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琼

作品数:50 被引量:607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天文地球
  • 5篇历史地理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生态
  • 9篇生态脆弱
  • 9篇生态脆弱区
  • 9篇气候
  • 7篇气候变化
  • 6篇能源
  • 5篇能源开发
  • 5篇县域
  • 4篇土壤
  • 4篇农业
  • 4篇乡村
  • 4篇小波
  • 4篇小波分析
  • 3篇氧化碳
  • 3篇沙尘
  • 3篇沙尘暴
  • 3篇生态环境
  • 3篇生态建设
  • 3篇水资源
  • 3篇全新世

机构

  • 32篇西北大学
  • 19篇陕西师范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作者

  • 50篇刘晓琼
  • 14篇刘彦随
  • 14篇芮旸
  • 12篇李同昇
  • 8篇徐小玲
  • 7篇张红娟
  • 7篇延军平
  • 7篇赵景波
  • 7篇周立花
  • 7篇赵新正
  • 6篇于正松
  • 5篇张健
  • 4篇郝玉芬
  • 4篇童心刚
  • 3篇孟欢欢
  • 3篇龙冬平
  • 2篇雷敏
  • 2篇薛亮
  • 2篇贺辉
  • 2篇杜娟

传媒

  • 10篇干旱区资源与...
  • 6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地理研究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人文地理
  • 2篇中国沙漠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未来与发展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岩溶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灾害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园林城市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理被引量:34
2018年
"树典型"的国家治理方式生产出诸多针对特定类型地域的评选项目,将此类项目评定结果抽象为点状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分析是值得探究的方向。以国家园林城市为例,基于对其政策演进、发展历程及特色模式的宏微观结合分析,选择2003年、2009年、2015年3个时点,采用网格维数、集中度系数、核密度估计、ESDA及叠置分析、矩阵分析、PPCC等方法,探究其时空演变的多维特征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国家园林城市在时间演化上,历经建设探索、生态化发展和宜居性提升3个阶段;(2)在结构特征上,表现出分形状况较复杂的特征和分布集聚程度不断上升的趋势;(3)在分布格局上,与中国的综合自然地理区划高度耦合、与"胡焕庸线"显著相关,呈现为"东南密西北疏"的特征且变化不大;(4)在关联格局上,一直存在全局自相关性,冷热点区域的变动明显;(5)在影响机理上,水热气候条件、历史园林资源、城市发育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异和部门评审管理权力、地方政府重视程度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其演变的动力。
芮旸唐蓓佩王兴马滕刘晓琼
关键词:国家园林城市
秦岭南麓贫困山区经济与生态“双赢”互动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秦岭南麓贫困山区商南县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森林覆盖率达到52.7%,增加了1.5个百分点,林草覆盖率增加了4.6个百分点,但经济增长速度始终比较缓慢。为进一步了解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及退耕户带来的受益情况,以实地抽样调研为依据,通过对该县生态建设基本情况的深入调查,在初步掌握调查户普遍反映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依据该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商南县生态与经济“双赢”互动模式,并对生态与经济互动途径提出了相关建议。
张红娟延军平张志民周立花刘晓琼徐小玲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建设互动模式
协同学视角下的村域贫困风险耐受度诊断——以陕西省平利县为例被引量:4
2020年
以陕西省平利县79个贫困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理论,建立贫困风险耐受度评价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辨识平利县村域贫困风险因子,评测贫困村风险耐受度,并与贫困发生率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自然本底、区位—生产资料、内外助力和生产生活保障等四个贫困风险因子作用方向有所差别;全县贫困风险耐受度处于中下水平;比对贫困风险耐受指数模型与贫困发生率现状,发现二者分布趋势相似性特征明显,未出现异常现象。后续应建立针对性的风险预测和防范机制,适量减少直接性福利供给,激发农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风险抵御力和恢复力,构建持续稳定的脱贫—振兴的扶贫新模式,持续监测县域贫困村贫困风险耐受度的时序变动特征。
张健张健芮旸芮旸李同昇刘晓琼
关键词:贫困风险
高强度能源开发区河流径流量演变及其减流成因——以窟野河为例被引量:13
2014年
运用数理统计、Morlet小波分析、累积距平分析、Yamamoto、Mann-Kendall秩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了窟野河年平均径流量及其主周期和突变点变化情况,并通过模拟天然径流量求解了人类活动因子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1950-2011年窟野河径流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存在丰枯位相交替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径流变化的主周期依次为14,31,7,22年,径流量突变发生在1979年,1998年或1999年前后;2)窟野河天然径流量模拟结果显示,1985年以来窟野河人为活动影响程度的平均值明显高于1974-1985年的平均值,且1985年以来年平均径流量明显减少,说明高强度能源开发是导致窟野河减流的重要原因;3)窟野河流域气温、降水量的突变时间发生在1991年,其与径流量突变时间的不一致性再次证实了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能源开发和地下水开采是导致窟野河减流的主要人文因子.
