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足根

作品数:18 被引量:57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落叶松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落叶松人工
  • 4篇保护区
  • 4篇长白山自然保...
  • 4篇次生
  • 3篇动物
  • 3篇灾害
  • 3篇人工林
  • 3篇落叶松人工林
  • 3篇长白落叶松
  • 3篇次生林
  • 2篇树种
  • 2篇松林
  • 2篇天然次生林
  • 2篇种群
  • 2篇种子库
  • 2篇间伐
  • 2篇红松林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大连大学
  • 1篇辽宁省林业厅
  • 1篇新泻大学
  • 1篇沈阳市林业局

作者

  • 18篇刘足根
  • 14篇朱教君
  • 5篇毛志宏
  • 4篇王贺新
  • 4篇姬兰柱
  • 4篇王庆礼
  • 3篇袁小兰
  • 3篇郝占庆
  • 3篇谭辉
  • 3篇李秀芬
  • 1篇胡理乐
  • 1篇王淼
  • 1篇陈英敏
  • 1篇乌凤章
  • 1篇曹波
  • 1篇康宏樟
  • 1篇吴娟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Journa...
  • 1篇首届中国植物...

年份

  • 3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伐对落叶松人工林内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组成的影响被引量:72
2006年
通过对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林分和未间伐林分林下草本植物的调查以及林下光照条件的测定,分析间伐对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组成的影响及其与光照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除均匀度指数在春、秋季表现不同外,间伐林分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间伐林分,说明间伐后草本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依据草本物种在间伐前后出现与否和密度变化情况将其划分为正反应种(间伐后密度明显增加和间伐后新出现的种)、中性反应种(间伐后密度变化不明显或没有变化的种)和负反应种(间伐后密度明显减小和间伐后消失的种),间伐后出现大量新的草本种类,同时在间伐和未间伐林分的共有种中有许多表现为负反应种。在间伐林分中,间伐行和未间伐行的共有种春季有11个、秋季有10个,分别占间伐林分草本总种数的17.74%和15.15%,表明各行草本植物组成差异较大;各指数均呈现了从间伐行到未间伐行逐渐减小的趋势。主要的正反应种、中性反应种和负反应种均表现出与光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与间伐和非间伐林分之间各草本物种与光照的相关性基本一致。
毛志宏朱教君刘足根谭辉曹波
关键词:间伐光照草本多样性
辽东山区次生林主要树种种群结构和格局被引量:42
2007年
用“径级大小替代年龄大小”和“空间差异替代时间变化”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辽东山区4种主要群落(柞木林、硬阔林、杨桦林和杂木林)主要树种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以及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值检验法、聚块性和扩散型指数分析其格局状况,并用聚集强度指数负二项参数K值度量了它们的聚集程度.结果表明:①蒙古栎、水曲柳、核桃楸、枫桦和山杨龄级存在明显的低龄缺损,为间歇型种群,其中蒙古栎、水曲柳和核桃楸属于增长型种群,枫桦和山杨属衰退型种群,色木槭、紫椴和春榆种群年龄结构呈不规则的倒J型种群结构,龄级完整,属于稳定型增长种群;②这些主要树种种群中,除了杨桦林群落中枫桦和山杨格局呈随机分布外,其他种群的格局都趋于聚集分布;③各主要树种种群等级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种群在幼苗和幼树阶段为聚集分布,而在中树和大树阶段为随机或均匀分布,且各主要树种种群从幼苗到大树格局聚集强度逐渐降低,种群呈扩散趋势;④辽东山区次生林主要树种种群结构和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和所处环境作用的结果.
刘足根朱教君袁小兰王贺新毛志宏
关键词:次生林种群结构
Review:effects of wind on trees被引量:9
2004年
Wind not only causes extensive damages to tree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it also has more subtle effects on the growth and morphology of trees and forest ecology as well. Wind damage to trees has historically been the field of silviculture, but increasing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and complexity of the subject has recently got people involved from many other disciplines. Due to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risk of further and stronger storms is increasing.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wind on individual trees, forest stand and forest ecosystem, and further to practice the management of forests, it is necessary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results related to this subject. This review was mostly based on the references from recent researches in the field, especially from the symposium volumes of som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on this subjec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have been significant progress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aero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wind and trees, 2) the mechanics of trees under wind loading and adaptive growth, 3) the tree's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wind, and 4) the risk assessment of wind damage to forest. However, there are some aspects which may need further studies: 1) wind damage to natural forests, 2) wind-driven gap formation and forest dynamics, 3) the effects of changes resulted from wind disturbances on ecological processes of forest ecosystem, and 4) management for the wind-damaged forests. Key words Wind - Wind effect - Trees/forest - Forest ecology - Disturbance CLC number S718 Document code B Foundation item: 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the 100-Young-Researcher Project”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R0301) an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30371149).Biography: ZHU Jiao-jun (1965-), male, Ph. Doctor, Professor of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ofessor of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Scholar researcher of Faculty of Agriculture, Niigata Univer
