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然
- 作品数:31 被引量:111H指数:7
-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纳米微管中线粒体转移在急性肺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 2018年
- 急性肺损伤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大多数学者认为脓毒症引起急性肺损伤与线粒体大量损伤有关。近年来,一种被广泛研究的多能干细胞——间充质于细胞已被证明可以通过纳米管以依赖微管传递的方式运输线粒体来缓解和治疗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刘笑然钱进孙东梅黄琪锋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线粒体急性肺损伤活性氧簇
- 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人体血浆中的百草枯残留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百草枯使用量大、毒性强,人们因意外或自杀摄入而中毒死亡的风险大。了解百草枯中毒后的血药浓度,对病人拯救和预后至关重要。[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快速测定人体血浆中百草枯残留的方法。样品先经乙腈萃取、沉淀蛋白后,以硅烷醇基完全裸露的BEH HILIC色谱柱为分离柱、经电喷雾正离子源离子化、多反应监测,添加回收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5~4.00 mg/L范围内,百草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色谱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9,检出限为0.01 mg/L,定量限为0.03 mg/L,在0.03~2.00 mg/L的添加水平下,百草枯的回收率在71.5%~95.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8%~9.1%之间。[结论]该方法通过HILIC柱硅烷醇基对百草枯的特异性作用,解决了UPLC-MS法建立中"百草枯柱效提升"和"仪器污染"的矛盾问题,具有分析时间短、准确度好、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人体血浆中百草枯残留测定。
- 吴东明武春媛武春媛李怡邓晓刘笑然
- 关键词: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血浆百草枯
- 百令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TNF-α、IL-8、GM-CSF水平及FVC、FEV1、FEV1/FVC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病组行肺功能中FVC、FEV1检测(包括支气管扩张试验)。采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血清中TNF-α、IL-8、GM-CSF水平。用纤维支气管镜取患病组肺组织,在光镜下观察。治疗组口服百令胶囊30d后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上述指标。结果:患病组血清TNF-α、IL-8、GM-CSF的水平较对照组高,患病Ⅰ组、Ⅱ组、Ⅲ组随分级的增加而增高(P<0.05)。Ⅲ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最高,分别是(28.46±9.47)pg/mL、(100.37±4.90)pg/mL、(146.00±18.85)pg/mL。治疗后TNF-α、IL-8、GM-CSF在血清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FVC、FEV1及FVE1/FVC在治疗后有明显的升高(P<0.05)。光镜下观察治疗前后肺组织纤维增生无明显改变。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在不同级别存在差异(P<0.05),分级越高因子水平越高。百令胶囊可降低COPD血清中增高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而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
- 刘笑然丁春华朱宝玉叶琳马兰
-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白介素-8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血管内皮祖细胞在COPD患者心血管疾病中表达及作用被引量:2
- 2018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44%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是65岁以下COPD患者的主要死因。除了年龄、吸烟、性别、婚姻状态、收缩压高低及肺功能状态等因素是COPD患者易患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外,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改变也会影响受损血管内膜的修复,造成COPD患者心血管发病率、病死率较高,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EPCs与血管修复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 刘笑然谢灿茂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内皮祖细胞CD34^+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通过观察稳定期不同级别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TNF-α、IL-8、GM-CSF水平与FVC、FEV1和FEV1/FVC关系,探讨血清TNF-α、IL-8、GM-CSF水平的变化对FVC、FEV1、FEV1/FV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在呼吸科门诊筛查的COPD患者中选取56例分为1组、2组和3组,分别检测FVC、FEV1、FEV1/FVC;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IL-8、GM-CSF水平;另从患病1,2,3组中抽出10名患者为治疗1T、2T、3T组;对选定的治疗组患者口服百令胶囊30d后,检测相同指标。结果TNF-α、IL-8、GM-CSF水平在不同级别中存在差异(P<0.05),与FEV1,FVC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COPD细胞因子的持续升高是引起肺组织慢性损伤、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
- 刘笑然丁春华叶琳谭家庆
-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用力肺活量白介素-8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集成多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创新性的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微流控芯片,并利用该微流控芯片,涵盖了从液滴生成、混合、扩增,到磁性分离和高通量SERS检测的全过程,以实现miRNA高精度检...
- 郭峻莉程子译刘笑然
- 硒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硒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分为对照组、低硒组、中硒组和高硒组(亚硒酸钠浓度分别为0、0.01、0.1和1μmol/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硒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油红O染色法测定硒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在增殖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OD值降低,并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在分化实验中,各处理组的OD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硒能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而对其分化无影响。
- 郑奕迎刘声远刘笑然贝宁龙儒桃
- 关键词:硒3T3-L1增殖分化肥胖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疫情是一场全球范围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所有卫生组织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中国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2003年SARS-CoV爆发时的死亡人数,该病毒与SARS-CoV具有较高同源性,推测可能通过S蛋白-ACE2途径感染细胞,引起气管上皮细胞损伤及肺泡损伤,进一步引起炎症因子风暴,触发细胞凋亡级联反应等机制导致急性肺损伤。在临床上早期主要以乏力、发热、咳嗽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随后累及呼吸道,演变成以肺部病变为主的新型传染病,影像学上肺部出现磨玻璃影,随着病情加重还可出现进行性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死亡。目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急性肺损伤的相关性尚未清晰,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征、其致急性肺损伤可能的机制、感染后诊断以及目前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 徐双琴钱进黄琪锋邓堂李丽华李奇汪航飞罗之谦刘笑然刘笑然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SIRT1在被动吸烟SD大鼠部分器官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通过被动吸烟诱导并建造被动吸烟大鼠模型,研究该模型氧化应激时SIRT1蛋白在肝、肺、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研究被动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提供参考。方法将大鼠用随机数法分为实验组20只,对照组20只,采用方苏榕等人的研究方法并加以改进建造被动吸烟大鼠模型,使用免疫荧光检测大鼠的肺、肝、肾等器官中SIRT1蛋白是否表达,Western-Blot半定量分析该器官中SIRT1蛋白的表达含量。结果实验组大鼠肺中SIRT1蛋白的表达量比对照组大鼠肺(P<0.05)中SIRT1蛋白的表达低;实验组大鼠肝(P<0.01)、肾(P<0.05)中SIRT1蛋白的表达量比对照组表达高。结论SIRT1蛋白在被动吸烟大鼠的肺组织中表达含量低,在肝、肾组织中表达高。
- 谭晨阳陈伟欣郑志强王子明冯语彤刘笑然董战玲
- 关键词:被动吸烟SD大鼠
-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激发试验后白介素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激发试验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白介素-4、5及白介素-13水平,探讨患者体内炎症改变。方法变异性哮喘患者接受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后取血,应用ELISA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水平。结果CVA组的PBMC中的interleukine(IL)-5水平增高,IL-4、IL-13水平降低,IL-2水平改变不明显。结论CVA患者激发试验后IL-4、IL-5、IL-13水平异常。
- 刘笑然朱敏丽叶琳龙儒桃郑奕迎马兰
- 关键词:白介素-4白介素-5白介素-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