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生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炉内旋流数对热偏差影响的理论和试验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介绍了炉内旋流数SW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指出SW实际表征的是炉内气流旋转速度与上升速度之比,其大小对水平烟道处的高温受热面的热偏差情况有直接影响;就二次风配风方式、锅炉负荷和一、二次风风率对SW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在实炉上就SW的变化对再热器热偏差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显示:在同样的负荷下,二次风配风方式对SW有明显影响,均等配风时SW最小,再热器的最大热偏差系数随SW的增加而增加;在同样的二次风配风方式下,SW随锅炉负荷的降低而增加,再热器的最大热偏差系数随SW增加而增加。
- 刘泰生沈凌姚本荣许晋源
- 关键词:热偏差再热器切圆燃烧锅炉
- 百叶窗式水平浓淡燃烧器叶片结构改进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9
- 2003年
- 通过冷态模化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发现在采用传统叶片结构的百叶窗式水平浓淡燃烧器中存在有浓淡侧流量比偏大和叶片后有较大面积回流区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导致该型燃烧器在实际运行中发生烧损、堵粉和磨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将第1级叶片改为丘体型结构,第2、3级叶片中间开竖槽并适当调整叶片结构参数,可获得较理想的浓淡侧流量比和煤粉浓缩效果,并基本消除了浓缩器中的回流区结构。
- 刘泰生叶恩清陈灿周武姚本荣许晋源
- 关键词:锅炉数值模拟
- 一次风双向切圆布置燃烧系统的特点和试验研究
- 2003年
- 高燃烧效率、低 NOX 排放、着火稳定性好和运行安全是设计与布置切圆燃烧系统的首要考虑。基于此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切圆燃烧系统——一次风双向切圆布置燃烧系统 ,并在 2台 3 0 0 MW锅炉上进行试验和应用研究。与传统的切圆燃烧系统相比 ,水平浓淡燃烧器和同层一次风双向切圆布置是该系统的主要改进之处。锅炉试验和运行结果显示 :该型燃烧系统在燃用高硫份、高灰份、难着火与燃尽、具有中等结渣程度倾向的煤种时可有效防范炉内结渣和水冷壁高温腐蚀 ,过热器和再热器运行安全 ,额定负荷下锅炉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小于 2 %,可实现 3 5 %~ 1 0 0 %额定负荷范围内不投油稳燃 ,NOX 排放浓度低。该燃烧系统是一种先进的高燃烧效率、低 NOX 排放和低负荷稳燃能力强的切圆燃烧系统。图 4表 4参 3。
- 刘泰生吴焕琪邓仲勇刘建文姚本荣许晋源
- 关键词:水平浓淡燃烧器锅炉性能
- 浓侧一次风反切小切圆燃烧系统的研究
- 切圆燃烧方式是中国大型电站锅炉上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燃烧方式.中国目前的切圆燃烧技术亟需改善燃用贫煤和劣质烟煤时的燃烧效率,提高锅炉的低负荷无油稳燃能力和调峰能力,防范水冷壁高温腐蚀和炉内结渣的发生,有效降低水平烟道处过...
- 刘泰生
- 关键词:水平浓淡燃烧器热偏差锅炉性能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HG-2008/18.2-YM2锅炉烟气偏差成因的试验研究和探讨
- 该论文以HG-2008/18.2-YM2型锅炉为原型建立了M1:40模型,利用热线风速仪对锅炉模型中的炉内流场进行了详细测量.基本掌握了气流在屏区的流动规律和旋转气流在整个炉膛高度方向上的耗散规律.发现进入屏区的气流带有...
- 刘泰生
- 关键词:切向燃烧锅炉热偏差SIMPLE算法
- 引进型切向燃烧煤粉炉残余旋转的试验研究被引量:8
- 1998年
- 在冷态模型试验台上对炉膛上部及水平烟道入口进行了详细测量,研究了炉膛中旋流强度随高度方向的衰减、炉膛上部屏区及水平烟道入口区域的流场分布,分析了热偏差的成因,得到了烟气在上部炉膛中的流动规律,为解决热偏差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 张文宏刘泰生何伯述王金枝许晋源
- 关键词:煤粉锅炉流场切向燃烧热偏差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