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贝

作品数:14 被引量:15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8篇盆地
  • 8篇沁水盆地
  • 4篇沁水盆地南部
  • 4篇煤储层
  • 4篇储层
  • 3篇煤层气
  • 3篇孔隙
  • 3篇赋存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页岩
  • 2篇中矿
  • 2篇渗透率
  • 2篇铁矿
  • 2篇区块
  • 2篇晚古生代
  • 2篇物性
  • 2篇吸附性
  • 2篇稀土

机构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联煤层气有...
  • 3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4篇黄文辉
  • 14篇刘贝
  • 8篇敖卫华
  • 7篇陆小霞
  • 7篇滕娟
  • 5篇闫德宇
  • 3篇陈燕萍
  • 2篇吴见
  • 2篇张守仁
  • 2篇冯小龙
  • 1篇唐书恒
  • 1篇龚猛
  • 1篇刘素平

传媒

  • 4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学前缘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煤矿安全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年份

  • 5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造煤的测井曲线判识——以柿庄北区块为例被引量:10
2016年
为定量判识构造煤并获取其分布信息,以测井曲线技术为指导研究了构造煤的地球物理特征。总结了煤体结构测井参数变化规律并做出了测井曲线模版,并应用此原理对柿庄北区块煤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构造煤具有自然伽马负异常、声波时差正异常、低电阻率、井径扩径、人工伽马高幅值等特征;人工伽马与声波时差组合对于煤体结构划分具有较好的判识性。柿庄北区块15号煤构造煤(46%)比3号煤更为发育(13%),为制约15号煤煤层气产量的关键因素;柿庄北区块东北部与西南部构造煤发育,主要受西部NE-NNE向断层及褶皱的控制。
许启鲁黄文辉杨延绘刘贝冯小龙陆小霞
关键词:构造煤测井曲线煤体结构煤层气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0
2015年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及其顶底板炭质泥岩、粉砂岩、灰岩和黄铁矿脉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煤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特征及富集成因。结果表明: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中稀土元素含量整体较低,剖面上太原组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大于山西组,平面上具有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煤中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黏土矿物中,黄铁矿脉中富集稀土元素,碳酸盐矿物和氧化物中稀土元素含量较低,相当部分的稀土元素赋存在有机质中。相关分析表明,稀土元素与Si,Al关系密切。研究认为,沁水盆地煤中稀土元素的富集受控于聚煤古环境,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中稀土元素的来源具有一致性,成煤时期海水对泥炭沼泽的影响导致太原组煤中相对富集重稀土,但没有导致Ce的亏损。
刘贝黄文辉敖卫华闫德宇许启鲁滕娟
关键词:地球化学赋存状态沁水盆地
柿庄地区15号煤层低渗透率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探讨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地区15号煤层低渗透率的原因,以柿庄地区15号与3号煤层2层主采煤层的钻井和煤矿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液氮、压汞测试、扫描电镜、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全硫及形态硫分析等方法,并结合对钻井数据的分析,对控制15号煤渗透率的孔隙结构特征、孔隙-裂隙发育特征和煤中矿物发育特征等煤体因素和沉积环境、埋深等煤层赋存条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5号煤层具有孔隙结构较差、裂隙-孔隙充填严重、煤中矿物较发育、灰分高,垂直应力较大等特征,以上特征是导致15号煤层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许启鲁黄文辉杨延绘刘贝闫德宇陆小霞
关键词:煤层气
中、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微量元素富集特征被引量:12
2016年
中国南方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分布广泛,主要由黑色页岩、黑色白云质页岩,黑色粉砂质页岩和黑色硅质页岩等组成;并伴生有较厚的磷块岩矿床、钒矿床和镍、钼多元素硫化物矿床。对黑色页岩岩石学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详细分析微量元素的富集成因,结果表明:黑色页岩主要形成于静水还原的浅海—半深海缓坡环境,层状元素富集带为沉积成因,海底热流体提供了丰富物质来源。总体上,Co、Be、Mn、Ga等元素含量较低;Cu、V、Ni、Mo等元素的含量较高,多数超过北美页岩平均值;以Ni、Mo为主的多元素富集层通常位于磷块岩之上,以黑色页岩、黑色白云质页岩中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矿物为主要载体,其中有机碳(TOC)含量可达12.2%以上,远高于其他元素富集层,随着页岩内硅质成分增加,Ni、Mo、Fe、Co等元素含量明显降低;以V为主的多元素主要赋存于黑色硅质页岩中的水云母,与页岩内硅质成分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黑色页岩中稀土元素含量为(76.22~290.67)×10^(-6),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介于1.21~4.22,说明轻稀土更为富集,Sr/Ba值为0.04~0.34,δEu正异常,且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平缓左倾,为沉积过程中存在海底热水流体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闫德宇黄文辉王婷灏刘贝
