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永君
- 作品数:9 被引量:117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总务处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两系杂交水稻种子贮藏后的纯度鉴定被引量:1
- 2008年
- 采用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研究了经不同贮藏时期的两系杂交水稻F1种子中父本特征蛋白质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贮藏了0~12个月的F1种子中父本特征蛋白质带依然清晰,而贮藏了18个月后,部分F1种子中的父本特征蛋白质带变得模糊。所以,贮藏一年以内的F1种子还能用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鉴定纯度,而贮藏18个月以上的F1种子则不能继续用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鉴定纯度。
- 严敏赵延明倪永君王晓峰
-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
-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9年
- 在大田条件下设4个处理:传统耕作(CT)、还田免耕(NT1)、整秆覆盖免耕(NT2)、还田深松免耕(NTS),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返青后,保护性耕作0.20cm土壤容重低于传统处理,有机质含量、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高于传统处理,但20~40cm土壤养分各项指标除NTS表现与0~20cm相同趋势外,NT1和NT2有减小趋势。保护性耕作最终提高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但降低了公顷穗数,比传统耕作减少240万/hm^2,产量表现:NTS〉CT〉NT2〉NT1。表明,土壤深松技术与秸秆还田相结合,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土壤耕层和耕层以下土壤理化性状,发挥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潜力。
- 王靖林琪倪永君刘义国王明锦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土壤理化性状冬小麦
- 氮磷钾肥配施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7
- 2008年
- 合理施肥能明显改善大豆生长状况并提高产量,但山东地区大豆生产中不施肥、肥料施用配比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为了探明该地区大豆高产施肥中氮磷钾最佳配比用量,通过大田试验,采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和亚有限大豆品种辽豆11,研究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大豆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生长过程中,植株地上部干物质不断增加,植株各部分之间干物质分配比例呈动态变化;不同处理N、P2O5和K2O的累积量之间及与干物质的积累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大豆对N、P2O5、K2O吸收比例为2.89:1.00:1.75;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各施肥处理产量较不施肥处理增产27.9%~43.2%;大豆高产最佳吧料配比用量N50.0kg·hm^-2,P2O5 105.0kg·hm^-2,K2O 90.0kg·hm^-2和3种肥料施用比例N:P2O5:K2O=1:2.1:1.8可作为该地区大豆生产氮磷钾肥配施参考依据。
- 王政高瑞凤李文香倪永君姜德锋
- 关键词:大豆氮肥磷肥钾肥
- 三阶段减压条件下绿芦笋采后老化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以常压冷藏为对照,通过对绿芦笋质构、细胞壁组分及相关酶活性的分析与细胞结构的观察,探讨绿芦笋采后的老化机制,研究三阶段减压贮藏对绿芦笋采后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芦笋采后的老化在质地上表现为剪切强度和破皮强度的增大;在化学组成上表现为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增加;在细胞结构上表现为维管束的长大和大导管的形成。而细胞结构方面的变化是绿芦笋采后老化的本质。三阶段真空减压保鲜工艺因可明显抑制维管束的长大与大导管的形成,因而能有效抑制绿芦笋老化。
- 李文香倪永君王成荣王世清张慜
- 关键词:绿芦笋维管束导管
- 莱阳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被引量:3
- 2008年
- 在深入分析莱阳市农村和农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应用构建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农业科技、农业生产水平、社会发展、农民生活等方面主体指标和21项个体指标进行莱阳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测评与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莱阳市农业现代化已迈入初步发展阶段。
- 李翠芹李旭霖倪永君
-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层次分析法
- 氮磷钾肥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4
- 2008年
- 为了探明大豆高产施肥中氮磷钾最佳配比用量,采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通过肥料效应函数拟合,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大豆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用能够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各施肥处理产量较不施肥处理增产27.9%~43.2%,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3种肥料对大豆产量的效应函数拟合性较好,可作为大豆施肥依据。综合3类7种肥料效应函数,大豆高产推荐施肥量为:N51.0kg/hm^2、P20,127.1kg/hm^2、K2O84.8kg/hm^2,即肥料用量比例为:N:P2O5:K2O=1:2.49:1.66。
- 王政高瑞凤姜涛倪永君姜德锋
- 关键词:大豆肥料
- 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3
- 2009年
- 为给胶东地区旱地保护性耕作提供技术依据,设置传统耕作(CT)、还田免耕(NT1)、整秆还田免耕(NT2)和还田深松免耕(NTS)4个耕作方式,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小麦花后叶面积指数及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明显高于CT处理,且高值持续时间长,有利于光合功能期的延长,增强了籽粒灌浆速率,最终提高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其中NTS处理表现最好,但保护性耕作降低了公顷穗数,比传统耕作减少240万/ha,产量表现:NTS>CT>NT2>NT1,说明土壤深松与秸秆还田相结合是该地区旱地冬小麦最适宜的耕作方式。
- 王靖林琪倪永君刘义国王炳军
- 关键词:冬小麦旱地保护性耕作光合特性
-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9年
- 为了解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在山东胶东地区旱地设置传统耕作(CT)、还田免耕(NT1)、整秆覆盖免耕(NT2)、深松还田(NTS)4个不同耕作模式,测定和分析了各模式下冬小麦籽粒基本品质性状、淀粉糊化特性、面团吹泡指标、稠度指标和拉伸仪参数。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能改善小麦籽粒品质。在3个保护耕作模式中,NT1和NT2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没有影响,但可改善面筋质量、加工品质及面团弹性,NT2还有利于改善小麦面团拉伸特性;NTS则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改善面条蒸煮品质、加工品质、口感及面团拉伸特性,但降低了延伸性。综合各品质性状表现,以NTS最优,NT2和NT1次之。
- 王靖林琪倪永君刘义国
- 关键词:冬小麦保护性耕作籽粒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