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斐
- 作品数:27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被引量:25
- 2011年
-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方法:分析2004-01/2009-01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发作3d以内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8例58眼,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给予药物控制眼压平稳后,A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B组患者行传统小梁切除术,随访11±1.5(平均12)mo,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平均眼压、房角、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术后疗效对比:A组术后12mo,眼压17.46±3.25mmHg;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11±0.54mm,较术前明显加深;术后房角明显增宽;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B组术后12mo,眼压15.01±3.68mmHg;中央前房深度2.05±0.10mm,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变化不大。A组术后12mo,眼压与B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仍可控制在正常眼压范围。结论:对于药物可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不仅视力明显提高,而且远期眼压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 黄艳君刘斐邵东平杨晓然李远标李敏超
- 关键词:超声乳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白内障
- 爆破能量模式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爆破能量模式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硬核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0例(70只眼),随机分为连续能量模式组和爆破能量模式组。比较术后第1、3、7天术眼最佳矫正视力;比较2组术中使用的实际超声乳化时间、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比较术后1周、1个月术眼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等指标;观察术后前房反应及各种手术并发症。结果爆破组患者术后第1、3天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连续超声模式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视力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爆破组患者在0.8~1.0视力区间内分布频数(57.14%)明显高于连续组(40%),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爆破组术中实际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能量、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均较连续模式组明显少,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减少,连续组患者角膜内皮密度明显低于爆破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减少量相对较少,但连续组患者角膜内皮密度仍较爆破组低,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爆破超声能量模式可大大降低术中的能量释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提高术后视觉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邵东平钟敬祥朱春玲刘斐杨晓然李敏超
- 关键词:超声乳化硬核白内障爆破模式
- 改良拦截-劈核法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初学者应用改良的拦截-劈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36眼)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采取改良的拦截-劈核技术,把晶状体硬核分成6~8块碎核,逐个乳化吸除小块碎核。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视力、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181.8±39.2)s,有效超声乳化时间为(52.2±9.8)s。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0.8者14眼,≥0.5者28眼,≥0.3者30眼,≤0.2者6眼。术后1周裸眼视力≥0.8者16眼,≥0.5者30眼,≥0.3者33眼,≤0.2者3眼;术中后囊破裂2眼,角膜切口灼伤6眼;术后角膜水肿6眼。结论:采用改良的拦截-劈核技术进行硬核白内障手术,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学习曲线,值得推广应用。
- 邵东平刘斐杨晓然李敏超
- 关键词: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 预防性脉络膜视网膜切除治疗外伤性视网膜嵌顿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预防性脉络膜视网膜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视网膜嵌顿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玻璃体切割、预防性脉络膜视网膜切除、眼内激光、眼内充填术,部分病例联合巩膜外加压和巩膜环扎治疗伴视网膜脱离的外伤性视网膜嵌顿69例69眼。结果:11±6(4~27)mo随访期内,最终视网膜复位率91%(63/69),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率14%(10/69),眼球保存率99%(68/69)。术前视力<0.1的占84%(58/69),最终最佳矫正视力≥0.1的占45%(31/69),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外伤性视网膜嵌顿的有效方法,施行预防性脉络膜视网膜切除术是解除视网膜脉络膜嵌顿的关键,可显著提高视网膜脱离复位率,降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率。
- 李敏超杨晓然刘斐邵东平李远标
- 关键词:眼外伤玻璃体切割术
- 健康孕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估怀孕时视网膜厚度的生理性改变。方法:本研究分为健康孕妇组(包括孕中期和孕晚期)20例40眼和健康未孕女性组(对照组)20例40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黄斑区扫描测量黄斑容积、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中心视网膜厚度以及旁中心各分区的视网膜厚度。结果:健康孕妇组和对照组黄斑容积分别为10.06±0.41mm3和9.87±0.30mm3,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79.43±10.86μm和274.25±8.07μm,中心厚度分别为235.15±15.05μm和233.00±15.81μm,其中黄斑容积和黄斑区平均厚度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孕妇组黄斑旁中心8个区平均厚度均较对照组增加,但只有上方外圈和下方外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黄斑区OCT图像形态正常。结论:健康妊娠中晚期孕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在评估孕妇病理性视网膜病变应考虑视网膜厚度的生理性改变。
- 刘国颖刘斐李敏仪
