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智

作品数:45 被引量:407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针刺
  • 11篇针法
  • 9篇张力平衡针法
  • 9篇平衡针
  • 9篇平衡针法
  • 6篇卒中
  • 5篇电针
  • 5篇针刺疗
  • 5篇针刺疗法
  • 5篇针灸
  • 5篇疗效
  • 5篇截瘫
  • 5篇关节
  • 5篇刺疗法
  • 4篇眩晕
  • 4篇穴位
  • 4篇刃针
  • 4篇脑卒中
  • 4篇颈性
  • 4篇颈性眩晕

机构

  • 2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4篇湖南中医学院...
  • 11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长沙市第四医...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作者

  • 45篇刘智
  • 22篇章薇
  • 17篇娄必丹
  • 12篇李里
  • 10篇谭朝坚
  • 9篇叶勇
  • 8篇李金香
  • 7篇李霞
  • 6篇黄洁
  • 6篇黄艾
  • 6篇刘光国
  • 6篇刘洁
  • 5篇李金香
  • 5篇房连强
  • 5篇王净净
  • 5篇林华
  • 5篇潘江
  • 4篇胡湘明
  • 4篇丁志高
  • 4篇张国民

传媒

  • 4篇湖南中医药导...
  • 4篇中国针灸
  • 4篇中国康复
  • 3篇中国临床医生...
  • 3篇湖南中医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World ...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湖南中医学院...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现代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IS指导下全麻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评价BIS指导下全麻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90例,年龄65~80岁,BMI 18~25 kg/m^(2),ASA分级Ⅰ~Ⅲ级,无术前疲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对照组(C组)、BIS值40~49组(B1组)和BIS值50~60组(B2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B1组术中BIS值维持40~49,B2组术中BIS值维持50~60、C组术中维持HR和MAP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20%,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术后采用舒芬太尼+地佐辛+帕洛诺司琼行PCIA,VAS评分>3分时,口服氨酚羟考酮片5 mg或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进行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7、30 d时行Christensen疲劳评分,记录POFS(Christensen疲劳评分≥6分)发生情况。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 d,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3 d内发热、呕吐和谵妄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1、3和7 d时行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B1组和B2组术后1、3和7 d时Christensen疲劳评分降低,术后7 d时POFS发生率降低,术后各时点QoR-15评分升高,住院时间缩短,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P<0.05)。与B1组比较,B2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术后各时点QoR-15评分升高(P<0.05),术后各时点Christensen疲劳评分、各时点POFS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各时点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术后补救镇痛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发热、呕吐、谵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指导下全麻可减轻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POFS,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隆巧玉葛亚丽腾永杰刘智高巨沈邮静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手术后并发症
针灸对兔不完全性截瘫不同组织β-内啡肽影响的动态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观察针灸对不完全性截瘫兔 β 内啡肽 (β EP)影响的动态变化 ,探讨针灸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生化影响。方法 :采用针刺督脉及神经干的方法治疗不完全性截瘫兔 ,取血液、垂体、损伤脊髓、下丘脑组织 ,测量在 6 h、7d、15 d时 β EP含量。结果 :针灸 1次 (6 h)时 β EP含量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针灸对血浆、垂体β EP含量调整较快 ,6 h、7d、15 d均呈阶段显著下降 ;下丘脑 6 h与 15 d比较出现显著差异 ;脊髓第 7d开始下降。结论 :针灸通过加快β EP降解弥散 ,阻断β EP合成释放 ,迅速降低垂体β EP分泌 ,减少血液循环中β EP含量 ,从而减少与靶细胞的阿片受体结合 ,来达到对抗β EP对脊髓继发损伤作用 ,加快修复过程。
刘洁胡湘明刘光国王群刘智丁志高张国民
关键词:针灸疗法不完全性截瘫阿片受体脊髓损伤
兔不完全截瘫各组织中强啡肽A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通过对兔不完全截瘫 6h、7天和 1 5天在血浆、脊髓、下丘脑和垂体中强啡肽A(DYNA)含量的测试 ,发现在不同时间模型组DYN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且模型组DYNA浓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以血浆中下降最快 ,其次是垂体 ,下丘脑和脊髓。在不同时间下丘脑与垂体的DYNA浓度均呈显著直线负相关 ,且损伤后的各个时间 ,垂体的DYNA浓度明显高于下丘脑 ,可能DYNA的分泌以垂体为主 ;血浆中DYNA浓度较其他组织都高 ,说明其与脊髓损伤直接相关。损伤早期 (6h)下丘脑与脊髓中DYNA的浓度呈直线负相关 ,脊髓与垂体的DYNA浓度呈直线正相关 ;恢复期 (1 5天 )脊髓与垂体中DYNA浓度 ,脊髓与血浆中DYNA浓度呈直线正相关。DYNA也参与很多正常生理活动。
王群刘洁李明庄胡湘明王红艳刘光国刘智张大国
