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宏霞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滨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2篇椎管
  • 2篇椎管狭窄
  • 2篇椎管狭窄程度
  • 2篇外伤
  • 2篇外伤性
  • 2篇管径
  • 2篇CT模拟
  • 2篇CT诊断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平面重建
  • 1篇多平面重建技...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流
  • 1篇血流状况
  • 1篇压缩性
  • 1篇压缩性骨折

机构

  • 11篇滨州市中心医...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11篇刘宏霞
  • 7篇孙国超
  • 6篇杨书峥
  • 6篇杨有万
  • 5篇臧任丽
  • 4篇刘爱军
  • 2篇韩璐璐
  • 1篇马建国
  • 1篇张锡海
  • 1篇张海静
  • 1篇董乐
  • 1篇张蓓

传媒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5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模拟外伤性椎管狭窄前管径与椎管狭窄程度的量化指标研究
孙国超杨书峥臧任丽刘宏霞杨有万
外伤性椎管狭窄临床上相当常见,多见于由暴力造成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CT横断面能清晰显示骨性椎管有无受累,并能准确测量出椎管狭窄后管径的大小。以往对椎管各管径的测量也有些相应的研究报道,但都对椎管狭窄程度的判断无可靠的指...
关键词:
关键词:椎管狭窄椎管外伤性管径
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与评价被引量:6
2006年
杨有万刘宏霞臧任丽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CT
肾上腺肿瘤的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评价螺旋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各类肾上腺肿瘤的CT征象,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要求。结果:皮质腺瘤14例,大小、密度中等;皮质腺癌4例,肿块较大不规则,密度不均匀,中心有低密度坏死;嗜铬细胞瘤9例,单侧瘤体较大,平扫密度不均匀,实质部分强化明显;髓质脂肪瘤3例,低密度的脂肪显示是其特征性CT表现;转移瘤5例,多为肺癌转移,肿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不均匀,中等强化;肾上腺囊肿1例,CT值低而均匀,壁薄规则。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分析,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可对其作出定性诊断。
刘宏霞杨有万臧任丽刘爱军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模拟外伤性椎管狭窄前管径与椎管狭窄程度的量化指标研究
2007年
外伤性椎管狭窄在临床上相当常见,多见于由暴力造成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CT检查在外伤性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已无须赘谈,已成为其首选检查方法。CT横断面能够清晰显示骨性椎管有无受累,并能准确测量出椎管狭窄后管径的大小。以往对椎管狭窄后管径的测量也有些相应的研究报道,但都对椎管狭窄程度的判断无可靠的指标参照,所采用的正常人群椎管管径的数值作为参考值。由于个体差异,与病人椎管狭窄前的各径线的数值有很大差异,无法准确作为评估椎管狭窄程度参照数值。
孙国超杨书峥臧任丽刘宏霞杨有万
关键词:椎管狭窄程度CT模拟外伤性管径椎体压缩性骨折
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放射CT血管造影的作用。方法选取冠状动脉疾病行放射CT血管造影的患者50例,经扫描心电门控技术完成钙化结节检查,按1、3mm不同层厚对原始数据重建。结果1mm组检出的钙化斑块数、相关敏感度、检出小钙化斑块数、相关敏感度均高于3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运用心电门控技术对钙化斑块检测时,相较3mm层厚,1mm可有更多钙化斑块检出,特别是小钙化斑块,故对钙化斑块的确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并辅助疾病治疗,是保障患者预后改善的强有力的保障。
杨有万刘宏霞臧任丽
关键词:血管造影冠状动脉疾病
轴内脑肿瘤的CT诊断和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轴内脑肿瘤的CT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滨州市中心医院脑外科共收治66例轴内脑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分析其临床CT诊断价值及诊断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66例患者中胶质瘤、转移瘤、髓母细胞瘤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中胶质瘤发病率为53.O%(53/66),其临床诊断正确率为82.3%(29/35);转移瘤发病率为36.4%(24/66),其临床诊断正确率为95.8%(23/24);髓母细胞瘤发病率为7.6%(5/66),其临床诊断率正确率为100%(5/5),各组间疾病发病率以及疾病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肿瘤位置、肿瘤水肿、占位效应以及强化强度与肿瘤的CT诊断结果具有相关性(P〈0.05),为CT诊断的影响因素。结论脑肿瘤的CT诊断与肿瘤病变的CT特征(如肿瘤的位置、水肿程度、占位效应以及强化强度)以及患者年龄密切相关,临床诊断需要科学严谨的鉴别,防止误诊的发生。
刘爱军刘宏霞董乐
关键词:CT诊断影响因素
