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根平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教育
  • 3篇个性化
  • 3篇个性化教育
  • 2篇学生学习方式
  • 2篇学习环境
  • 2篇学习者
  • 2篇中学校长
  • 2篇校长
  • 2篇教育结构
  • 2篇教育质量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品质
  • 1篇地方经济
  • 1篇动力结构
  • 1篇学生自主学习
  • 1篇义务
  • 1篇义务教育
  • 1篇育发
  • 1篇中国基础教育
  • 1篇中国教育

机构

  • 10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刘根平
  • 3篇李硕

传媒

  • 3篇现代中小学教...
  • 2篇外国教育研究
  • 2篇教育学术月刊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现代教育论丛

年份

  • 1篇1992
  • 3篇1991
  • 3篇1990
  • 2篇1988
  • 1篇198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教育发展动力结构初探
1988年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系统工程,其发展轨迹是一种结构的运动。本文力图应用系统动力学的某些基本原理对教育动力问题作一初步的系统一结构性探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福雷斯特(Jay.w.Forester)教授首次提出的理论。该理论作为一门系统理论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其目的是从整体上研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把握复杂系统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行为,中心思想是信息反馈理论。
刘根平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教育结构反馈回路教育发展动力结构教育系统
教育体制及运行的动力与活力
刘根平
和谐人格的塑造与德育价值观更新
1987年
一、和谐人格的理想结构与德育的缺陷人格,英文中通常有三种含义:(1)personality(个人的存在);(2)character(性格);(3)moral quailty(道德品质)。而英文中“性格”一词又有三种基本含义:(1)nature(肉体、精神的自然与本性);(2)disposition(倾向性);(3)tem perament(气质).从辞源中,我们发现,人格首先体现为其层级性。
刘根平
关键词:PERSONALITY道德品质DISPOSITION层级性人格形成
J·W·基夫的个性化教育模式述评被引量:1
1991年
J·W·基夫现任“全美中学校长联合会”(NASS)研究中心主任。这个联合会包括美国各州的中学校长、副校长、管理人员、教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等,共四万余人。它座落在华盛顿特区附近,弗吉尼亚州的莱斯顿。 J·W·基夫于1953年在圣·安布罗斯学院获哲学学士学位;1965年在蒙塔·圣·玛丽学院获音乐学士学位;1966年在蒙塔·圣·玛丽学院获教育硕士学位;1973年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获教育博士学位,专攻中学课程研究。J·W·基夫长期从事中学。
刘根平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教育学
目前国外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动态被引量:32
1990年
1972年,埃德加·富尔及其同事发表了《学会生存》一文,这是向传统教育发起的最为激烈的一次挑战。从此开始孕育了一个教育的新世纪——终生教育! 终生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组织原则,意味着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任务必须是其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而不是知识内容的累积。传统教育认为教育的中心目标在于培养“知识人”,这在“社会化”的概念中体现得最为典型:“每一代文化都会作为一个整体给新一代,从而,一代一代传下去,这种过程就叫做社会化”(J·本斯曼和B·罗森勃格)。这就意味着个体要想在当今或未来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刘根平刘道溶
论普通中学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被引量:1
1992年
近年来,我国普通教育围绕着改革与发展这两大主题,取得了无可置疑的成就。教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企业界、家庭及学生的教育需要日益强烈。而且,这种强烈的教育需要已开始从数量与短期功利目标转向质量与长远目标。对教育而言,这是压力,是挑战,当然也是自身走向完善的重要转折。教育要生存,要实现自身特有的社会价值,必须抓住时机,迎接挑战,发展自身,提高质量,培养全面发展、多规格、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多年来,中外教育理论与实践又雄辩地推出这样一个主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真正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一、“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李硕刘根平
关键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学教育教育质量组织机构
九十年代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与现实的选择
1991年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国教育同样走完了自身历程中不寻常的80年代。过去的10年,中国基础教育以其无庸置疑的现实,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启动并完成了辉煌的变革,取得了世人皆知的成就。其中,最明显,最卓有成效的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为完成这两步的改革,我们进行了多方位、多视角的具体变革,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确立了教育整体改革的观念。
李硕刘根平
关键词:中国基础教育中国教育教育整体教育结构普及义务教育教育质量
学习方式:个性化教育的基础被引量:1
1990年
长期以来、教育者们一直在追寻着学生的学习奥秘、并力图使教育更为有效。当今出现的“学习方式”(Learniug Styles)理论终于为实现这一教育夙愿开辟了现实之路。1979年,“全美中学校长联合会”(NASSP)与纽约圣·乔治亚大学联合创建了“美国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网”。同年,发表了专题论文《学生学习方式:诊断与建议方案》1981年,该研究网召集这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讨论并交流了研究信息。最后、由NASSP编辑出版了会议论文集:《学生学习方式与智力行为:计划、方法与研究》。圣·乔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R·邓恩(R·Dunn)认为,学习方式理论的形成,历史性打破了使教育纠缠不休的问题——努力寻求所有学生都可进行学习的所谓“最优化方法”。个别差异,必然决定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并要求有多样化的教学设计。
刘根平
关键词:学生学习方式个性化教育学习者学习环境教育实践中学校长
J·W·基夫的个性化教育模式述评被引量:3
1991年
J·W·基夫(J·W·Keefe)现任“全美中学校长联合会”(NASSP)研究中心主任。这个联合会包括美国各州的中学校长、副校长、管理人员、教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共四万余人。它座落在华盛顿特区附近,弗吉尼亚州的莱斯顿。J·W·基夫于1953年在圣·安布罗斯学院获哲学学士学位;
刘根平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育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者中学校长学习环境
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活动结构改革的几点思考
1990年
普通高中在我国中等教育结构中占有其重要的地位,高中毕业生约有1/4升入大学,3/4走向社会劳动就业。这说明,普通高中一方面要做好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打基础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既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要有个性特长、素质较好的熟练劳动者。这是普通高中的社会使命,即社会目标。《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这些人“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围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是时代向教育提出的较高要求,是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提出的培养目标。普通高中应该在这一总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学校自身的特点,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要求,制定学校具体的培养目标。
李硕刘根平
关键词:普通高中教育劳动就业献身精神地方经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