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敏
- 作品数:37 被引量:171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低速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儿童腹部实体瘤增强CT扫描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采用低速对比剂注射方案联合单期相CT能谱扫描技术进行儿童腹部增强CT检查,探讨低速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儿童腹部增强CT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腹部肿瘤化疗后CT复诊需评估瘤灶的患儿45例,首诊检查数据设为A组,采用常规对比剂注射方案及常规腹部CT三期增强扫描方案;化疗后接受增强CT扫描的数据为B组,采用低速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增强CT能谱单期扫描模式。记录对比剂注射速度、注射完成时间、注射过程中血管内最大注射压力、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由2名高年资影像医师采用盲法对B组40keV和60keV序列的能谱CT图像的动、静脉及腹部实质脏器显像质量进行4分制及5分制的主观评分,评分≥3分认为可用于临床诊断。结果 A组的对比剂注射速度、注射时最大压力及辐射剂量均明显大于B组(P均<0.001);2名医生对两组血管和腹部实质脏器的主观评分均≥3分,且诊断一致性好(κ分别为0.89和0.75)。结论使用低速对比剂注射方案联合单期相CT能谱扫描技术进行儿童腹部肿瘤增强CT检查具有可行性。
- 高军于彤刘志敏段晓岷彭芸
- 关键词:儿童对比剂低剂量
- 儿童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分析儿童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CT和MRI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PNST的CT和MRI表现。男8例、女8例;年龄0.3—11.0岁,中位年龄2.5岁。16例均进行了CT平扫,其中8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进行了MR检查。2名高年资儿童影像医师共同对图像进行分析,并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结果16例瘤灶位于颈部3例、腰背部5例、腹盆腔3例、足部2例、左侧锁骨下1例、右纵隔1例、右侧眼眶1例。15例呈肿块型,1例呈弥漫生长。CT表现:15例肿块型平扫呈实性为主(8例)或囊实性(7例)。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呈中度以上强化、渐进延迟强化,囊性成分未见明显强化。1例弥漫生长病变位于左侧颈部,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MRI表现:2例肿块型MRI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T2WI囊性成分明显高信号,增强后有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弥漫生长病变MRI表现: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并明显强化。16例均呈不同程度侵袭性生长,11例伴多脏器转移及复发,4例合并神经纤维瘤病I型,并脊柱侧弯。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改变,并能显示其侵袭性表现及多脏器转移表现,有利于明确诊断并协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 刘志敏宋蕾高军于彤尹光恒蒋玲彭芸胡克非
- 关键词:神经鞘瘤儿童磁共振成像
- 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在儿童低剂量颈椎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应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降低儿童颈部CT扫描方案的辐射剂量,尤其是甲状腺区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对比ASIR技术(A组)和滤波反投影(FBP)技术(B组)的颈椎cT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2组各70例患儿,年龄、性别分布匹配。A组采用Discovery CT750 HD(GE Heahhcare)进行颈椎CT扫描,预设噪声指数14HU,B组采用VCT64(64 Lightspeed VCT,GEHealthcare)进行扫描,预设噪声指数为12HU,余扫描参数两者相同。记录每例患儿扫描野范围内最小电流值、最大电流值、甲状腺扫描区的电流、剂量报告表中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01)、扫描长度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CT图像的客观噪声值,并对图像进行4分制主观评分。使用SPSSl7.0统计软件对2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Kappa法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A组和B组患儿扫描野范围内最小电流值分别为(26.8±4.2)、(43.2±15.4)mA,最大电流值分别为(35.8±9.6)、(41.8±13.6)mA,平均电流值分别为(34.6±8.4)、(41.0±13.2)mA,甲状腺扫描区的电流分别为(36.8±12.4)、(44.7±21.0)mA,CTDIvol分别为(1.3±0.3)、(1.8±0.6)mGy,DLP分别为(29.0±8.3)、(40.3±15.6)mGy·cm,扫描长度为(157.5±20.2)、(157.6±21.8)cm。A组的平均电流值、甲状腺区电流值、CTDIvol和DLP值分别较B组降低约15.8%、17.9%、27.3%和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0—0.02,P值均〈0.01)。2名医师的主观评分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834,P〈0.01)。2组图像主观评分分别为(3.4±0.9)和(3.3±1.O)分,松质骨噪声值为(32.5±5.3)和(32.9±5.1)HU,颈部肌群噪声值分别为(9.2±2.3)和(9.1±2.0)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0.24,P值均〉0.05)。结论与FBP�
- 高军于彤刘志敏刘勇路春兰霍爱华段晓岷
- 关键词:颈椎X线计算机儿童
- 基于CT分型方法的儿童肺结核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儿童肺结核CT特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7月至2014年12月经临床诊断并确诊为肺结核的73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疫苗接种史、接触史及实验室检查等),基于CT分型对其CT特征、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34例患儿中159例(21.7%)为经病原学检测确诊;CT分型中原发性肺结核和气管、支气管结核最多见(365例,50.4%),并发2种及以上类型者次之(199例,27.3%);3岁以下婴幼儿以原发性肺结核和气管、支气管结核多见(189例,26.1%),7~14岁青春期儿童以结核性胸膜炎多见(94例,13.0%);并发肺外结核患者以结核性脑膜炎(109例,34.5%)及肺外播散累及2个及以上器官或组织者(103例,32.6%)最多见。192例(26.2%)患儿并发其他疾病或患有基础疾病。结论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肺结核CT分型不同,且常并发肺外结核;儿童肺结核CT表现有其自身特点及年龄分布特点。
- 王岩赵顺英于彤张宏刘志敏孙记航曾津津彭芸
- 关键词:结核儿童体层摄影扫描仪X线计算机诊断显像
- 56例儿童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脑改变影像学特点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儿颅脑CT和MRI特点及其相关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对56例MMA患儿的常规CT和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1例,女15例,年龄6天~9岁,平均年龄11.6月,30例行MR检查,17例行CT检查,9例行CT和MR检查。收集每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尿有机酸分析确诊。结果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是大脑半球皮层萎缩(34例),脑室扩张(18例),侧脑室旁白质异常(18例),皮层下白质异常(18例),脑白质髓鞘化延迟(14例),胼胝体纤细(9例),小脑萎缩(5例),基底节区异常(5例),颅内主要动脉僵直并分支减少(7例)。11例MMA患儿在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弥散加权像出现异常信号。2例脑影像学表现正常。结论 MMA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表现是非特异的,但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相结合,可以提示MMA,有助于及时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
- 刘玥阴捷彭芸段晓岷刘志敏尹光恒
-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血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儿童
- 心脏低剂量扫描方案在儿童中的应用
- 目的 探讨使用低剂量扫描方案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增强CT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本院自2014年11月~2015年6月拟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60例患儿,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各30例患者,A组为随机抽取...
