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战伟
-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纳米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 2009年
- 储氢材料的纳米化为新型储氢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本文详细介绍了纳米储氢材料性能提高的机理,综述了纳米碳纳米管储氢材料、镁基纳米储氢材料以及复合纳米储氢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储氢材料纳米化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
- 刘战伟
- 关键词:纳米储氢材料储氢性能
- 贮氢合金及氢分离膜中氢扩散行为的电化学研究
- 能源危机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发展清洁、环保、可循环利用的氢能是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而氢气的储存和分离纯化成为制约氢能广泛应用的瓶颈。贮氢合金和氢分离膜的研究能够有效地解决氢能的C存和纯化问题。 本文以...
- 刘战伟
- 关键词:贮氢合金
- 文献传递
- 武汉大学科研人员研发出低成本基于镍的燃料电池
- 2009年
- 据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刊载文章称,来自武汉大学的科研小组发明了一种带有碱性隔膜的燃料电池,由于所需贵金属材料减少,这种电池有望有效降低成本。燃料电池使用燃料产生电力。目前,几乎所有的燃料电池都使用酸性隔膜,但这意味着电池的关联部件需由铂等贵金属或珍稀金属制成。
- 刘战伟
- 关键词:燃料电池贵金属材料电池使用镍
- 多元醇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α-Fe_2O_3铁粉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多元醇液相还原法从乙二醇中成功制备出面心立方单晶结构、晶粒尺寸为40-55 nm的球形纳米α-Fe2O3铁粉;用XRD、SEM等分析方法对制备的纳米氧化铁粉体进行物相和结构形貌的表征,并用VSM测定了纳米α-Fe2O3铁粉的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铁氧体软磁性能优异。
- 刘战伟
- 关键词:液相还原法Α-FE2O3磁性能
- 循环伏安法测定氢在金属钛中的扩散系数被引量:6
- 2009年
- 采用循环伏安法于三电极测试系统中测定氢在金属钛片中的扩散系数,经实验结果表明,当TA 1钛金属薄片的循环伏安曲线中氧化峰峰位,随着电位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向正方向移动时,说明氢在钛中的扩散过程是完全不可逆反应过程。而氢的氧化峰峰值电流Ip与电压扫描速度的平方根1υ/2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氢原子的扩散过程是整个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测得氢扩散系数DH为3.31×1-0 8cm2/s,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金属钛抗酸碱腐蚀机理及氢在金属钛中的扩散行为提供依据。
- 刘战伟
- 关键词:钛电化学
- 纳米贮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贮氢材料纳米化使贮氢材料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突破性的飞跃,而纳米贮氢材料的制备是贮氢材料纳米化的基础。详细介绍了纳米贮氢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分析和阐述了贮氢合金纳米化提高贮氢性能的机理,综述了各种制备纳米贮氢合金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展望了今后纳米贮氢材料制备方法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 刘战伟吴剑王仲民
- 关键词:纳米化贮氢材料电极性能
- 超声电解沉积法制备纳米镍粉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以六水合硫酸镍为电解液,采用超声电解沉积法和三电极系统制备出纳米尺度的镍粉,利用XRD、SEM及EDS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析表征,探讨了电沉积过程中阴极电流密度对镍粉粒径大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电流密度与阴极过电位成正相关系,阴极过电位越大,所得金属粉体的粒径越小。当电流密度从0.02 A/cm2增加到0.1 A/cm2时,阴极过电位从3.12 V增加到9.83 V,粒径从843 nm减小到38 nm。分析认为,用电解沉积法制备超细金属粉时,采用较大的沉积电流密度可以降低晶核临界形核半径,从而获得较高的形核率;采用超声波可抑制晶核再长大,从而获得粒径较小的镍粉。
- 吴剑刘战伟
- 关键词:镍粉
- 大学物理教育中的几个误区及其对策被引量:3
- 2008年
- 大学物理作为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研究精神、思维习惯及动手实践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在大学工科物理教学实践领域也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是由于认识局限性以及教育理念的滞后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在大学工科物理教育改革中走入各种误区。文章就新时期大学工科物理教育改革中容易出现的偏差和误区展开讨论和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方法。
- 潘顺康刘战伟姚青荣陈旭
- 关键词:物理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 单辊法制备Mg7Zn2Y合金条带的显微组织与性能
- 2008年
- 以单辊旋铸法制备出来的不同转速的Mg7Zn2Y合金薄条带为研究对象,利用OM、XRD、SEM及EDS分析技术研究了其显微组织特征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单辊旋铸法制备Mg7Zn2Y过程中,工艺参数对显微组织形态、组成以及腐蚀性能有重要影响,发现在1200转/min转速条件制备的薄合金条带的组织和腐蚀性能比低速(600转/min)和铸态Mg7Zn2Y组织和耐腐蚀性能优良。
- 刘战伟王仲民朱世杰
- 关键词:单辊法显微组织耐腐蚀性能
- Nb-Ni-Ti体系氢分离合金膜的结构和渗氢性能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开展了Nb-Ni-Ti体系氢分离合金膜的结构和渗氢性能研究。采用XRD、SEM分析膜片的相结构和组织特征,利用Devanathan-Stachurski双电解池法测定膜片的氢扩散系数,考察膜片厚度、成分和结构组织对其氢扩散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氢分离膜的氢扩散系数均随膜片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制备的Nb-Ni-Ti体系合金膜都具有两相结构,即先析出相(bcc-Nb(Ni,Ti)固溶体)和共晶相(bcc-Nb(Ni,Ti)+β2-NiTi),个别成分点有少量的第三相NiTi2生成。膜片成分和组织结构对氢扩散系数影响显著,当合金中先析出固溶体相比例增加时,合金中的氢扩散系数也随着增大,而Ni,Ti含量的变化引起共晶相变化,NiTi相及NiTi2相都不同程度增加了共晶相的相比例而引起氢扩散系数的降低,但同时在结构上改善了合金在吸氢膨胀过程中发生的氢脆现象。氢在Nb-Ni-Ti体系氢分离膜中的扩散系数在10-9数量级范围。
- 刘战伟王仲民刘菲胡朝浩周怀营
- 关键词:氢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