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加朴

作品数:20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会议论文
  • 9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水电站
  • 5篇施工技术
  • 4篇梨园水电站
  • 4篇灌浆
  • 3篇蠕滑
  • 3篇中压
  • 3篇锚索
  • 3篇接头管
  • 3篇抗滑
  • 3篇抗滑桩
  • 3篇防渗
  • 3篇防渗墙
  • 3篇变形体
  • 2篇导流
  • 2篇导流明渠
  • 2篇心墙
  • 2篇压力分散型锚...
  • 2篇中接头
  • 2篇土心墙
  • 2篇钻具

机构

  • 20篇中国水电基础...

作者

  • 20篇刘加朴
  • 11篇程林刚
  • 7篇唐静
  • 2篇季海元
  • 2篇曹佳林
  • 2篇肖瑞
  • 1篇黄晓勇
  • 1篇王冰
  • 1篇胡斌
  • 1篇赵明华
  • 1篇陆作海

传媒

  • 5篇水利水电施工
  • 2篇黑龙江水利科...
  • 2篇黄河水利职业...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3
  • 5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中接头管事故处理与预防
在防渗墙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接头管被卡、被埋事故时有发生,本文对如何正确处理与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以实例展开讨论。
刘加朴程林刚唐静
关键词:接头管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中接头管事故处理与预防
在防渗墙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接头管被卡、被埋事故时有发生,本文对如何正确处理与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以实例展开讨论。
刘加朴程林刚唐静
关键词:接头管
降水井在滑坡体治理工程中的施工应用
2012年
金沙江梨园水电站工程导游明渠开挖过程中,右边坡堆积体产生滑移,治理方案中,首先要降低堆积体中地下水位,减少地层中含水量,尤其是滑动面的含水量,对于提高堆积体的稳定性有积极作用,使处于较大位移变形的堆积体降低滑动速率,从而为采用其它止滑措施提供先决条件。
程林刚唐静刘加朴
关键词:梨园水电站导流明渠开挖降水井
淤积型覆盖层河床截流冲刷演示试验研究
碾盘山工程所处河段河床覆盖层为淤积型覆盖层,为保证大江截流时河床覆盖层稳定,防止产生不必要的冲刷,进行了演示试验,为后序施工进行技术储备。
王永福陆作海肖瑞刘加朴
关键词:覆盖层冲刷
文献传递
岩溶地区灌浆技术探析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岩溶地区修建水利水电工程越来越多,岩溶地区建坝,会遇到各种复杂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岩溶地质问题,往往是一个工程成败的关键。本文针对不同的岩溶类型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案,与相关从业者探讨。
黄晓勇刘加朴赵明华
关键词:岩溶灌浆
文献传递
滑坡体治理工程中压力分散型锚索施工技术
金沙江梨园水电站念生垦堆积滑移体总方量约280800m3,为确保导流明渠及导流洞开挖施工安全,决定采取削坡减载和设置抗滑桩、排水洞、拉锚板的措施进行处理;其中2000kN和3000kN级的大深度压力分散型锚索施工能否成功...
刘加朴程林刚
关键词:梨园水电站压力分散型锚索
马延坡蠕滑变形体抗滑桩和锚索施工技术
马延坡位于向家坝水电站右岸,是枢纽工程的核心部位之一,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多处出现过滑移变形,甚至产生了局部塌滑,其原因是马延坡地层面向马延坡沟方向是顺向结构、层状结构边坡,其稳定条件较差,有向马延坡沟产生顺层滑动的可能...
刘加朴
关键词:蠕滑变形体抗滑桩锚索
文献传递
滑坡体治理工程中压力分散型锚杆施工被引量:1
2012年
金沙江梨园水电站念生垦沟堆积滑移体处理,措施之一是采取压力分散型锚索。该堆积体松散,富含地下水,下部基岩破碎,在此地层中进行深度超过60m锚索钻孔难度极大。施工中,经过探索与试验,采用并大面积推广了同心钻具全孔深跟管的成孔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此难题。
刘加朴程林刚
关键词:锚索滑坡治理
马延坡蠕滑变形体抗滑桩和锚索施工技术
马延坡位于向家坝水电站右岸,是枢纽工程的核心部位之一,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多处出现过滑移变形,甚至产生了局部塌滑,其原因是马延坡地层面向马延坡沟方向是顺向结构、层状结构边坡,其稳定条件较差,有向马延坡沟产生顺层滑动的可能...
刘加朴
关键词:蠕滑变形体抗滑桩锚索
黄河西霞院坝基防渗墙“铸管”事故处理与预防被引量:1
2012年
在黄河西霞院反调节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过程中,发生了"铸管"事故。从人为、机械、材料、施工、环境等方面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了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接头管偏离原位置,使其受力发生变化。采取了清除外围包裹混凝土、减少摩擦力、拔起接头管等措施。探讨了今后预防混凝土防渗墙接头管"被铸"或"被卡"事故的措施。
程林刚刘加朴唐静
关键词:反调节水库混凝土防渗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