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叶 作品数:61 被引量:283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更多>>
湿热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2007年 李华锋 陈婷 刘红姣 刘叶关键词:致动脉粥样硬化 《临证指南医案》 《内经》 后世医家 叶天士 PBL教学法在中医学专业(实验班)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1 2016年 文章从PBL教学法的内涵入手,介绍了PBL教学法在中医学专业(实验班)的实施应用,总结了大学生在该教学模式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探讨了该教学法在中医学专业低年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孙大中 刘叶关键词:PBL教学 中医学专业 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免疫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通过模拟岭南湿热复合因素造模实现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的构建,并观察蒿芩清胆汤对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单纯病毒感染组(B)、湿热证模型组(C)、蒿芩清胆汤组(D)和阳性药物组(E)。A、B两组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4 d,B组于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C、D、E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4d,同时连续10 d气候箱暴露,6 h/d,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感染病毒后不再置入气候箱。D、E组分别于病毒感染后2 h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 d。D组每日灌胃蒿芩清胆汤水煎浓缩液0.4 ml;E组按70 mg.kg-1.d-1剂量灌胃给予利巴韦林溶液0.4 ml;其余各组均同时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4 d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检测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①与A组相比,B、C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3+CD4+/CD3+CD8+值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E组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1),D、E组CD3+CD4+/CD3+CD8+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②与A组相比,B、C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4值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E组IFN-γ/IL-4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具有多靶点的免疫炎症调节作用。 刘叶 吴智兵 林兴栋 王晓萍 钟嘉熙 林培政关键词:肺炎 湿热证 蒿芩清胆汤 TH1/TH2细胞因子 清养透解合剂联合西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管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清养透解合剂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2例SLE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并设健康体检者12名作为健康组。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同时加用清养透解合剂,每天1剂;对照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同时加用安慰剂,每天1剂,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狼疮活动性评分(SLEDAI)、中医证候积分、泼尼松用量及不良反应;并与健康组比较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LEDA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泼尼松片用量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SLEDA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泼尼松片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与健康组比较血清vWF、sTM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vWF、sTM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养透解合剂联合西药能改善SLE阴虚证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激素用量,明显降低血管损伤因子vWF、sTM的表达,从而减轻血管损伤。 黄钢花 钟嘉熙 刘叶 陈银环 梁雪芬 段红妍 何玉萍 徐秋英 曾征伦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清养透解合剂联合泼尼松片对SLE阴虚证患者Th_1/Th_2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研究清养透解合剂联合泼尼松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阴虚证患者Th1/Th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LE的主要作用环节。方法选择42例2009年8月—2011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门诊及住院SL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另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职工和学生体检健康者12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健康组)。两组均采用口服泼尼松片治疗,剂量根据SLE活动性指数评分及病情调整:重度活动期用40~60mg/d;中度活动期用20~40mg/d,轻度活动期用15~20mg/d;稳定期用小剂量(<15mg/d)治疗;病情稳定1~2周后严格按激素减量法渐次减量。病情复发或合并狼疮肾炎、狼疮脑炎用口服激素难以控制病情时,加用标准环磷酰胺注射液冲击疗法(0.5~1.0g/m2体表面积,每4周1次)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清养透解合剂治疗,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每天1剂,分早晚2次口服。两组均治疗6个月。健康组不予任何治疗措施。治疗前后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12)、Th2类细胞因子(IL-10、IL-4)。结果与健康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L-12、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10、IL-4)升高,Th1/Th2细胞因子比值(IFN-γ/IL-4、IL-12/IL-10)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L-12、IFN-γ)降低、Th2类细胞因子(IL-10、IL-4)降低(P<0.05),Th1/Th2细胞因子比值(IFN-γ/IL-4、IL-12/IL-10)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IL-4降低,IFN-γ/IL-4升高(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养透解合剂联合泼尼松片能改善Th1/Th2细胞群失衡,能减轻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 黄钢花 陈银环 段红妍 刘叶 梁雪芬 何玉萍 文小敏 徐秋英 曾征伦 钟嘉熙关键词:阴虚证 TH1 TH2细胞因子 蒿芩清胆汤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湿热证小鼠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在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探讨蒿芩清胆汤在小鼠机体免疫调节中的信号传导机制,为该药物治疗湿热证打下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培育而成的小鼠(1980年引进我国,简称NTH小鼠)分为正常组8只、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组(单纯病毒感染)8只、复合模型组(高脂饮食+湿热环境+病毒感染)8只、阳性药物组(模型组+病毒唑)8只、蒿芩清胆汤组(模型组+蒿芩清胆汤)8只.