- 关键词:黄斑厚度妊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不同位置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对角膜表面形态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颞侧和上方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表面形态的不同影响。方法收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4例54眼,将患者随机分为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组(A组)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组(B组)。检查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视力、手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和角膜地形图。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A组SIA分别为(0.70±0.34)D、(0.64±0.29)D、(0.60±0.27)D、(0.55±0.26)D,B组分别为(1.18±0.48)D、(1.05±0.42)D、(0.88±0.38)D、(0.77±0.35)D。术后1d,A组SIA较B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2组SIA逐渐有减小趋势,但A组SIA仍小于B组,术后3个月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2组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的SAI、SRI较B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SAI、SRI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AI、SRI仍比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2组SAI、SRI同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各相应时间点SAI、SRI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操作方便,术后SIA、SAI、SRI均小于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对角膜表面形态的影响小,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好,是较理想的手术切口方位。
- 邵东平钟敬祥刘斐杨晓然朱春玲
- 关键词:超声乳化术手术源性散光角膜切口角膜地形图
-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及切除术治疗药物难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药物难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药物治疗24h后眼压仍高于21mmHg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17眼和白内障膨胀期继发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4眼,共19例21眼,采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24h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周边前房深度、房角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激光术后24h眼压均有大幅度的下降,术前眼压53.09±11.01mmHg,术后24h眼压下降至14.98±4.21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视力由术前手动~0.3提高至0.1~1.0。所有患者角膜水肿减轻或消退,周边前房深度增加,房角不同程度开放。其中虹膜出血11眼(52.4%),轻度反应性虹膜炎21眼(100%),无1眼发生角膜灼伤。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除联合周边虹膜成形术,是降低药物难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刘国颖刘斐
-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 胆道闭锁遗传易感基因STAT3通过上调IL--8促进中性粒细胞损伤胆管的机制研究
-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引起小儿阻塞性黄疸的常见疾病,预后差、病死率高,其典型病理特征是以胆管为中心的进行性炎症反应。然而,BA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表明某些遗传因素与BA的发生密切相...
- 刘斐
- 关键词:胆道闭锁STAT3基因白介素-8中性粒细胞胆管损伤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01/2011-01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7例57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随访8~15(平均10.8)mo,观察眼压、房角、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术后52眼无需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另4眼随访期内加用1种降眼压药物(10g/L布林佐胺滴眼液)后,眼压<21mmHg,1眼加用2种降眼压药物(10g/L布林佐胺滴眼液和5g/L噻吗洛尔滴眼液)后,眼压<21mmHg;全部患者术后房角开放;除1例术前明显视神经萎缩病例术后视力无提高,其余病例术后视力提高两行或以上;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35±0.54mm,较术前(2.01±0.05mm)明显加深。结论: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不仅视力明显提高,而且远期眼压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 黄艳君刘斐杨晓然李远标邵东平李敏超
- 关键词:超声乳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 急诊充气性视网膜固定联合气体下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脱离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联合气体下激光光凝急诊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治疗适应证、并发症处理及操作技巧。方法: 分析2011-09/2012-06在我科住院治疗的,PVR级别低于C级、裂孔位于上方6个钟点位的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5例45眼,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术后24~48h行气体下裂孔激光光凝术。观察视网膜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和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10mo。一次手术成功率40眼(88.9%)。术后视网膜下小气泡2眼(4.4%),视网膜下液吸收延迟3眼(6.7%)。新发视网膜裂孔5眼(11.1%),发展为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4.4%),白内障加重1眼(2.2%)。结论: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联合气下光凝术适用于上方6个钟点位视网膜裂孔和PVR低于C级的病例。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或巩膜扣带术相比,该术式能在发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迅速进行视网膜裂孔封闭,治疗环境及医疗设备要求相对宽松,手术技巧难度较低,治疗费用低。其缺点是一次手术成功率较低,术后需要精确的体位控制和密切随访。
- 黄艳君刘斐李远标邵东平金怡轩
- 关键词: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激光光凝术急诊视网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