朱教君刘足根MATSUZAKI Takeshi Gonda Yutaka Gonda Yutaka
关键词:WINDDISTURBANCE
松果采摘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红松天然更新的影响
在野外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20世纪70年代未受干扰的红松天然林地面红松种子贮藏情况,分析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松果采摘后,红松林地面红松种源贮藏和分布变化,根据红松更新过程与动物的关系,探讨了松果采摘对红松更新条件的影响.结...
刘足根姬兰柱郝占庆朱教君康宏樟
关键词:动物种群自然保护区
文献传递
森林干扰生态研究被引量:145
2004年
陆地上 80 %的生态系统都已受到了来自人类和自然的各种干扰 ,森林生态系统也不例外 .在各种干扰作用下 ,尤其是人类不合理的干扰导致世界范围内的森林退化 /衰退已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事实 ,因此 ,以维持、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固有的多种功能为基础 ,实现高效、稳定、可持续就成为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的总目标 .随着干扰的加剧 ,近年来生态学界更加关注的是“受干扰”生态系统的研究 .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生态过程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对干扰的响应等问题 ,已成为森林生态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与热点 .因此 ,系统地研究干扰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干扰森林的经营理论与技术 ,对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林业工程实施及国家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森林干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总结了森林干扰的基本概念 ,分析了干扰与森林经营的关系 ,探讨了森林干扰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内容和关注的基础问题 ,提出了森林干扰生态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向 ,对今后干扰森林生态研究和中国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
朱教君刘足根
关键词:生态过程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雪/风灾害成因及分析被引量:53
2004年
对 2 0 0 3年春发生在辽东山区的森林雪 /风灾害的成因、过程、受灾情况、造成的危害、与林分结构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未来次生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雪 /风的发生是在一个大的降水天气过程基础上 ,由于气温的异常变化形成的 .受灾严重区多分布于海拔高、坡度大 ,林型比较单一的桦树、柞树、色树、胡桃楸和杨树等林分 .林分密度和受灾率及土层厚度和受害株数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 ;受灾数量与径级和树高分别呈指数负相关和指数正相关 .同时探讨了雪 /风害对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内病虫害发生、林下植被。
李秀芬朱教君王庆礼刘足根侯传生杨焕君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暴风雪灾害
松果采摘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红松林健康的影响
近几年,松果采摘对红松林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该文在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史料分析研究了松果采摘对红松地面种源贮藏量分布状况、红松林主要乔木树种组成和幼苗幼树更新等的影响,通过与20世纪70年代相应数据对比,结合红...
刘足根
关键词:红松林
文献传递
松果采摘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红松天然更新的影响被引量:20
2004年
在野外调查研究基础上 ,结合 2 0世纪 70年代未受干扰的红松天然林地面红松种子贮藏情况 ,分析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松果采摘后 ,红松林地面红松种源贮藏和分布变化 ,根据红松更新过程与动物的关系 ,探讨了松果采摘对红松更新条件的影响 .结果表明 ,松果采摘后 ,地面红松种子主要分布在地被物下层且大多呈单粒状分布 ,其贮藏量 1 5 82~ 2 6 4 0粒·hm-2 ,仅为 2 0世纪 70年代的 0 3%~ 0 5 % ,废种子比率 6 7 8%~ 86 2 % ,单粒状占总簇数的 4 6 8%~ 77 1 % ,对红松天然更新起重要作用的动物已减少或消失 ,表明松果采摘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红松天然更新的最大障碍之一 .
刘足根姬兰柱郝占庆朱教君康宏樟
关键词:种源动物
辽宁东部山区高龄日本落叶松林的生长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以辽宁省东部山区残存的少量高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调查分析了林分及林木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在林龄60~86年生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分当中,直径≥30 cm的大径材比率均在90%以上;各调查林分的胸径连年生长量还维持着一定的旺盛生长势,间伐后胸径生长变化率向正的方向转变趋势明显;与日本落叶松原产地日本长野县相比,林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几乎没有差异.按照日本的落叶松长伐期经营标准,这些调查林分还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可进一步大幅度延长其培育年限,实施长伐期经营.
王贺新朱教君陈英敏刘足根乌凤章吴娟
关键词:日本落叶松人工林
森林的风/雪灾害研究综述被引量:85
2005年
风 /雪灾害不仅极大影响木材生产 ,同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造成很大影响。森林风 /雪危害的主要类型有树干弯曲、干 (冠 )折、掘根以及后续危害等 ;其发生主要依赖于气象条件、立地因子、树木和林分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 ,林木尖削度 (胸径 /树高 )和林分结构特征 (树种、组成、密度等 )是控制树木和林分对风 /雪荷载抵抗的主要特征量。因此 ,通过造林、调整林分结构 ,加强林分管理如间伐、施肥等措施一直是用来减少林木的风 /雪灾害的主要措施。另外 ,林木或林分发生风 /雪害的模型分析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由于森林风 /雪害受诸如地形、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 ,目前所建立的模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普适性较差。通过综述以往研究结果认为 :在气象和立地条件难以控制的情况下 ,通过改变可控因子——林分结构来减少森林风 /雪害是可行的。因此 ,研究如何加强森林经营管理 ,尤其是不同形式的间伐技术和不同处理的造林措施与风 /雪灾害发生的关系、如何增加林木和林分抵抗风 /雪灾害的能力等是今后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 ,应加强风 /雪灾害危险率评估研究 ,进而对森林进行风 /雪灾害危险率管理 ;并注重对受灾前后林地内生态效应的研究 ,以便为灾后的森林经营管理和调控提供坚实的?
李秀芬朱教君王庆礼刘足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