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喜国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省滦县一中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艺术

主题

  • 3篇宫廷
  • 2篇音乐
  • 2篇乾隆
  • 2篇乾隆朝
  • 2篇宫廷音乐
  • 1篇新唐书
  • 1篇雅乐
  • 1篇音乐研究
  • 1篇杂技
  • 1篇杂技表演
  • 1篇三分损益
  • 1篇三分损益法
  • 1篇散乐
  • 1篇生律
  • 1篇盛世
  • 1篇礼乐
  • 1篇吕氏春秋
  • 1篇马端临
  • 1篇旧唐书
  • 1篇康乾

机构

  • 5篇温州大学
  • 1篇河北省滦县一...

作者

  • 5篇刘喜国
  • 2篇刘玉亭

传媒

  • 1篇天津音乐学院...
  • 1篇学术界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民族音乐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旧唐书》和《新唐书》“乐志”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唐朝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最高峰。对唐代音乐文献的研究,在正史中主要依靠《旧唐书·音乐志》和《新唐书·礼乐志》。通过两者内容的综述比较可以发现:前者偏重于"乐",比较注重音乐品种和音乐史实的叙述,行文简洁;后者倾向于"礼",对礼仪的描述篇幅巨大,论乐的部分较少且认识深刻。
刘喜国
关键词:《旧唐书》《新唐书》
清乾隆朝宫廷修乐背景考
2010年
有清一代的礼乐建设,在乾隆朝达到了高度发展的程度。至此以后,由于清朝国势的衰微,在中国古代奉行几千年的礼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乾隆朝礼乐建设有其深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即"康乾盛世"与努尔哈赤到雍正五朝的礼乐建设,为乾隆进行宫廷音乐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刘玉亭刘喜国
关键词:乾隆宫廷音乐康乾盛世
乾隆宫廷散乐百戏考
2011年
百戏之名由来已久,《唐会要》曰:“散乐历代有之,其名不一,非部伍之声,伶优歌舞、杂奏总谓之百戏。”[1];《清朝文献通考》按语又说:“秦有角抵之戏。汉有鱼龙曼延之戏,而后之踵事增奇诡怪百出,大都声容器数,均非部伍之正,故马端临考以散乐百戏赅之。”[2]可见百戏就是歌舞、杂奏与幻技,也就是今天的杂技表演。散乐百戏肇始于秦汉,在历代宫廷几经流转,常演不衰。到了清代乾隆朝,由于国力强盛,玉字升平,四裔来朝,于是就出现了“鱼龙百戏斗斑斓”川的景象。
刘玉亭刘喜国
关键词:百戏散乐宫廷《唐会要》杂技表演马端临
也谈《吕氏春秋》生律法——对“上生”、“下生”与“为上”、“为下”再认识被引量:1
2009年
《吕氏春秋》记载的生律法,学者们对它的生律次序争议颇多。王光祈、杨荫浏认为"先损后益";陈应时则力主"先益后损";最近,修海林又提出"先损后益""先益后损"两说并存的观点。以上诸家都是从律算或古汉语语法的角度,来解释"上生、下生""为上、为下"这两对术语,因而产生诸多分歧。把律算和《吕氏春秋》所要表达的天文、阴阳、随月用律等文化内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而得出的结论是:"上生、下生"指的都是"方位"即"向上生"和"向下生";"为上"指的是从黄钟律开始(位于"子"辰),阳气上升,"为下"指的是从林钟律开始(位于"未"辰),阳气下降。
刘喜国
关键词:《吕氏春秋》三分损益法
清代乾隆朝宫廷音乐研究
在中国历代王朝礼乐中,乾隆朝宫廷音乐具有鲜明的特征。其表现为:既有儒家礼乐的成分,又包含满族音乐的特征;既参照《乐律全书》模式进行修乐,又批驳朱载堉的音乐理论;既吸收外族音乐,又把满族乐舞置于各族乐舞之首等等。要而言之,...
刘喜国
关键词:乾隆朝宫廷音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