增强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进展期胃癌T分期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增强 CT 联合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术前评估进展期胃癌胃壁浸润深度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确诊为进展期胃癌且术前行腹部增强 CT 的患者105例,经薄层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向调整 MPR,显示胃癌最大病变为最佳图像,对重建后的图像对胃癌病灶进行 T 分期,并与术后病理 T 分期相对比。结果病理诊断 T1期9例,T2期23例,T3期46例,T4期27例;增强 CT 联合多向调整 MPR 技术对 T1、T2、T3、T4期诊断的准确率为98.1%、93.3%、86.7%、91.4%。结论采用增强 CT多向调整 MPR 技术可提高胃癌 T 分期诊断的准确性,可以作为一种评估胃癌分期的方法。
杨书峥孙国超刘宏霞
关键词:胃肿瘤T分期多平面重建
基于Couinaud分段多层螺旋CT全肝灌注成像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流状况的评估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基于Couinaud分段多层螺旋CT(MSCT)全肝灌注成像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流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0名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正常肝脏者为对照组。对所有对象行基于Couinaud分段MSCT全肝灌注成像,测量各段灌注参数,将肝硬化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23例)、B级(20例)、C级(7例),与正常组肝脏五叶血流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灌注峰值时间较对照组长[主动脉:(15±4)S比(14±3)S,门静脉:(36±8)s比(29±5)s,脾脏:(27±6)s比(23±5)S]、强化峰值较对照组低[主动脉:(266±54)HU比(272±53)HU,门静脉:(81±31)HU比(91±34)HU,脾脏:(35±15)HU比(51±2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uinaud各段灌注量参数值各不相同,且各段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全肝总灌注量及肝动脉灌注指数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肝脏SⅢ段与SⅦ段每灌注100ml的肝动脉灌注量值分别为(11±5)ml/min、(10±5)ml/min,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各叶门静脉灌注量与全肝总灌注量在观察组A级、B级、C级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门静脉灌注量:尾状叶(58.3±31.2)、(68.7±21.0)、(58.9±30.7)ml/min比(92.7±44.7)ml/min,左外叶(57.6±21.0)、(68.3±20.8)、(58.5±23.8)ml/min比(87.0±34.4)ml/min,左内叶(63.5±23.2)、(73.2±22.1)、(62.1±31.8)ml/min比(84.2±27.3)ml/min,右前叶(69.5±28.5)、(70.7±28.4)、(70.5±27.5)比(91.8±24.1)ml/min,右后叶(56.5±16.8)、(68.1±25.8)、(57.9±15�
孙国超刘宏霞杨书峥韩璐璐张锡海张蓓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CT 及 MRI 成像在初诊食管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 CT 及 MRI 成像在初诊食管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初诊管癌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均自愿接受胸部 CT 及 MRI 检查,观察初诊食管癌病理学结果及其 CT、MRI 特征,比较螺旋 CT、MRI 对食管癌 T 分期及 N 分期的诊断情况。结果200例患者中,包括鳞癌160例,腺癌30例,其它类型10例。病变分期包括 T1期、T2期、T3期、T4期各19例、47例、81例、53例。N0期和 N1期各65例和135例。病变长径10~22(16.5±4.6)mm。CT 及 MRI 均显示食管壁不规则增厚,CT 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 MR 中 T1 WI 呈等或低信号,T2 WI 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坏死部分无强化。在 T1、T2期食管癌诊断中,MRI 的诊断敏感性和正确率更高,与 CT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2,3.89,均P <0.05),在 T3、T4期食管癌的诊断中,MRI 及 CT 的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及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诊断敏感性和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2,3.98,均 P <0.05)。在 N0及 N1期食管癌的诊断中,MRI 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与 CT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23,均 P <0.05)。两种检查方法对 N0及 N1期食管癌诊断特异性及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 及 CT 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诊断敏感度及正确率,与单独应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54,均 P <0.05)。结论MRI 对 T1、T2期及 N0及 N1期食管癌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MRI 及 CT 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敏感度及正确率。
孙国超刘宏霞杨书峥韩璐璐杨有万
关键词:食管肿瘤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
特发性肺大泡综合征的影像诊断
2002年
孙国超刘宏霞张海静刘爱军
关键词:影像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