关键词:黑色页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下寒武统
淮南煤田煤质随埋深演化特征及煤变质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煤变质程度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同时煤质发生变化。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淮南煤田顾桥、潘一和望峰岗井田13-1煤层煤质(挥发分、碳含量、氢含量和发热量)随埋深和不同煤层煤质沿地层层序的变化。结果表明:煤挥发分产率和氢含量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小,碳含量和发热量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除氢含量外各参数沿地层层序的变化比沿单一煤层的变化大。现埋深对望峰岗井田煤变质作用影响较大,为56.25%,对顾桥和潘一井田影响分别为43.10%和30.41%。根据挥发分产率随埋深的变化关系,推测顾桥、潘一和望峰岗井田分别在埋深1 474、1 160和911 m处出现1/3焦煤。
刘贝黄文辉敖卫华陈燕萍滕娟
关键词:淮南煤田煤质煤变质
沁水盆地南部15号煤储层物性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探讨沁水盆地南部研究程度尚低的15号煤储层在煤岩煤质、孔-裂隙、渗透性、吸附性等方面的特征,运用矿物测试、宏观微观观察、压汞、低温液氮等温吸附测试等方法并结合煤层气井数据分析,对15号煤与3号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5号煤显微组分特征有利于孔-裂隙发育和产气率,吸附性较好、含气量较高,裂隙较为发育;矿物种类多、含量高,矿物充填了孔-裂隙,严重降低了孔隙结构优度和渗透率。因此矿物充填,低渗透率和孔隙结构差是制约15号煤煤层气开发的主要因素。
许启鲁黄文辉刘贝杨延绘陆小霞
关键词:沁水盆地南部渗透率吸附性煤层气
沁水盆地南部煤中黄铁矿赋存特征及成因机制被引量:4
2014年
运用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方法对沁水盆地南部3号与15号煤样品进行了煤岩煤质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黄铁矿的微观赋存特征。结果表明:15号煤含硫量较3号煤高,黄铁矿普遍发育;镜下可划分出黄铁矿的微观赋存特征有莓球状、晶粒状、团窝状、结核状。根据黄铁矿的晶形和赋存特征,可以判断3号煤中的黄铁矿主要形成于同生-准同生、早期成岩作用阶段;15号煤中的黄铁矿具有多阶段演化的特点,15号煤属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海水为黄铁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硫源和有利于细菌活动的还原环境。
刘贝黄文辉刘素平陆小霞敖卫华陈燕萍滕娟
关键词:黄铁矿赋存特征沁水盆地
Q型主因子分析法在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特征评价中的应用
2015年
为了定量表征沁水盆地南部山西组3#煤层和太原组15#煤层孔隙结构的差异性,采用压汞试验和Q型主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储层孔隙度较小,孔隙类型以微孔及小孔占优,不同煤样所测得孔隙结构参数具有较大的差异;由样本总得分将煤储层划分为3种类型:Ⅰ类储层压汞曲线滞后环较大、孔隙连通性较好,Ⅲ类储层进退汞曲线几乎重合、半封闭型孔隙含量较高,Ⅱ类储层居中;通过分析对比,研究区主力产层3#煤层以Ⅱ类储层为主,15#煤层主要为Ⅲ类储层。
冯小龙黄文辉敖卫华陆小霞刘贝许启鲁
关键词:孔隙度沁水盆地
我国煤炭自燃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1
2013年
通过对影响煤炭自燃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分析,得出含硫量、水分、煤化程度、煤岩组分、孔隙度等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使煤具有自燃倾向性,煤中的活性结构被空气氧化,热量缓慢聚集造成了煤炭自燃;漏风强度、温度和地质因素等外部因素对煤炭自燃起促进作用。基于影响煤炭自燃内外因素的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了各影响因素对煤炭自燃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内部因素(权重0.590 3)对煤炭自燃的影响高于外部因素(权重0.409 7)。含硫量对煤炭自燃的影响最大,权重值为0.260 2,其次为漏风强度、水分和温度,其他因素影响较小。
刘贝黄文辉敖卫华滕娟
关键词:煤炭自燃层次分析法含硫量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中硫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有害微量元素富集的影响被引量:19
2016年
煤中硫是多种有害微量元素的重要载体。基于形态硫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中硫和有害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探讨了煤中硫对有害微量元素富集的影响,运用带能谱的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划分煤中硫化物的微观赋存特征。结果表明,沁水盆地煤中硫整体上以有机硫为主,平均占全硫的78%,只有在太原组个别高硫煤中以黄铁矿硫为占优势。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可识别出煤中黄铁矿的微观赋存状态包括莓球状、薄膜状、晶粒状、结核状、团窝状黄铁矿和细粒黄铁矿集合体,白铁矿的微观赋存特征包括聚片状、板状和矛头状白铁矿,部分白铁矿与黄铁矿共生。沁水盆地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含量整体较低,黄铁矿是有害微量元素As、Se和Hg的重要载体,而有机硫决定了煤中U的富集。研究认为,成煤时期海水对泥炭沼泽的影响导致太原组煤中全硫和黄铁矿硫较高,太原组煤中硫的来源具有多样性,煤中黄铁矿具有多阶段演化的特点。
刘贝黄文辉敖卫华闫德宇许启鲁滕娟
关键词:黄铁矿沁水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