刘晓琼刘彦随李同昇于正松芮旸
关键词:径流量变化小波分析
关中地区旱涝灾害研究被引量:21
2002年
采用关中地区渭南杨刘村、西安肖家村和宝鸡九龙泉3个观测站20世纪50—70年代气温、降水资料和90年代旱涝灾害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旱涝灾害的类型、发生规律及其与降水、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旱、春夏连旱、秋旱、夏涝、夏秋涝是关中地区主要的旱涝灾害类型;旱灾的发生具有10年左右的周期,涝灾的发生具有5年左右的周期;50—70年代关中地区涝灾偏多,气温偏低;冬季偏寒常易出现来年夏旱,冬季偏暖常易出现来年夏涝;90年代的旱灾增多,尤以秋旱为特征.
刘晓琼赵景波
关键词:降水距平百分率旱涝灾害灾害类型
生态脆弱区大型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优化调控
榆林市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腹地,这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每平方米地块平均蕴藏6t煤,100m~3天然气,140t盐,被美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后备基地。但是它属于我国北方农牧业交错区,是我国水土流...
刘晓琼
关键词:生态脆弱区能源开发水资源短缺
基于AHP的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被引量:23
2009年
榆林市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腹地,这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每平方米地块平均蕴藏6 t煤,100m3天然气,140 t盐,被美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后备基地。但是它属于我国北方农牧业交错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资源的非可再生性,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区域生态环境的极度脆弱性,加之多年来粗放型的资源开发使得榆林市生态、经济、社会价值损失巨大。因此,以榆林市为典型区,选取了榆林市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方面的相关指标29项,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了近年大型能源开发下生态脆弱区榆林市资源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是影响榆林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子,社会进步因子和经济发展因子次之。近年来,研究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比较低下,表明榆林市大规模能源开发利用在创造巨量财富的同时,当地资源环境子系统也因此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刘晓琼刘彦随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都市农业发展与规划研究——以西安秦岭北麓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探讨点轴系统理论在都市农业规划中的运用,并以西安秦岭北麓都市农业核心区为例进行验证。构建都市农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以乡镇为单元进行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定量测算,基于点轴系统理论,以重要交通线、河流等廊道为轴线,以都市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和市场服务中心、休闲农业中心及重点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点进行规划。提出了滦镇都市农业服务中心等8个一级节点,西安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等16个二级节点,环山路沿线一级发展轴线,浐河、灞河等6条二级发展轴线。点轴系统理论对中小尺度上都市农业空间优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于正松李同昇龙冬平刘晓琼
关键词:都市农业农业科技园区农业规划
基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模式探究被引量:2
2013年
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相关文献,并运用数理统计、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模式应是基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生态种植模式,扩优稳适的因地制宜型布局模式,行业协会协同的组织管理模式和以龙头企业引领的出口订单农业模式。以有效推进周至猕猴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请,以达到增强产区总体实力及竞争优势的目的,并为陕西省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刘晓琼李同昇孟欢欢于正松芮旸
关键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猕猴桃产业
气候变化对红枣产量的影响分析
2016年
该文应用距平法、累积距平法以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清涧县温度、降水量及红枣产量数据进行了趋势及突变分析,以探求气候因子对该县45年间红枣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45年间清涧县红枣产量分别于1998和2006年发生趋势增加的突变;(2)1998和2006年清涧县春、夏季气温均具上升趋势。春、夏季温度是影响清涧县红枣产量的关键因子,清涧县红枣产量与温度呈正相关;(3)清涧县1998年的春季及夏季降水量均具显著下降趋势,春、夏季降水量是影响清涧县红枣产量的关键因子,清涧县红枣产量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李咪刘晓琼王成新
关键词:气候变化红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