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梅兰
- 作品数:32 被引量:36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复发性流产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37
- 2013年
- 目的对复发性流产(RSA)患者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的RSA患者共1 122例,按照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将患者分为3组,即自然流产2次者(Ⅰ组)、自然流产3次者(Ⅱ组)及自然流产4次及4次以上者(Ⅲ组)。所有患者均按照"生殖免疫专科"规定的项目进行RSA的病因学检查。具体包括:夫妇双方染色体,女性血糖、内分泌、甲状腺功能,免疫相关指标,血液高凝状态,病毒感染(TORCH)、Rh血型、生殖道感染指标及生殖道解剖结构。结果所有患者均至少存在1种高危因素,Ⅰ组、Ⅱ组、Ⅲ组患者均以存在2种高危因素者居多,分别占34.3%(223例)、34.7%(102例)及33.1%(59例);累计高危因素在3组中的构成比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种免疫异常的发生率非常高,超过70%的患者CD56+CD16+细胞数量异常升高。结论自然流产次数与高危因素多少无关,同种免疫异常与RSA关系密切。
- 孟丽丽王振花陈慧陈立斌刘梅兰黄佩贤张建平
-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高危因素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并追踪妊娠结局,了解疾病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4例,记录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如年龄、孕周、是否初产妇等以及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等。结果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发病孕周为(34.72±2.51)周,城市人口较多,占78.6%。患者中大部分为初产妇,占92.9%。临床表现以黄疸、血肌酐升高、消化道症状、胆酶分离等为主;并发症则表现为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肝性脑病、产后出血等。妊娠结局:孕母死亡、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好发于妊娠晚期,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对母胎影响大,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及时诊断、治疗。
- 陈欣孟丽丽付帅刘梅兰张建平
- 关键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Leptin水平与妊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Leptin蛋白为肥胖基因(ob)的编码产物,人类Leptin含16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6×103 Mr,由脂肪、胎盘等组织产生。Leptin受体分布于下丘脑、胰腺、脂肪、子宫、胎盘等器官和组织。Leptin通过内分泌、旁分泌及自分泌方式作用于其受体,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发现,Leptin与妊娠维持密切相关。临床资料显示,妊娠期间母体Leptin明显升高,自然流产以及分娩后母体Leptin下降显著,妊娠期母体血清Leptin迅速下降有可能是妊娠终止的信号。关于Leptin与妊娠相关性的研究提示,Leptin可提高小鼠胚胎着床率,促进滋养细胞侵袭,调控胎盘转运及内分泌功能,并参与母胎免疫耐受。
- 钟轶磊刘梅兰张建平陈慧
- 关键词:LEPTIN妊娠胎盘免疫
- 间苯三酚用于妊娠20周前先兆流产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治疗妊娠20周前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2011年就诊于4家医院的妊娠4~20周的先兆流产患者127例,将其按妊娠时间随机分为A、B、C、D4组,A、B组为早期妊娠(妊娠4~12周),C、D组为中期妊娠(妊娠12~20周)。A组及C组应用间苯三酚联合常规保胎药治疗,B组及D组单独使用常规保胎药物进行治疗。对4组先兆流产患者的疗效予以评估,包括观察阴道流血和下腹疼痛情况,记录用药天数,监测妊娠4~8周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HCG及孕酮水平的变化,追踪妊娠结局。同时监控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组经治疗后阴道流血发生率从86.84%降至18.42%,B组阴道流血发生率从64.10%降至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经治疗后腹部不适发生率从44.74%降至7.89%,B组腹部不适发生率从28.20%降至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4~8周的患者经联合治疗后体内HCG从(44612±49365)IU/L上升到(120802.67±56900)IU/L,但常规治疗者仅从(28080±43892)IU/L上升到(55166±36250)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天数分别为(7.97±3.83)d、(11.44±6.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和D组治疗天数分别为(6.42±3.12)d、(9.53±7.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妊娠结局共失访10例,B组自然流产1例,C组自然流产2例,D组自然流产4例。使用间苯三酚的不良反应1例皮疹,1例皮肤潮红。结论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流产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阴道流血和下腹疼痛的症状,促进早期妊娠HCG生长,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刘梅兰陈慧范涛陈小宁聂晓露王红霞陈衡陈蔚瑜张建平
- 关键词:先兆流产阴道流血腹痛妊娠间苯三酚
