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策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市铁西区牙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医学高峰建设工程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上颌
  • 2篇树脂
  • 2篇微渗漏
  • 2篇复合树脂
  • 1篇第二根管
  • 1篇第一磨牙
  • 1篇对光
  • 1篇牙髓
  • 1篇牙髓活力
  • 1篇牙源性
  • 1篇牙源性上颌窦...
  • 1篇牙周
  • 1篇牙周袋
  • 1篇源性
  • 1篇制洞
  • 1篇扫描电子显微...
  • 1篇上颌第一磨牙
  • 1篇上颌第一磨牙...
  • 1篇上颌窦
  • 1篇上颌窦炎

机构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沈阳市铁西区...

作者

  • 5篇刘策
  • 2篇王凤艳
  • 2篇贾兴亚
  • 2篇詹福良
  • 1篇薛明
  • 1篇刘香花
  • 1篇仇宁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Er,Cr:YSGG激光制洞对光固化复合树脂边缘微渗漏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在自酸蚀黏结剂的应用条件下,Er,Cr:YSGG激光制备与传统牙钻制备离体牙牙颈部洞对光固化复合树脂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将20个因正畸拔除的新鲜完整无龋损、无隐裂、无充填物的前磨牙随机分为两组(n=10),分别使用牙钻和Er,Cr:YSGG激光制备牙颈部洞。窝洞制备后均匀涂覆FL-BOND,用TPH复合树脂进行分层充填,打磨、抛光,37℃生理盐水中存放7 d后,进行500次温度循环实验(5±2)℃—(55±2)℃。将上述所有样本置0.5%碱性品红液中室温浸泡24 h后,沿牙体长轴通过修复体正中纵行剖开,采用染料渗入法和扫描电镜方法观察充填体微渗漏情况,运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牙钻制备组与激光组相比,无论牙合壁还是龈壁的染料渗入评分和边缘微缝隙宽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自酸蚀黏结剂的应用条件下,Er,Cr:YSGG激光制洞不能显著减少光固化复合树脂边缘微渗漏的发生。
贾兴亚王凤艳刘策
关键词:微渗漏复合树脂
复合树脂与Er,Cr:YSGG激光制备的窝洞壁间微渗漏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复合树脂与Er,Cr:YSGG(掺铒铬钇钪镓石榴石)激光制备的窝洞壁间微渗漏。方法:将3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n=10),制备V类洞。第1组为激光预备加37%磷酸处理组,第2组为激光预备加FL-BOND处理组,第3组为激光预备加17%EDTA处理组。经冷热循环染色后,采用染料渗入法和扫描电镜方法观察充填体微渗漏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壁处染料渗入结果显示,第2组的染料渗入评分最小,与其余2组有显著差异(P<0.05),第1组与第3组无显著差异。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第2组与第3组的边缘微缝隙宽度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此结果与染料渗入法的结果不完全一致。龈壁处,3组染料渗入评分及充填体边缘微缝隙宽度均无显著差异,仅第2组壁与龈壁的染料渗入评分及边缘微缝隙宽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酸蚀黏结剂可有效减少复合树脂与Er,Cr:YSGG激光制备的V类洞壁间微渗漏;在全酸蚀黏结剂及应用EDTA处理剂的条件下,复合树脂与Er,Cr:YSGG激光制备的窝洞壁间微渗漏无差异。
贾兴亚王凤艳刘策
关键词:窝洞微渗漏扫描电子显微镜复合树脂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遗漏再治疗1例报告被引量:8
2016年
根管遗漏往往会引起残髓炎或根尖周病变.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second mesiobuccalcanal,MB2)因其细小、弯曲、根管口较为隐蔽,在临床上常造成根管遗漏,继而导致根管治疗的失败.因此,如何定位和疏通MB2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现报道1例上颌第一磨牙MB2遗漏的再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刘策仇宁薛明
关键词: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锥形束CT用于诊断复杂根尖周病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检查对根尖周病复杂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从沈阳市铁西区牙病防治所门诊随机选取以不明原因牙痛为主诉的患者40例(患牙40颗),拍摄患牙X线根尖片(常规正位和远中10°平行投照)并进行CBCT检查,采用根尖周指数(PAI)评价根尖周病损状况,比较两种方法对根尖周病复杂病例诊断及病因判断的差异。结果 X线根尖片与CBCT检查在判断患牙有无根尖周病损上一致性差;两种方法对患牙PAI分级判断的一致性亦差;CBCT检查能够更好地明确牙痛原因。结论 CBCT检查有助于诊断临床上不明病因的根尖周病复杂病例。
刘策詹福良
关键词:锥形束CTX线根尖片根尖周指数
活髓病灶牙导致慢性上颌窦炎3例报告被引量:1
2013年
上颌窦炎的发生是由细菌、真菌或病毒引起的炎症过程。由于上颌窦窦底与上颌后牙列之间的毗邻关系,约10%的上颌窦炎是由牙源性因素引起的,而对于慢性上颌窦炎,牙源性因素可达14%~24%[1]。Meta分析显示,慢性上颌窦炎是不同牙源性因素导致上颌窦炎的最常见临床表现[2]。未治疗的上颌后牙可使上颌窦炎症迁延不愈,病灶牙的判断和处理对上颌窦炎的愈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生往往忽视这一点。另一个导致牙源性上颌窦炎诊疗困难的原因是对影像资料的解释,上颌后牙区的二维影像常常模棱两可,颧突和腭突使影像相互重叠,妨碍对根尖周和窦底状态的判断。锥形束CT (CBCT)可提供精确的图像,是判断上颌窦状况的标准检查方法。
詹福良刘策刘香花
关键词:牙源性上颌窦炎牙髓活力牙周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