计算各组小鼠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TLR2(Toll样受体-2)及NF-κB mRNA(核因子κB-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标本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求出IFN-γ/IL-4比值用于了解机体Th1/Ih2(Th1类与Th2类细胞比值)类细胞的平衡状态.结果 正常组、病毒组、复合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蒿芩清胆汤组小鼠的肺指数分别为(0.79±0.11)%、(1.93±0.38)%、(1.41±0.26)%、(1.10±0.26)%、(1.02±0.16)%;阳性药物组和蒿芩清胆汤组小鼠的肺指数和复合模型组相比均有所减低,有统计学意义(t=0.322,P<0.05).RT-PCR的结果显示,正常组、病毒组、复合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蒿芩清胆汤组TLR2 mRNA的表达分别是0.145±0.017、0.991±0.149、0.903±0.124、0.257±0.032和0.413±0.031;蒿芩清胆汤组、阳性药物组比复合模型组的小鼠低,均有统计学意义(t=0.013,F=73.467,P<0.05).正常组、病毒组、复合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蒿芩清胆汤组NF-κB mRNA的表达分别是0.075±0.015、379±0.019、0.291±0.012、0.169±0.026和0.175±0.033;阳性药物组、蒿芩清胆汤组与复合模型组相比均有所减低(t=0.422,F=112.834,P<0.05).正常组、病毒组、复合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蒿芩清胆汤组小鼠血清中I 潘沅 罗炳德 林培政 刘叶 万为人 郭进强关键词:蒿芩清胆汤 肺炎 病毒性 湿热 浅谈基于名医学术传承工作室建设,促进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切实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工作,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和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于2010年启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项,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采集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 曾征伦 吴智兵 钟嘉熙 林培政 林兴栋 沈强 刘亚敏 彭军 徐秋英 柯立珊 刘叶 葛文华 林长峰关键词:温病学 课程建设 小鼠肝炎病毒温病湿热证模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变化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以MHV-A59和大肠杆菌作为生物致病因子,建立两种小鼠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从Th1/Th2探讨温病湿热证的部分致病机制。方法:①温病湿热证的致病机制:动物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肠菌组,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4、IFN-γ水平;②造模因素在MHV-A59温病湿热证致病机制形成中的地位: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湿热组(肥甘饮食+湿热外环境造模)、病毒组(单纯MHV-A59造模),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4、IFN-γ水平;③清热祛湿类方药的对温病湿热证机制的反证: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A药组(模型组用蒿芩清胆汤治疗)、B药组(模型组用黄连解毒汤治疗)、C药组(模型组用三仁汤治疗),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4、IFN-γ水平。结果:①模型组、肠菌组血清Th1/Th2(IFN-γ/IL-4)比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②病毒因素主要影响到IFN-γ水平,致使模型组Th1/Th2比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A药组Th1/Th2比值明显趋于平衡(P<0.05)。结论:Th1/Th2失衡是温病湿热证共同的致病机制之一,在MHV-A59温病湿热证形成中,MHV-A59因素主导T细胞免疫紊乱,清热祛湿类方药具有不同程度改善Th1/Th2失衡的作用,反证了温病湿热证的上述致病机制。 李华锋 刘叶 林兴栋关键词:温病湿热证 TH1/TH2 清热祛湿法 清热祛湿法抗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观察清热祛湿法对流感病毒所致小鼠病毒性肺炎的作用,通过探讨清热祛湿药物的抗流感病毒免疫调节机制,为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流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观察清热祛湿法体外抗病毒作用及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响.(2) 用FM1株甲1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制作病毒性肺炎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蒿芩清胆汤组、病毒唑对照组,分别用单标法流式细胞仪及ELISA法测定四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哑群((CD3/CD4、CD8)百分比及比值及血清IL-4、IL-18、IFN-γ的含量.结果 清热祛湿法在体外对流感病毒FM1株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均有抑制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病毒唑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蒿芩清胆汤对小鼠感染流感病毒FM1后血中的CD3+CD4+百分比和CD3+CD4+/CD3+CD8+比值下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降低模型小鼠血清TIL-18及IFN-r的值.结论 清热祛湿药物对流感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但不是直接杀死流感病毒,而是一方面通过调整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或CD4+CD4+/CD4+CD8+比值,另一方面通过降低IFN-r、IL-18表达水平,对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异常的细胞免疫反应,调节和加强体液免疫功能,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 高璟 刘叶 王倩 兰琴 倪诚关键词:清热祛湿法 抗流感病毒 IFN-R IL-18 IL-4 温病湿热证与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14年 温病湿热证的病变过程与IL-1、IL-2、IL-4、IL-10、IL-13、IFN-γ、INF-β等炎症因子分泌异常、Th1/Th2免疫细胞平衡功能失衡密切相关;但与Th17/Treg免疫失衡的关系未见报道。因此从Th17/Treg免疫平衡变化的角度动态观察温病湿热证病理变化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 张志明 刘叶 金冬梅关键词:温病湿热证 TH1 TH2 THL7 TR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