- 高危型HPV DNA检测与TCT在早期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DNA检测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早期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 2,HC2)进行HPV DNA检测及TCT检查的宫颈病变病例192例,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高危型HPV DNA的载量分级、阳性率及TCT结果阳性率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的阳性率均呈线性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用TCT、HPV DNA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查筛查宫颈CIN和SCC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95、0.807、0.815,两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98.50%)、阴性预测值(95.00%)、诊断符合率(88.02%)及约登指数(62.91%)均高于HPV DNA和TCT检测。结论高危型HPV DNA检测与TCT的联合应用是宫颈早期病变筛查的最佳手段。
- 范苗静王晖刘梅兰张振东
-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宫颈病变
- 早期妊娠自然流产患者的超声表现与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早期妊娠自然流产患者的不同超声表现与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流产前有定期B超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流产后成功行绒毛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者共183例。根据流产前的B超分为有胎心组和无胎心组,比较两组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有无差异。【结果】183例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中,检出异常核型109例(59.6%),正常核型74例(40.4%)。有胎心组102例,异常染色体发生率61.8%,无胎心组81例,异常染色体发生率56.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胎心组中最常见的异常染色体为(45,X)、三倍体和16三体,而无胎心组中最常见的异常染色体为16三体,无1例(45,X)和三倍体。有胎心组中可存活常染色体三体(21三体、18三体、13三体)、(45,X)、三倍体29例,占异常染色体的(46.0%),明显高于无胎心组,仅3例,占异常染色体的6.5%,(P<0.05)。在有胎心组中,可存活常染色体三体(21三体、18三体、13三体)、(45,X)、三倍体的胚芽长度平均(17.7±6.4)mm,明显大于其他异常染色体的胚芽长度(8.8±5.3)mm(P<0.05)和正常染色体的胚芽长度(11.1±8.4)mm(P<0.05)。【结论】绒毛染色体异常是早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可存活常染色体三体(21三体、18三体、13三体)、(45,X)、三倍体多发生于已有胎心的自然流产者。
- 刘玉昆刘颖琳杜涛陈立斌刘梅兰陈慧谭剑平张建平
- 关键词: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
- 妊娠合并恶性肿瘤21例临床分析
-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分析母婴结局,为寻找妊娠期恶性肿瘤更好的处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至2012年收治的21例妊娠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妊娠合并恶性肿...
- 刘玉昆陈立斌刘梅兰刘颖琳张建平陈慧
- 生殖道微生态环境被引量:35
- 2008年
- 张建平刘梅兰
- 关键词:微生态环境阴道正常菌群女性生殖道神经内分泌免疫免疫反应性
- 母胎界面树突状细胞CCL17和CCL22表达在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检测非孕期子宫内膜和正常妊娠早期及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蜕膜中树突状细胞(DC)CCL17和CCL22的表达差异,探讨母胎界面DC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募集及母胎免疫耐受微环境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正常早孕组人工流产时、复发性流产组清宫时取其蜕膜,正常未孕组行子宫切除时取其内膜组织。分离蜕膜或子宫内膜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DC,用real-time PCR法分析3组DC CCL17和CCL22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3组DC培养上清液中CCL17和CCL22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早孕组蜕膜DCCCL17和CCL22 mRNA的表达分别为3.04±0.40和1.83±0.24,均高于正常未孕组(0.85±0.24和0.31±0.08,P<0.01)和复发性流产组(1.65±0.14和0.96±0.09,P<0.01)。正常早孕组蜕膜DC能够持续旺盛分泌趋化因子CCL17和CCL22,在培养的12~96 h内CCL17和CCL22的分泌量逐渐增多。同一时点早孕组DC分泌的CCL17和CCL22均明显高于未孕组和复发性流产组DC分泌的CCL17和CCL22(P<0.01)。结论:正常妊娠后蜕膜DC表达CCL17和CCL22增强,DC可能通过高表达CCL17和CCL22而增强对CD4+CD25+Treg的趋化作用,从而在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蜕膜DC表达CCL17和CCL22下降可能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病有关。
- 刘玉昆刘梅兰王蕴慧陈慧孟丽丽张建平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
- 常见导致中期妊娠胎儿丢失疾病的诊治被引量:9
- 2010年
- 胎儿丢失指胎儿畸形、胎死宫内、有生机儿的丢失。该文阐述了中期妊娠胎儿丢失的病因,并对血栓前状态、子宫畸形、子宫颈机能不全等常见导致中期妊娠胎儿丢失疾病的诊治进行介绍。
- 刘梅兰张建平
- 关键词:中期妊娠血栓前状态子宫畸形子宫颈机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