.77、2.73。DGGE指纹图谱显示,越南不同植被根际土壤存在大量的未培养黏细菌,其技术研究黏细菌多样性比传统分离纯化的方法方便、快速。本研究为黏细菌开发利用和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依据。 原红娟 朱红惠关键词:根际土壤 黏细菌 多样性 吊兰水培与土培根系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2007年 用观叶植物配方配制营养液,将土培吊兰洗根,进行去根与不去根处理后放入营养液中培养,与相同条件下土培吊兰相比较,继而对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根系做徒手切片观察。试验表明:(1)水培试验中,去根比不去根的长势好,且生根快。(2)水培根系水生根根毛退化,且多为一次根系,气生根根毛较多。(3)在显微镜下观察,水培吊兰根系表皮较薄,皮层细胞体积较大,木质部退化;土培的表皮多磨损,皮层细胞致密,木质部多元型。 原红娟关键词:水培 土培 吊兰 根系 甜玉米成熟胚和幼胚再生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6 2009年 采用21种不同基因型的甜玉米,以成熟胚和幼胚两种不同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和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成熟胚和幼胚与愈伤组织诱导率相关,但两种外植体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状态明显不同,幼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状态普遍比成熟胚的好。对愈伤组织状态进行了分类,研究了出愈率、克隆力、芽点数与植株再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出愈率、克隆力与再生能力有较大的相关性。 陈莉 窦秉德 程朝霞 原红娟 郝浩永关键词:成熟胚 幼胚 愈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