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泉
- 作品数:25 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漯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严重肝外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被引量:1
- 2004年
- 刘清泉杨俊德宋延伟程军葛永明
- 关键词:并发症术中止血肝组织
- 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4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TEVAR)治疗 Stand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58例 Stand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49例行 TEVAR,术前通过主动脉 CT血管成像(CTA)明确诊断并评估病情,通过腔内覆膜支架植入封堵原发破口治疗夹层。结果49例 TEVAR 术均成功,围术期无死亡病例,2例失访,随访率为95.9%,2例在术后半年内突发心脑血管意外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复查 CTA 显示支架无移位和内漏,移植人工血管通畅。结论 TEVAR 是治疗 Stand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确切,短中期随访结果满意。
- 安兆峰刘清泉张东坡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覆膜支架
-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9例行EVAR,其中男33例,女6例;年龄42~80(54.3±8.3)岁,分析其疗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血管造影检查。5例患者行局部麻醉,34例行全身麻醉,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置入覆膜支架完成腔内修复术。结果 3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2例肺部感染并胸腔积液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CTA示左肾显影明显改善,1例出现截瘫,另35例患者术后临床恢复较好。随访满3个月者36例,随访率94.7%。全部随访患者血压稳定,支架范围内真腔管径有所恢复,假腔或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EVAR为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为高龄和合并严重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优势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 刘清泉张东坡
- 关键词: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主动脉瘤
- 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方法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策略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漯河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1月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26例,左半结肠癌33例,乙状结肠癌12例,直肠癌7例。男性49例,女性29例,年龄32~85岁,平均66.2岁,其中60岁以上56例,均因急性肠梗阻入院。结果 78例均行手术治疗,77例治愈出院,其中行一期切除吻合51例(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3例,左半结直肠一期切除吻合28例)。术后发生肠瘘3例,切口感染8例,切口裂开2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有选择的对结直肠癌并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是可行的,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正确的术中操作和围手术处理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 安兆峰刘清泉刘素红张义伟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梗阻外科治疗
- 夹层动脉瘤9例误诊分析
- 2004年
- 刘清泉杨秀慧刘燕杨俊德葛永明陆信武
- 关键词:主动脉瘤误诊
- 血清TREM-1、CRP及HO-1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C反应蛋白(CRP)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LEAOD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行1年随访,依据患者复查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40)与未狭窄组(n=80)。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信息[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合并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住院时间、吸烟史、病变类型(狭窄病变、闭塞病变)、病变部位(左下肢、右下肢、双下肢)]以及实验室指标(TREM-1、CRP、HO-1)表达水平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LEAOD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通过ROC明确年龄、TREM-1、CRP、HO-1预测LEAOD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价值。结果:两组性别、BMI、住院时间、吸烟史、合并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病变类型、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高血压占比以及年龄、血清TREM-1、CRP、HO-1水平显著高于未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高血压、年龄≥56岁、TREM-1≥310.120ng/L、CRP≥7.535mg/L、HO-1≥13.970μg/L是LEAOD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均P<0.05)。经ROC分析证实年龄、TREM-1、CRP、HO-1均可用于LEAOD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56、0.661、0.779、0.742(均P<0.05)。结论:LEAOD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受到多因素影响,当年龄≥56岁、TREM-1≥310.120ng/L、CRP≥7.535mg/L、HO-1≥13.970μg/L可用于此类患者再狭窄风险的预测。
- 肖大雷刘清泉张亚猛刘融
-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再狭窄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开腹根治性手术86例,成功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2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36.7±35.7)min]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174.5±29.6)min](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00.3±19.7)ml]较开腹手术组[(167.3±25.6)ml]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安兆峰刘清泉张义伟
-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手术联合微创化治疗大隐静脉曲张251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种手术方法联合微创化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采用大隐静脉腔内激光、电凝、点式切口剥脱,部分联合深静脉瓣膜修补、腔镜小腿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腘静脉外肌腱代瓣术联合微创化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7 a,9例浅静脉曲张5 a内复发(占3.2%),局部注射硬化剂1~2次消失。结论采用联合术式微创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疾病具有微创、恢复快、效果可靠显著优点。
- 刘清泉程军徐崇松彭江涛罗威
- 胃癌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Logistic回归方程的构建及其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102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术后7 d内所检测的白蛋白(ALB)水平评定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情况,并依据评定结果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32)和未发生组(n=70)。对比2组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方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讨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肿瘤直径、合并糖尿病占比、术中输注晶体与胶体总量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术中输注晶体与胶体总量、合并糖尿病是胃癌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将上述影响因素带入回归方程,得到Logist(P)=-27.349+1.001×肿瘤直径+0.015×术中输注晶体与胶体总量+1.300×合并糖尿病,对回归模型绘制Logist(P)的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38,最佳截断值为0.584,敏感度为0.813,特异度为0.771。结论肿瘤直径、术中输注晶体与胶体总量、合并糖尿病是胃癌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指标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杨涛刘清泉高向楠
- 关键词:胃癌低蛋白血症影响因素
- 自制皮下负压引流装置对腹腔术后控制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腹腔术后切口放置自制皮下负压引流装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行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使用普通引流管,试验组52例患者,使用自制皮下负压引流装置,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换药次数、平均拆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4d引流量,对两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平均换药次数减少、平均拆线、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试验组术后第2~4天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感染性腹腔手术切口防治中,使用自制皮下负压引流装置,不仅可取得良好效果,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任柯刘清泉张东坡杨亚鹏吴刚孙培春
- 关键词:感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