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琼颖

作品数:16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盆地
  • 8篇热演化
  • 8篇构造-热演化
  • 6篇岩石
  • 6篇岩石圈
  • 4篇岩石圈厚度
  • 4篇数值模拟
  • 4篇热流
  • 4篇值模拟
  • 3篇地球动力
  • 3篇地球动力学
  • 3篇地球动力学机...
  • 3篇动力学机制
  • 3篇四川盆地
  • 3篇热结构
  • 3篇温度场
  • 3篇裂谷盆地
  • 2篇地热流
  • 2篇地震
  • 2篇岩石圈热结构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16篇刘琼颖
  • 11篇何丽娟
  • 8篇黄方
  • 2篇汪集旸
  • 2篇李春荣
  • 1篇许鹤华
  • 1篇吴庆举
  • 1篇张林友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2014年中...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温场有限元法数值模拟及其在扬子地区的应用
通过分析扬子地区温度场的模拟结果,从温度场、地慢热流等的变化趋势能一定程度的反映深部构造热作用。通过温度场的模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深部的热构造作用,对以后的构造热演化建模有着奠基作用,并为地球动力学的深人研究提供了一...
刘琼颖何丽娟黄方
关键词:地温场有限元法数值模拟
中上扬子区奉节—观音垱剖面深部温度场及热结构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在大地热流密度分布的基础上,本文基于二维稳态热传导方程,根据研究区热导率、生热率等热物理性质参数,对横穿川东北地区、秭归盆地、黄陵穹窿和江汉盆地等几个构造单元的奉节(FJ)—观音挡(GYD)地学剖面进行了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其深部热结构认识。模拟结果显示,地幔热流自西向东逐渐升高,变化范围约为25.3~34.7 mW/m^2。莫霍面温度大约在380℃~450℃之间变化。热岩石圈厚度自西向东先稍微增厚,后逐渐变薄,变化范围约为115~171 km。江汉盆地中新生代的伸展作用使其地幔热流稍有升高,"热"岩石圈厚度相对较薄(约116 km);而川东北地区则受到早期的挤压和晚期的抬升剥蚀作用,地幔热流相对较低,其深部"热"岩石圈厚度也相对较厚(约168 km)。
黄方刘琼颖何丽娟
关键词:大地热流温度场热结构
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被引量:27
2012年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25Ma以来的晚喜山期是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的重要时期,此时,盆地大部分区域受到挤压处于隆升剥蚀的构造动力学环境.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基于二维瞬态热传导(含平流项)的基本方程,并引入修正的Airy均衡理论模型,通过覆盖全盆地的八条剖面模拟研究了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的构造-热演化特征,且利用现今大地热流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有效约束.模拟结果显示在晚喜山期(~25Ma)川中地区地表热流较高,为60~64mW/m2;川西南地区次之,为60~62mW/m2;川东北地区最低,为50~54mW/m2.该期基底热流,也是川中隆起区热流高,川东北强烈剥蚀区热流低.热流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四川盆地深部动力学机制.四川盆地晚喜山期以来,抬升剥蚀作用降低了其地表热流和基底热流,其降低幅度与对应的剥蚀速率相关,即剥蚀速率越大,这种降低作用越明显.
黄方刘琼颖何丽娟
前陆盆地构造-热演化:以龙门山前陆盆地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构造变形十分复杂,使得前陆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面临挑战。前陆盆地演化过程中构造与热的耦合体现在多个层面:岩石圈热演化对岩石圈强度时空分布及其挠曲的影响;逆冲推覆作用的浅部温度效应;快速沉积作用对盆地温度场的影响等。首先,前陆盆地形成时的岩石圈热背景及其造成的岩石圈强度空间变化对盆地后期的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早期热事件的热扰动也会叠加在前陆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中,并不断衰减,影响岩石圈的流变结构,从而带来一系列的影响。热与构造演化相耦合在前陆盆地定量模拟中非常重要。其次,还需特别关注岩石圈深部过程与近地表构造过程的耦合。造山带逆冲推覆、抬升和剥蚀是与前陆盆地形成相关的重要构造活动,这种运动引起的热对流对造山带的热结构、前陆逆冲带以及前渊地区的温度场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最后,前陆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快速沉积作用对盆地温度场和地表热流产生强烈的压制作用,对前陆盆地浅部热演化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在浅部热演化(包括造山带逆冲推覆、快速沉积压实等)与盆地下伏岩石圈挠曲、深部热演化的联合作用下,使得前陆盆地构造-热演化颇为复杂,二者的耦合使得前陆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颇具挑战。
何丽娟许鹤华刘琼颖
关键词:前陆盆地构造-热演化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数值模拟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热-流变学结构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本文主要基于最新的大地热流数据,通过模拟东西向横穿鄂尔多斯盆地的二维剖面深部温度场,得到其深部热-流变结构特征,与华北克拉通破坏研究相结合,试图为华北克拉通破坏提供地热学证据和启示.通过岩石圈热结构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热...
黄方何丽娟吴庆举刘琼颖
关键词:地热学结构特征动力学
文献传递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早期地壳、岩石圈厚度--来自构造-热演化模拟的证据
渤海湾盆地为新生代裂陷盆地,是华北克拉通破坏及减薄的中心区域.本文选取分别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黄骅、冀中坳陷的三条地震解释剖面进行新生代构造—热演化模拟.模拟方法是由二维非瞬时多期拉张模型[1]改进而来,其初始地壳及初始...
刘琼颖何丽娟黄方
关键词:地壳构造岩石圈
文献传递
华北克拉通热结构差异性特征及其意义
华北克拉通破坏存在空间上的差异性,至今其内在的动力学机制仍存在较大的争议,这种差异性在岩石圈热结构上必然有所表现.广义上岩石圈热结构包括热流结构、温度场结构和热岩石圈厚度,是揭示岩石圈演化及其内在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基础.基...
刘琼颖何丽娟
关键词:岩石圈热结构
裂谷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裂谷盆地的构造-热演化模拟是在岩石圈尺度计算裂谷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热历史和沉降史.拉张模型实现了构造和热的完美结合,在描述裂谷盆地沉降和热流演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使用二维运动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在拉格朗日坐...
刘琼颖何丽娟
关键词:裂谷盆地热流构造沉降温度场
文献传递
裂谷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裂谷盆地的构造—热演化模拟是在岩石圈尺度计算裂谷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的热历史和沉降史,实现了构造和热的完美结合.但现有的拉张模型初始岩石圈厚度多假定为125km,模拟中仅考虑软流圈的热传导机制,模型上边界的给定方式存在争议...
刘琼颖何丽娟张林友张超
关键词:裂谷盆地岩石圈厚度
文献传递
华南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3年
华南中生代地质的最重要特征是大规模的构造变形、大面积的火成岩出露及爆发式的成矿作用.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就华南中生代演化动力学机制提出了多种观点及模式,其对华南动力学演化的一些关键问题尚存争议,目前并无公认的模式.本文在总结大量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目前已有的华南中生代构造及岩浆作用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综述,认为大洋板片俯冲模式及多板块相互作用模式可以兼顾解释华南中生代的构造变形及岩浆作用,相对于其他模式具有一定优势.针对已有的概念模型,可通过数值模拟将复杂地质过程定量化,对其开展可证明的检验,并综合构造变形、岩浆活动等实际观测数据对中生代华南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做更深入的探讨.多学科交叉可以为华南动力学研究提供全面的视野,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刘琼颖何丽娟黄方
关键词: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机制岩浆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