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景玲
- 作品数:22 被引量:386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疤痕癌
- 1983年
- 从1939年Friedlich氏及1943年Roessle氏提出疤痕癌的概念以来,引起许多作者的重视(1-4),承认在肺内疤痕基础上可以发生癌的这一事实,也有一些作者(3,5)经过研究观察到在周围型肺癌增长过程中产生疤痕,特别是腺癌,这就涉及到疤痕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问题,本文收集疤痕癌26例,通过X线与病理对照观察研究疤痕癌的X线征象及其病理学基础。
- 李铁一白逸秋冀景玲
- 关键词:X线征象病理
- 35例肺结核的CT误诊分析被引量:72
- 2000年
- 目的 分析 35例肺结核误诊的原因 ,总结肺结核的CT表现。方法 35例误诊病例中男 19例 ,女 16例 ,年龄 18~ 79岁。均做胸部CT平扫 ,由 2位主任医师逐例回顾分析CT片 ,并与病理对照 ,找出误诊原因。结果 35例肺结核误诊为肺癌 2 9例 ,肺炎 4例 ,其他疾病 2例。误诊病例中呈结节及肿块病灶 14例 ,呈肺段、肺叶阴影 19例 ,肺门及纵隔肿块 2例。结论 CT表现不典型。
- 李铁一冀景玲葛立
- 关键词:肺结核误诊CTMRI
- 支气管血管束异常在肺弥漫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7
- 1997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血管束异常对于肺弥漫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72例肺弥漫性病变中,经病理证实15例,其余57例均经临床证实。其中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33例,肺弥漫性实质性病变5例,支气管病变14例,播散性病变20例。全部病例均做了胸部CT常规扫描,少数病例同时做了HRCT扫描,每例均由两位主任医师共同观察。结果:支气管血管束异常征象:(1)支气管血管束变细,主要见于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和慢性支气管炎。(2)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主要见于肺间质性病变及播散性病变,结节病与癌性淋巴管炎多呈串珠状增粗。(3)支气管血管束显示率增加,主要见于毛细支气管炎及播散性病变。结论:支气管血管束异常是肺弥漫性病变的CT征象,占80%,支气管血管束异常无特异性,但呈串珠状增粗多见于结节病及癌性淋巴管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及慢性支气管炎伴弥漫性间质性病变时,参考横膈位置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前者横膈位置正常或升高,后者横膈位置低平。支气管血管束从正常演变到异常,表示病变的发展。
- 李铁一冀景玲
- 关键词:肺疾病间质性肺病支气管血管束CT
- 纵隔肿瘤定性诊断中值得重视的几种X线征象被引量:2
- 1994年
- 通过对21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纵隔肿瘤影像学资料(全部有胸部正、侧位片,89例加作CT扫描,7例加作MRI检查)的分析,讨论了5种对纵隔肿瘤平片定性诊断有价值的X线征象。立舌征提示胸腺瘤;倒置三角形征提示胸内甲状腺;肺尖圆球征提示后纵隔神经源肿瘤;攀藤征见于前纵隔者提示胸腺瘤,见于中纵隔者提示脉管性肿瘤;蛋壳样钙化征见于前纵隔者提示胸腺瘤,见于纵隔中上区者提示胸内甲状腺。
- 陈金城罗良平冀景玲
- 关键词:纵隔肿瘤X线征象CT扫描
- 磨玻璃密度阴影被引量:17
- 1994年
- 本文分析磨玻璃密度阴影共24例,其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10例,慢性支气管炎伴间质纤维化3例,胶原病3例(类风湿、干燥综合征及皮肌炎各1例),癌性淋巴管炎、结节病及细菌性肺炎各2例,过敏性肺泡炎及肺泡蛋白沉着症各1例。磨玻璃密度阴影可见于实质性和间质性病变,磨玻璃密度阴影本身无特异性,中央型磨玻璃密度阴影见于癌性淋巴管炎、结节病及过敏性肺泡炎。外围型磨玻璃密度阴影见于类风湿、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弥漫性磨玻璃密度阴影见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泡蛋白沉着症。在鉴别诊断时应注意小结节、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蜂窝及线影,视哪种成份为主进行鉴别诊断。
- 冀景玲李铁一
- 关键词:肺部阴影X线诊断
- 怎样读X线片
- 1991年
- 病例1(图1)[病历简介]患者男性,46岁。咳嗽多年,近年来胸痛、憋气,劳动后加重。无发热、咯血史,询问其职业为矿工,在井下工作10年。[X 线表现]两肺上野可见椭圆形肿块,形状不规整,两侧对称,呈“八”字形分布,其大小右侧为4.0×2.5厘米,左侧为4.7×2.0厘米,边缘较清楚,密度均匀,肿块周围透明度增高为肺气肿表现(图1),在两肺中下野可见少许散在小结节影。两肺门影增大,密度增高。
- 冀景玲范连春
- 关键词:胸痛食管异物
- 卧位胸片对胸部疾病的诊断价值和限度——附52例X线所见与尸检对照观察
