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来定
- 作品数:17 被引量:222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水培条件下氮浓度对水稻氮素吸收和分蘖发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6
- 1997年
- 本文应用不同氮浓度溶液对早籼稻和晚粳稻代表品种进行水培试验,考察其对分蘖芽的分化发育和分蘖的发生终止的影响。试验表明,茎鞘含氮率与分蘖的关系甚为密切,在含氮率2.7~3.3%时,水稻分蘖正常发生;低于1.3%时,分蘖芽的分化发育就停留在三幼一基期;处在中间状态的含氮率,分蘖芽的分化发育进程滞缓,分蘖的出生时间滞后。同时还明确了氮对分蘖芽和分蘖的影响与深灌水等因素不同,它要通过水稻吸收,形成不同的植株含氮水平,然后再对分蘖芽发生影响。欲采用减少氮素供给的办法来控制分蘖,时间上比深灌水等措施更要有一个提前量。茎鞘氮水平不同,提前量也各异。平均5天左右,茎鞘氮率下降一个百分点。再一个特点是供氮状况改善,能使因缺氮而停留在三幼一基期的芽重新激活,继续分化发育成新的分蘖。此外,还论述了应用氮素对水稻分蘖进行调控的栽培途径。
- 蒋彭炎洪晓富冯来定徐志福方樟法
- 关键词:分蘖芽水稻
- 高产大麦群体指标的探讨
- 1990年
- 大麦是冬季农田种植的重要作物之一,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有一定地位。养植业和啤酒工业的发展,对大麦需求更加迫切。但受耕地面积的限制,增加大麦播种面积有一定限度。因此,提高单产是发展大麦生产最主要途径。本文根据浙北地区,1987~1989年大麦高产模式栽培63块典型田资料,(其中,亩产400公斤以上17块,350~400公斤28块。
- 史济林洪晓富蒋彭炎冯来定葛学信沣根荣
- 关键词:大麦丰产
- 利用^(14)C-葡萄糖研究水稻个体间同化物的运转与分配被引量:7
- 1994年
- 选取早籼、早杂、晚粳和晚杂的代表品种各一个,用14C-葡萄糖作为同化物的供给源,分别通过直播和移栽两种方式,研究群体条件下,水稻各种类型个体(主茎与分蘖、秧田分蘖与本田分蘖、一次分蘖与二次分蘖)之间同化物的运转与分配。结果表明,同化物从一个标记个体向另外非标记个体运转时,皆遵循近距优先、上位优先和强活性优先原则。
- 蒋彭炎洪晓富冯来定马跃芳徐志福倪竹如刘智宏
- 关键词:水稻同化物
- 水稻比叶重与栽培因素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1989年
- 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报告指出,水稻较大的比叶重,能显著地提高单叶的光合效率和群体的净光合生产率。大野义一利用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品种资源,通过301个籼稻品种的比叶重、叶面积等25个植物学特征之间的相关分析,证明了比叶重与净光合生产率的关系最为密切,建议用作选择具有较高光合效率品种的一个指标。
- 蒋彭炎冯来定姚长溪
- 关键词:水稻比叶重栽培因素
- 再生稻前季不同群体的再生力研究被引量:11
- 1990年
- 再生稻的再生季植株是由前季稻桩休眠芽萌发生长而成的,这种萌发成就植株的能力通称再生力。已有研究表明,品种的遗传性,固然是影响再生力的主导因子,然而前季稻株的生育健旺状况和养分含量水平,也能明显地影响再生力。关于后者,前人大多局限于个体水平的研究,从群体水平上来研究其对再生力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本文根据1986~1988年三年的试验结果,就再生稻前季不同的群体水平和醣、氮含量对再生力的影响作进一步的探索。试验设计与方法本试验在浙江省农科院的网室内进行。供试品种1986年为盐籼203,1987、1988年为盐籼5031。试验用直径30厘米的陶土盆钵,内装本院试验场的水稻土。前季分设5级施肥水平。
- 冯来定蒋彭炎
- 关键词:水稻再生稻再生力氮
- 水稻不同群体基数的分蘖利用研究被引量:6
- 1992年
- 分蘖是水稻的固有特性,分蘖的发生是水稻生长与环境条件统一的结果,合理利用分蘖是水稻高产栽培中的重要一环。对水稻分蘖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其中对分蘖的利用存在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水稻分蘖对增产的作用以及不同群体条件下分蘖发生和成穗的关系,以期明确生产上能充分利用分蘖的程度。
- 史济林洪晓富冯来定蒋彭炎
- 关键词:水稻分蘖
- 水稻三高—稳栽培新技术被引量:3
- 1992年
- 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农业大学共图主持的浙江省“七五”重点课题“水稻三高一稳栽培法”研究成果,于1991年1月通过省科委鉴定。水稻“三高一稳”栽培法是在“稀少平”、“穗粒兼顾”等栽培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体说,就是在壮秧早发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后期无效分蘖,进一步提高个体素质,组成高效群体;以大幅度提高成穗率,来稳定高产所需的穗数;以促进产量形成期的光合效率,来提高单位面积实粒数和经济系数,实现高成穗率、高实粒数、高经济系数和稳定高产所需穗数的生育目标。
- 蒋彭炎冯来定史济林洪晓富
- 关键词:水稻栽培
- 控制水稻分蘖的灌水有效深度和时间的研究被引量:8
- 1992年
- 本文对深灌水控制水稻无效分蘖所需的灌水深度和时间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深灌水控制水稻无效分蘖时,首先应注意是掌握在分蘖芽分化发育过程中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期进行;其次是灌水深度须完全淹没欲控分蘖芽所着生节上的母茎叶鞘:再次是每控制一个分蘖芽,处理时间应不少于一个叶龄期。
- 马跃芳蒋彭炎洪晓富冯来定史济林顾宏辉
- 关键词:水稻分蘖灌溉
- 不同寄秧密度对杂交水稻分蘖成穗率的影响被引量:2
- 1994年
- 通过不同寄秧密度对杂交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以及对移栽本田后的生育效应分析,明确在本试 验设计条件下,较稀的寄秧密度,其秧苗单株带蘖多,干物重大,移栽后分蘖成穗率高,LAI大,干物质积累多, 每穗粒数多,从而为高产创造条件。
- 郑寨生张马庆洪定甫冯来定黄洪明
- 关键词:杂交水稻分蘖成穗率
- 低丘红壤稻田氮肥施用技术的研究被引量:2
- 1995年
- 以早籼浙9248、晚籼浙选优3号、晚杂汕优10号和协优46为供试品种,于1991年和1994年在低丘红壤稻田进行氮肥不同施肥时期与用量配比试验。结果表明:低丘红壤稻田在一季总施氮量相同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前期用肥量,增施保花肥、粒肥,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保花肥施用的有效时期在倒三叶露尖-剑叶露尖之间,施用量以总用量的20%~30%为宜,如表现缺肥症状,用量可适当增加;若用量过多时,宜在倒二叶露尖-剑叶露尖和始穗期时分2次进行。施用保花肥、粒肥的增产机理在于提高后期分蘖的成穗率、减少颖花退化,使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增加。
- 洪晓富蒋彭炎徐志福冯来定郑寨生卢昌银黄撮明
- 关键词:低丘红壤稻田氮肥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