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果苷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免疫原性鉴定
- 2015年
- 目的:合成芒果苷人工抗原并进行免疫原性鉴定。方法:采用经典高碘酸钠法,将芒果苷(mangiferin,MRn)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相耦联合成MRn的人工抗原和包被原。用紫外扫描的方法测定其耦联比,并免疫动物,通过间接ELISA方法测定芒果苷抗体的效价,采用间接竞争ELISA(ic ELISA)法鉴定芒果苷人工抗原(MRn-BSA)的免疫原性。结果:MRn-BSA的耦联比为6∶1,ic ELISA实验结果表明,4只人工抗原MRn-BSA免疫的小鼠均有特异性抗体产生,抗体效价:1∶4 000以上,线性检测范围为1~100μg/m L。结论:该方法成功合成了MRn的人工抗原,并且在免疫小鼠的血清中产生了针对MRn的抗体,为下一步芒果苷的单克隆抗体制备以及相应免疫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 胡文婷屈会化王庆国赵琰孔慧任雅君刘文平
- 关键词:芒果苷人工抗原免疫分析法
- 中医理论体用思想科学性探微被引量:6
- 2015年
-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中医学日渐式微,其理论被贴上伪科学的标签。故旨在通过系统科学的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用哲学的思想,来阐明中医理论中精气形神、卫气营血和五行理论的系统科学内涵,得出五行体用这一复杂系统的认知模式。以此模式为方法论工具,以体用哲学为体,以系统科学为用,实现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科学性阐释。
- 刘文平赵琰
- 关键词:体用哲学中医基础理论
- 王庆国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用药规律研究
- 本研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运用关联规则和聚类算法分析王庆国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用药经验。统计显示,处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有:炙甘草、法半夏、炒黄芩、干姜、煅牡蛎、党参、川黄连、蒲公英等。处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组...
- 刘文平赵妍屈保平单文超秦高凤刘姝晨赵琰
-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中药治疗用药规律
- 文献传递
- 五行体用模型的构建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15年
- 五行的本质是复杂系统模型,根据复杂系统的演化规律,以复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为基础,以五行互藏为依据,构建起一个包含哲学体用、五行生克的复杂系统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来解释中医学理论当中的诸多现象,如六经病整体的病机规律,《辅行诀》所载五行体用之五味归属等。表明五行体用模型是一个在"最简可适用"原则下建立起来的系统模型,是一座以体用哲学为纽带建立起的沟通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系统科学的桥梁。
- 刘文平富文俊
- 关键词:五行学说六经辅行诀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汤证辨析
- 《伤寒论》的第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刘渡舟先生称其为苓芍术甘汤,此条属于太阳病变证-阳虚兼水气证篇,此条文是伤寒论中备受争议的条文之一,其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桂枝和芍药这两味中药上:即到底是留桂还是去桂,留芍还是去...
- 秦高凤刘文平王国力刘姝晨屈保平单文超曾文浩赵琰
- 关键词:《伤寒论》桂枝芍药
- 文献传递
- 基因芯片技术在经方研究中的应用
- 经方中通常包含多个主要成分,在成分间相互促进,共同努力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发挥出方剂独特的作用。基因芯片技术可通过与其他传统的化学和生物、临床技术相结合来筛选中药作用的靶标分子,然后从传统中药中确定有效成分,探索中药...
- 单文超曾文浩屈保平刘姝晨刘文平赛佳洋屈会化
- 关键词:经方基因芯片
- 文献传递
- 药物外治法索骥
- 中医外治分为广义外治和狭义外治,广义外治泛指除口服及单纯注射给药以外施于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比如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包括在内;狭义外治则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于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
- 刘文平屈会化赵琰王庆国
- 文献传递
- 王庆国运用半夏泻心汤及合方治疗脾胃病经验被引量:14
- 2014年
- 王庆国教授临证善于运用半夏泻心汤及合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王师强调紧抓"心下痞满"的主症,重视"寒热错杂""胃热脾寒"的病机特点,将辨病和辨证有机结合,推崇合方应用,临证多合用百合乌药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旋覆代赭汤等。其病机认识、临床药理实验研究、药物配伍化裁、辨治特色等方面,对临床均有指导作用。
- 赵琰王雪茜王国力赵妍刘文平
-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心下痞名医经验
- 半夏泻心汤配伍法则及其苦甘味药物代表性成分的唾液代谢研究
- 目的1.探求半夏泻心汤的来源、组方法则、组方思想,寻求半夏泻心汤优化的配伍结构,从而提高临床疗效。2.建立健康人唾液中黄芩苷含量测定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并对该方法的适用性进行考察,为半夏泻心汤在人体唾液中的药物浓度...
- 刘文平
-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唾液健康志愿者黄芩苷人参皂苷RE
- 文献传递
- 芦荟苷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合成并鉴定芦荟苷人工抗原,为进一步生产芦荟苷单克隆抗体和研究其药理药效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分别制备芦荟苷免疫原(Alo-BSA)和包被原(Alo-OVA)。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法鉴定抗原的合成是否成功;用动物免疫的方法测定其抗原性,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效价;用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经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法检测,芦荟苷与BSA和OVA均成功偶联;用免疫原Alo-BSA可成功使BALB/c小鼠产生芦荟苷抗体;建立的间接ELISA法测得血清效价为1∶32 000,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法证明所得的抗体能特异性地与芦荟苷结合。结论:高碘酸钠氧化法成功合成了芦荟苷的人工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发BALB/c小鼠产生针对芦荟苷的特异性抗体,可用于制备芦荟苷单克隆抗体及建立相应免疫分析法。
- 施荣枫刘文平王雪茜赵妍屈会化赵琰王庆国
- 关键词:芦荟素人工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法紫外光谱法免疫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