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英

作品数:5 被引量:12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科技合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脱硝
  • 3篇硝酸盐
  • 3篇硝酸盐氮
  • 3篇纳米铁
  • 1篇动力学
  • 1篇营养盐
  • 1篇水中硝酸盐氮
  • 1篇农田
  • 1篇农田面源
  • 1篇农田面源污染
  • 1篇总氮
  • 1篇总磷
  • 1篇微乳液
  • 1篇乌梁素海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研究
  • 1篇面源
  • 1篇面源污染
  • 1篇化学动力学
  • 1篇环境工程

机构

  • 5篇南开大学

作者

  • 5篇金朝晖
  • 5篇刘振英
  • 3篇刘海水
  • 3篇李铁龙
  • 2篇顾久君
  • 2篇康海燕
  • 2篇王薇
  • 1篇康海彦
  • 1篇张云霞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乌梁素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以乌梁素海流域现有的灌排水系统为基础布设采样点,监测农田退水以及乌梁素海入口中总氮、总磷浓度;应用环境污染物模型研究污染物在主排干的综合降解情况,并对模型进行校正。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在主排干的综合降解率达到30.32%和61.51%;在进入乌梁素海的负荷量中,来自农田面源污染的总氮为2646.51t·a-1,总磷为29.96t·a-1,分别占进入乌梁素海污染物总负荷量的77.57%和26.78%。结合乌梁素海流域农业开发方式、农田灌溉行为以及施肥习惯的调查结果,分析了乌梁素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刘振英李亚威李俊峰金朝晖顾久君张云霞
关键词:农田面源污染总氮总磷
纳米铁去除水中硝酸盐氮的批试验被引量:45
2006年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出粒径约为80 nm,主要成分为α-Fe的纳米铁粒子。纳米铁具有极高的活性,在无氧环境中,室温、中性条件下与初始质量浓度为30、50、80、120 mg/L的NO3--N振荡反应30 m in,即可获得90%以上的脱硝率。零价纳米铁去除硝酸盐氮的一系列批实验结果表明:硝酸盐与纳米铁反应为非一级动力学反应,硝酸盐氮浓度随时间单调减少,氨氮浓度随时间单调升高,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在反应过程中出现极大值,由动力学分析可知其具有连续反应的突出特征,并以此对反应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纳米铁与硝酸盐反应是氧化还原与吸附作用同时存在且主要产物为氨氮的观点。
李铁龙刘海水金朝晖康海燕刘振英王薇
关键词:环境工程硝酸盐纳米铁脱硝化学动力学
乌梁素海沉水植物腐烂分解试验研究被引量:34
2008年
利用分解网袋法,对乌梁素海两种优势沉水植物进行了连续58天的室内腐烂分解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水体营养盐浓度下这两种植物的干重损失及其氮、磷的消减过程。结果表明,水体营养盐的浓度变化对植物干重损失影响不显著,菹草的干重损失大于篦齿眼子菜,两种植物的干重损失呈指数衰减;不同水体营养盐浓度对植物氮、磷的释放有明显影响;随水体的营养盐浓度升高,植物氮、磷的释放速率也相应增加,且在腐烂分解过程中植物体内的磷优先释放出来。
顾久君金朝晖刘振英
关键词:乌梁素海沉水植物营养盐
纳米铁制备及其去除硝酸盐氮研究
1 前言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污染问题交得日益突出.目前国内外用纳米铁来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氮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对于脱硝的反应机理及产物没有统一的认识, 为此本实验采用微乳液法制备出纳米铁粒子,并研究了对不同初...
李铁龙金朝晖刘海水康海燕刘振英
关键词:微乳液混合表面活性剂纳米铁硝酸盐脱硝
文献传递
纳米铁的制备及其还原硝酸盐氮的产物与机理被引量:35
2006年
采用微乳技术制备纳米铁粒子,并在无氧环境、室温、中性条件下与NO-3反应,研究纳米铁与硝酸盐反应的产物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纳米铁在30m in内能与99%硝酸盐反应,反应的主要产物为氨氮,且伴有亚硝酸盐产生,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在反应过程中出现极大值;由质量平衡关系推出,纳米铁与硝酸盐反应是氧化还原与吸附作用同时存在的过程,反应的主要路径为NO-3→NO2-→NH+4.
李铁龙康海彦刘海水刘振英王薇金朝晖
关键词:硝酸盐纳米铁脱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