- 刘志敏宋蕾于彤高军刘勇蒋玲彭芸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相关技术治疗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胸膜瘘一例(附内镜下视频)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相关技术在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胸膜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胸膜瘘的患儿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8岁1个月,因慢性胰腺炎并胰腺胸膜瘘予ERCP治疗。术中取石,见大量蛋白及黏液栓流出,置入支架,尾端位于胰体尾交界胰管瘘口处,术后6 d,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胸膜瘘可引起呼吸道症状,临床需注意鉴别诊断,早期进行ERCP治疗,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对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作用。
- 孟令冬张晓艳吕传凯刘志敏吴捷秦秀敏
-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 儿童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儿童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7例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17例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均表现为肺内实质浸润及液性坏死,9例为单一肺叶受累,8例2个及以上肺叶受累;9例肺内有空腔形成;15例合并胸膜改变。随访中17例肺内实质浸润及液化坏死区范围缩小或者明显吸收,2例局部残留支气管扩张。结论儿童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表现为肺内实质浸润及液性坏死,可有空腔形成及胸腔积液、胸膜增厚。
- 宋蕾彭芸刘志敏曾津津孙国强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深度学习算法优化儿童超低剂量气道CT的可行性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评价利用深度学习重组算法(DLIR)对儿童超低剂量胸部CT大气道的显示能力。方法连续选取17例[平均年龄(6.5±3.0)岁,范围3~12岁]需要复查胸部CT平扫的患儿入组,采用超低剂量CT扫描方案,管电压80 kV(3~6岁)或100 kV(7~12岁),管电流10 mA,转速0.35 s,重组为0.625 mm的50%自适应迭代重组(ASIR-V)图像,低强度DLIR(DL-L),中强度DLIR(DL-M)及高强度DLIR(DL-H)图像,作为观察组图像。患儿3个月内常规低剂量胸部CT作为对照组。采用5分制主观评价气道显示质量(5分最好,3分合格)。客观测量5组图像肺野的CT值及噪声值,统计两组患儿的有效剂量并比较。结果超低剂量组的CTDIvol和有效剂量为(0.07±0.03)mGy及(0.04±0.01)mSv,较低剂量组降低了98%。超低剂量组图像噪声值50%ASIR-V图像为50.6±10.1,DL-L为57.5±11.5,DL-M为52.2±10.8,DL-H为43.2±10.0,较对照组(27.5±8.2)明显增高。主观评价所有大气道评分均高于3分,其中DL-H为(4.7±0.3)分,接近对照组的(4.9±0.1)分。结论使用高强度DLIR优化超低剂量胸部CT的大气道显示,可在降低98%放射剂量的基础上,得到可供满意诊断的气道图像。
- 孙记航高军王帆宁王蓓霍爱华刘志敏彭芸
- 关键词:儿童气管
- 儿童甲状腺病变MRI诊断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儿童甲状腺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临床病理确诊的儿童甲状病变MRI表现。结果 49例甲状腺病变中,单纯甲状腺囊肿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甲状腺腺瘤9例、甲状腺脓肿13例、桥本甲状腺炎2例、甲状腺癌18例,淋巴瘤累及甲状腺3例。MRI表现为甲状腺体积无显著增大或局限性、弥漫性增大,腺体内可见囊性、实性或囊实性混杂结节样信号。良性病变中92.86%(26/28)T1WI信号、100%(28/28)T2WI信号均较恶性病变信号略高。80.95%(17/21)的恶性病变DWI呈中等信号,略低于甲状腺脓肿壁DWI信号、且略高于甲状腺腺瘤信号;15例(15/28,53.57%)良性病变DWI信号较恶性病变略低。恶性病变中转移性淋巴结DWI呈高信号。结论儿童甲状腺病变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DWI序列可协助鉴别良恶性病变。
- 胡迪于彤刘志敏段晓岷
- 关键词:儿童甲状腺肿瘤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