- 1984年
- 卧位胸片常用于危重病人检查,其诊断价值较一般病人更为重要,因为 胸部X线表现有时对于采取积极治疗措施起指导作用(1-4),然而卧位胸片横隔位置升高,心脏呈横位,减少了可视肺野面积,又由于病人不能很好配合,床边照相机器曝光时间较长,影响X线照片质量,因而有时床边胸片对于肺内有无病变或病变性质难以提出肯定性意见,甚至有时把正常肺纹理误认为病灶,本文根据52例卧位胸片X线所见与尸检材料对比,讨论卧位胸片的诊断作用和限度。
- 李铁一冀景玲杨桂芳李淑荣夏思群贺天喜贾绍田周大桂
- 关键词:X线诊断胸部疾病
- 骨缺血坏死动态变化的MRI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作用,分析单侧髋关节症状就诊患者股骨头坏死的MRI表现,从而了解骨缺血坏死的动态变化。方法搜集2001~2014年间,病理证实的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70例,41例患者因单侧髋关节疼痛不适就诊(15例患者左髋疼痛,26例患者右髋疼痛),29例患者因双侧髋关节疼痛不适就诊。均行双侧髋关节MRI检查。结果单侧髋关节疼痛不适就诊41例患者中,25例患者在MRI上出现双侧股骨头异常,16例患者仅在症状侧股骨头出现异常。单侧股骨头受累组与双侧股骨头受累组两组间病变分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233,P=0.013),但两组间患者的发病时间差异无显著性(t=1.794,P=0.080)。41例患者中,19例患者可见股骨头及股骨颈同时受累,22例仅有股骨头受累。股骨颈病变表现为骨髓水肿,股骨头表现主要为"双线征"。股骨头受累组和股骨头并股骨颈受累组两组间病变分期差异有显著性(χ^2=7.587,P=0.006),但两组间患者的发病时间差异无显著性(t=2.009,P=0.053)。股骨颈受累在双侧股骨头受累的患者更常见(χ^2=5.299,P=0.021)。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可先累及单侧股骨头,后累及对侧股骨头。股骨头坏死早期可能没有症状。骨髓水肿是病情进展的潜在信号。无症状髋关节的检查对于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 马强马大庆杨正汉靳二虎冀景玲
- 关键词:股骨头骨缺血坏死磁共振成像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骨梗死CT和MRI影像分析
- 2006年
-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骨梗死的CT、MRI表现,评价这两种影像技术在骨梗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骨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CT表现为骨内高密度圈状或斑片状影,呈地图状,MRI示病灶中心T1WI呈等骨髓脂肪信号,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病灶边缘T1WI呈纡曲的低信号带,T2WI上该带可分为2层,整个病灶呈地图样改变。结论骨梗死有多种表现形式,其诊断需结合临床病史及流行病史,并除外其他疾病。地图样改变为其显著性表现。
- 马强马大庆贺文靳二虎冀景玲陈疆红
- 关键词:骨梗死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 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发现肺结节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9
- 2004年
- 目的 研究降低电流对发现肺结节 ,尤其是直径≤ 5mm结节的影响 ,并观察低剂量CT在胸部初步应用的影像效果。方法 对 6例病理证实为肺内多发结节的尸检离体肺脏制成充气固定的肺标本 ,分别行多层螺旋CT的常规剂量 (130mA)和低剂量CT(5 0、30、10mA)扫描。对 4 0例体检者和 6 0例转移瘤近期复查的患者行低剂量CT(30mA)扫描。记录直径≤ 5mm的结节的数目并判断影像有无伪影。根据诊断的把握度将结节分为肯定是结节、不能确定和肯定不是结节。对 4 0例体检者及 6 0例转移瘤仅评价影像的伪影情况。结果 肺标本研究中 ,低剂量各组 (5 0、30、10mA)的Kappa值为 0 5 15、0 2 4 2、0 15 4。经U检验 ,低剂量 5 0mA组与常规剂量组结节的发现一致性较好。 5 0、30、10mA组的敏感度分别为 88 0 %、78 4 %、75 0 %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98%、94 %、93% ,准确度分别为85 %、73%、6 9%。标本影像仅在 10mA组中 2 1幅 (70 % ,2 1/ 31)图像的椎体旁的肺区见到细小条状伪影。 10 0例病人的影像中仅在 3例的肺尖可见到能影响小结节发现的条状伪影。结论 低剂量CT有望提高肺癌的早期发现。低剂量 5 0mA组对直径≤ 5mm的结节能可靠发现。研究显示 30mA可得到满意的影像质量。有条件者应开展低剂量CT筛查肺癌。
- 吴晓华马大庆张忠嘉冀景玲张岩松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肺结节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