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银泉

作品数:46 被引量:665H指数:1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粉虱
  • 11篇烟粉虱
  • 10篇菜蛾
  • 9篇害虫
  • 8篇桃蚜
  • 7篇球孢白僵菌
  • 7篇小菜蛾
  • 7篇白僵菌
  • 6篇毒力
  • 6篇绒茧蜂
  • 6篇生物防治
  • 6篇物防
  • 6篇昆虫
  • 6篇寄生
  • 6篇茧蜂
  • 6篇菜蛾绒茧蜂
  • 5篇植物
  • 5篇蔬菜害虫
  • 5篇天敌
  • 4篇寄生蜂

机构

  • 45篇浙江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省化工研...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杭州市蔬菜科...

作者

  • 45篇刘银泉
  • 29篇刘树生
  • 5篇李元喜
  • 4篇臧连生
  • 4篇何俊华
  • 4篇李增梅
  • 4篇施祖华
  • 4篇陈学新
  • 3篇张帆
  • 2篇时敏
  • 2篇单红伟
  • 2篇王晓伟
  • 2篇冯明光
  • 2篇张发成
  • 2篇潘登
  • 1篇傅荣幸
  • 1篇吕要斌
  • 1篇吕要斌
  • 1篇姚洪渭
  • 1篇谢辉