围针挂刺法治疗黄褐斑及对血清SOD和E_3的影响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 了解黄褐斑患者血清中SOD、E3 含量的变化极其意义 ,探讨针刺疗法治疗黄褐斑的机制。方法 采用围针挂刺法为主治疗黄褐斑 ,以目前较为公认的外用脱色剂氢锟霜加服逍遥丸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并观测血清SOD和E3 的含量变化。结果 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检测结果表明黄褐斑患者治疗前血清SOD活性低于健康组 (P <0 .0 1) ,而血清E3 含量偏高 (P <0 .0 1) ;两组均可改善SOD活性 ,但针刺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均可降低E3 含量 ,但无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 黄褐斑患者血清SOD活性偏低、血清E3 含量偏高。针刺能有效治疗黄褐斑可能与改善雌激素水平、提高SOD活性有关。
章薇娄必丹龙志江刘智黄洁李金香
关键词:黄褐斑血清SODE3
张力平衡针法对卒中后痉挛瘫痪患者表面肌电的短期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对卒中后痉挛瘫痪病人肱二头肌肌张力的即时及短期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总共52例,随机分成张力平衡组(26例)和常规针刺组(26例),治疗上分别采用张力平衡针法和常规针刺,1次/d,观察3天。分别于第1天、第2天、第3天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表面肌电分析仪测定患者患侧肱二头肌的均方根值(RMS),并用改良Ashworth分级(MAS)评价患肢肌张力情况。结果:针刺后,张力平衡组和常规针刺组病人的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张力平衡组优于常规针刺组,而MAS未见明显变化。结论:①张力平衡针法可在短时间内改善卒中后患者的痉挛状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②较之MAS,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更能灵敏反应肌张力的变化。
邓雅丹余兆安刘民权潘江刘智
关键词:卒中痉挛表面肌电
寰枢关节间隙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分析寰枢关节间隙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的相关性,探讨颈性眩晕患者寰枢关节间隙测量的意义。方法:颈性眩晕患者32例为观察组,正常者31例为对照组,均在三维CT下行寰枢关节间隙测量,并进行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估,比较2组寰齿前间隙(ADI)、寰枢关节齿突侧块间隙(LADI)及双侧齿突侧块间隙不对值(VBLADI)结果,并进行寰枢关节间隙与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比较,ADI、VBLA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ADI、VBLADI与眩晕总分、颈肩痛评分、头痛评分、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呈正相关(P<0.01,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寰枢关节间隙与正常者比较有差异,寰枢关节间隙可作为颈性眩晕患者的评估指标。
李里谭朝坚黄艾叶勇李霞刘智房连强范磊
关键词:颈性眩晕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球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法联合Bobath球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6例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4周;在常规康复治疗...
王欣宇王杰樱朱玉莲刘智
关键词:醒脑开窍针法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张力平衡针法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及对血清Ca^(2+)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的改善及对血清Ca2+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220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传统针法进行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患者血清Ca2+含量的变化。结果张力平衡针法有效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并对血清Ca2+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状态痉挛状态,并提升患者血清Ca2+的含量。
刘智章薇娄必丹王净净林华李金香
关键词:张力平衡针法
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的技术
章薇娄必丹刘智王净净李金香吴清明成钢林华黄洁
《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的多中心临床评价》项目来源于国家中管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通过系统整理和科学规范的临床评价,制定了张力平衡针法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急性脑血管病幸存者中近3/4的人遗留残疾,预...
关键词:
关键词:脑卒中张力平衡针法针灸疗法
张力平衡针法对腑梗死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的影响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患者(RCI)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RCI患者82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传统针法进行对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含量的变化。结果:RCI患者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sICAM-1、sVCAM-1均与IL-1呈正相关(r=0.743,P<0.001;r=0.862,P<0.001)。两组对3项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张力平衡针法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能与降低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有关。
章薇刘智娄必丹
关键词:SVCAM-1张力平衡针法IL-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传统针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