传媒

  • 6篇昆虫学报
  • 5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中国生物防治
  • 3篇环境昆虫学报
  • 3篇应用昆虫学报
  • 2篇昆虫知识
  • 2篇植物保护
  • 2篇农药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长江蔬菜
  • 1篇昆虫天敌
  • 1篇农药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武夷科学
  • 1篇江西农业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营销界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菜蛾绒茧蜂幼虫体内多杀菌素残留被引量:7
2006年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施用于寄主幼虫的多杀菌素可否传递到在其体内发育的寄生蜂幼虫。以对多杀菌素高抗的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幼虫作为菜蛾绒茧蜂Cotesiaplutellae的寄主,待绒茧蜂发育到1龄幼虫时,将浓度为50mgL的多杀菌素点滴到寄主幼虫背板上,随后让寄主幼虫取食经50mgL多杀菌素处理过的甘蓝叶片,寄主幼虫和其体内的蜂幼虫再发育3天后,将寄主幼虫解剖取出蜂幼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经多杀菌素处理的小菜蛾幼虫体液以及绒茧蜂幼虫匀浆液进行检测,结果多杀菌素的2个活性成分spinosynA和spinosynD均被检测到,两者的多杀菌素残留浓度分别是2.79mgL和0.94mgL。这表明,通过寄主幼虫体壁接触和取食进入其体内的多杀菌素,可通过寄生蜂幼虫体壁浸透、蜂幼虫对寄主血淋巴的取食,或这两种途经一起进入蜂幼虫的体内,对蜂幼虫产生作用。
李增梅王文丽吴慧明刘树生刘银泉唐振华
关键词:菜蛾绒茧蜂小菜蛾寄主多杀菌素
一种简易天敌昆虫释放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天敌昆虫释放卡,包括吊绳和吊签,吊签通过其上部设有的吊孔吊在吊绳的下方,吊签设有通孔,吊签的一侧粘接有信息卡,信息卡的一侧为胶面,胶面暴露在通孔处,信息卡的另一侧为标识面。吊签为凸字形,其上部设有凸...
钟宇巍王雪倩刘树生刘银泉
文献传递
草地贪夜蛾在浙江为害甘蓝被引量:41
2019年
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省江城县,随后在多个省份发现其为害玉米,4月份以来在部分地区陆续发现其为害甘蔗、高粱等作物。作者于2019年10月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甘蓝上发现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造成局部为害,平均每株幼虫0.62头,有虫株率达25%。建议今后加强蔬菜作物上该虫的监测和综合防控。
刘银泉王雪倩钟宇巍
关键词:甘蓝
多杀菌素对菜蛾绒茧蜂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被引量:19
2005年
以对多杀菌素高抗的小菜蛾纯合子品系作寄主饲养菜蛾绒茧蜂,用多杀菌素田间推荐使用浓度(25 mg/L)分别处理处于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绒茧蜂,其中卵期和幼虫期通过处理寄主幼虫间接处理,并测定该药剂对成虫的毒力,系统观察该杀虫剂对绒茧蜂各虫期的致死和亚致死作用.与对照相比,绒茧蜂卵期或幼虫期其寄主受药后,可导致蜂幼虫死于寄主体内或啮出寄主的过程中,使结茧化蛹率下降43% ~56%,成虫羽化率下降19% ~33%,成蜂雌性比下降11% ~25%,而成虫大小、寿命和寄生力未受显著影响;在蛹期受药使成虫羽化率下降10%,成蜂寿命缩短,但对成虫寄生力无显著影响;对成虫24 h的LC99为4.31 mg/L.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可进入寄主作用于其体内的蜂卵和幼虫,或直接作用于蜂蛹和成虫,从而对绒茧蜂各个虫态产生显著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尤以对成虫高毒.
李增梅刘银泉刘树生
关键词:菜蛾绒茧蜂小菜蛾多杀菌素致死效应亚致死效应
蔬菜害虫天敌昆虫资源的发掘、规模化生产与应用
陈学新张帆刘树生邱宝利郑永利王甦刘杰时敏刘银泉郭晓军何俊华马云许再福施祖华
该成果属农业科学技术领域。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农业害虫是环境友好并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经典有效措施。但中国蔬菜害虫控制主要依赖化学防治,而欧美发达国家常用的利用天敌昆虫的生物防治却很少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天敌优质资源...
关键词:
关键词:蔬菜天敌利用人工繁殖方法
球孢白僵菌对桃蚜种群数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在田间网室中研究了球孢白僵菌对分别以4龄无翅若蚜和无翅成蚜为起始的桃蚜种群数量的影响。以无翅成蚜起始的桃蚜种群,在接菌后的第6d,对照和接菌处理之间只有成蚜数量差异显著,虽各龄期若蚜数量和桃蚜总数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接菌处理的总数量少于对照的总数量;在接菌后的第13d,两者的种群数量水平相当。以4龄无翅若蚜起始的桃蚜种群,在接菌后的第6d,处理和对照之间的种群数量就已接近。
张发成刘银泉刘树生
关键词:桃蚜球孢白僵菌种群
小菜蛾重要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在中国的地理分布被引量:11
2004年
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一种主要寄生蜂,在气温较温和的地区可对小菜蛾种群起到明显控制作用。文献中未见该蜂在中国自然分布的记录。在北京、山东、河南、山西、宁夏、新疆等地采得的一种弯尾姬蜂与澳大利亚引进的半闭弯尾姬蜂形态特征一致。对中国北京和澳大利亚昆士兰两地的弯尾姬蜂种群进行了杂交试验,种群间正交、反交和回交的子代数和雌性比与种群内交配的无显著差异,表明这两个地理种群在生殖上完全亲和,属同种。这是首次以形态学和遗传学证据证明半闭弯尾姬蜂这一重要天敌在中国广泛分布。
刘树生周华伟刘银泉何俊华
关键词:小菜蛾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地理分布生物防治蔬菜害虫
植物组成型防御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植物在长期适应复杂生境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自身固有的防御机制。对于植食性昆虫而言,植物固有的防御系统主要涉及植物的形态特性和次生代谢产物,其防御机制包括了组成防御机制和诱导防御机制。本文从植物的毛、蜡质、叶型、叶色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植物形态特性对昆虫的影响,以及挥发性次生代谢物和非挥发性次生代谢物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阐释了植物组成型防御与植食性昆虫的关联性及其机理。最后,对植物组成型防御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谢辉王燕刘银泉陈利萍
关键词:次生代谢植食性昆虫
中国甜菜夜蛾寄生蜂名录被引量:38
2002年
根据浙江大学应用昆虫学研究所收藏的寄生蜂标本和国内外报道 ,对我国寄生甜菜夜蛾的原寄生蜂和重寄生蜂进行了系统整理研究 ,列出我国甜菜夜蛾寄生蜂 33种 ,其中包括原寄生蜂 2 5种 ,重寄生蜂 8种 .同时还以附录的形式列出了我国已报道过但有存疑的寄生蜂 5种及国外已有报道但在我国还未采集到标本的寄生蜂
何俊华施祖华刘银泉
关键词:甜菜夜蛾寄生蜂天敌生物防治
球孢白僵菌对桃蚜若蚜的毒力作用被引量:1
2002年
近年来 ,较多报道表明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对麦蚜等多种蚜虫有较强的毒性 ,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杀蚜微生物制剂。在美国和俄罗斯 ,球孢白僵菌制剂已开始用于蚜虫的防治。由于白僵菌通过分生孢子穿透寄主体壁在寄主体内繁殖而致死寄主这种独特的作用方式 ,使得若蚜脱皮成为影响该菌毒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以往报道都是以成蚜为研究对象 ,对若蚜的毒力还未见报道。本文以桃蚜(Myzus persicae)为对象报道若蚜脱皮与白僵菌毒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室内测定了球孢白僵菌对桃蚜 1龄若蚜 (平均年龄 4 h)和 4龄若蚜 (进入 4龄后 6小时 )的毒力作用。在2 1℃下 ,1、4龄若蚜的感菌死亡率分别为 7.2 %和 5 8.7% ,明显低于同样条件下桃蚜成蚜的感菌死亡率(98% )。 1、4龄若蚜感菌死亡的个体中分别有 4 3%和 10 0 %的蚜虫死亡前已发育为成蚜并产下正常后代。受试 1、4龄若蚜在羽化为成蚜后 8天内存活的个体平均每天的产仔量在接菌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 ,但 4龄若蚜的感菌死亡个体其成蚜期平均每天产仔量明显低于未接菌对照 ,不过这些个体仍能产下为数不少的健康若蚜。试验中发现 ,1、4龄若蚜在接种球孢白僵菌后第一次脱皮的时间显著早于未接种对照 ,而 1龄若蚜在随后的三次脱皮时间不受接菌?
刘银泉刘树生张发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