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新瑜

作品数:35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磁共振
  • 7篇成像
  • 6篇MRI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低场
  • 4篇肿瘤
  • 4篇X线诊断
  • 4篇超低场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造影
  • 3篇NMR
  • 3篇X线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颅内
  • 2篇老年
  • 2篇CT
  • 2篇MRI表现
  • 2篇病变

机构

  • 19篇复旦大学
  • 6篇上海第一医学...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浙江医院
  • 1篇安徽省淮南朝...

作者

  • 28篇倪新瑜
  • 6篇嵇鸣
  • 5篇潘颂华
  • 4篇孙兮文
  • 3篇陈星荣
  • 2篇王臣
  • 2篇成德
  • 2篇林贵
  • 1篇杨德泰
  • 1篇沈海敏
  • 1篇罗子燕
  • 1篇陈素珍
  • 1篇朱凤
  • 1篇王赞舜
  • 1篇付美娜
  • 1篇吴付仁
  • 1篇杨佳琪
  • 1篇陈连红
  • 1篇顾芹
  • 1篇叶春涛

传媒

  • 4篇上海医学影像
  • 4篇上海医学
  • 4篇CT理论与应...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医疗装备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神经科学
  • 1篇临床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03
  • 4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3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89
  • 1篇1985
  • 1篇1984
  • 3篇1982
  • 1篇198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柱脊索瘤的X线诊断(附22例分析)
1982年
本文分析了22例脊柱脊索瘤(骶尾椎14例,胸椎4例,腰椎3例,颈椎1例)的X线表现,其中以骨质改变(包括溶骨性破坏、骨膨胀变形、骨质增生硬化、压迫性骨质吸收等),软组织肿块,肿瘤内钙化为多,少数可见到椎管占位和椎间隙的改变。文中就检查方法、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作了讨论,并提出骶尾椎脊索瘤的特征性X线表现。
蔡佩武王恭宪倪新瑜林贵
关键词:脊索瘤尾椎脊柱椎体软组织肿块
腹部超低磁场磁共振胃肠道充液利弊的探讨
1993年
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100例腹部ULF—MRI检查,阐述胃肠道人为充盈准备和不准备,与使用弹力腹带紧裹季肋部等措施,对图像分析的利弊关系。介绍了所用设备、方法、资料和结果。用不同内含的水模(白开水、铁剂、牛奶等),寻得信号规律,与临床实践比较,讨论三种液体作为人为充盈液的优缺点,有利于正确判别组织,有利于临床诊断。
陈素珍倪新瑜魏敏
关键词:白开水铁剂牛奶腹部检查
试管婴儿生命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2001年
20世纪末 ,中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ART)发展迅速。在胚胎医学、生殖医学、计划生育等学科的共同努力下 ,试管婴儿技术 (IVF- ET)的研究相继报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西太区提出的《健康新地平线》概念 ,关注试管婴儿 (IVF)婴儿期的健康 ,通过一对孪生试管婴儿生命保护的实践 ,展开了试管婴儿发育监测与健康干预的意义 ;试管婴儿生命保护是儿科医师的新课题 ;多学科的携手有利于试管婴儿的健康 。
沃乐柳陈连红何琳倪新瑜汪芳润
关键词:试管婴儿发育监测健康干预
直接放大连续脑血管造影对颅内肿瘤和血管性病变的诊断
1984年
直接放大连续脑血管造影国外已有报导(1~5),国内未见类似报导。现将我们一年来共100例的经验和体会报导如下。资料和方法100例中脑肿瘤73例。
张世毓陈星荣张蔷荪倪新瑜
关键词:颅内肿瘤血管性病变
维护保养超低磁场共振扫描装置的经验和体会
1992年
一、序言磁共振扫描装置是一项综合性高科技成果。它能实现全身各部分的扫描诊断检查。是80年代医疗诊断技术的新成果。虽然磁共振扫描装置还在不断完善提高,高低场扫描装置的诊断效果也各有千秋,而超低场扫描装置在全身扫描诊断中也能发挥一定作用。四年多来的临床应用,统计开机率可达95%以上,解决了一定的临床诊断问题。
成德倪新瑜
关键词:磁共振扫描
颅内硬膜下血肿的磁共振成像诊断被引量:1
1993年
磁共振成象(MRI)诊断颅内硬膜下血肿具有一定敏感性和准确性。回顾性总结经超低场 MR 检查(简称 ULF-MR),资料完整的50例,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50例中男38人,女12人,年龄22至84岁,平均59岁。28例单发,22例多发。
潘颂华倪新瑜周慕莲
关键词:颅内血肿NMR成像
超低场MRI诊断腰椎间盘病变的价值与限度
1992年
本文以35例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病变为基础,回顾性对照分析超低场 MRI 结果和手术所见,并与腰椎平片和椎管膜外碘中造影进行比较,从而了解超低场 MRI 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和限度。结论为超低场 MRI 诊断椎间盘突出.髓核变性和(或)膨出,黄韧带肥厚等价值较高,与手术所见完全相符。唯因超低场 MRI 信噪比低,T_1相横断面空间分辨率亦低,影响椎管内组织间细节的辨别而不能满意显示椎管内髓核逸入蛛网膜下腔,肉牙组织修复粘连等组织内容物。对估价侧隐窝狭窄,小关节突骨质增生.韧带和髓细微钙化等亦不及 X-CT 横断面清晰。综上情况,我们认为对腰椎间盘病变诊断,宜先拍腰骶椎 X 线平片,用超低场 MRI 查出盘突,变性等病变,如有必要再对某时空节段做 X-CT 检查,可使术前诊断更为完善。
倪新瑜潘硕华杨志良陈兴元叶秀兰
关键词:腰椎间盘病变
长骨转移性肿瘤的MRI表现
2000年
目的:探讨长管状骨转移性肿瘤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长管状骨转移性肿瘤17例(共23骨受犯)的MRI表现,并和X线平片相对照。所有MRI设备为场强1.5Tesla的Magnetom vision。结果:长管状骨近侧干骺端是高发区(17/23)。骨破坏有三种类型:虫蚀样(7/23)、结节样(11/23)和肿块样(5/23)。大多数病灶的信号强度不均匀(19/23),T1WI多为不均匀低信号(15/23),T2WI和STIR则多为不均匀高信号(13/23)。其他MRI表现:水肿(12/23),软组织肿块(7/23),关节受犯(7/23)和血管改变(2/23)等。结论:MRI对长管状骨转移性肿瘤所造成的骨髓和周围软组织的变化十分敏感,所以它对长管状骨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潘颂华孙兮文倪新瑜
关键词:MRI长管状骨转移性肿瘤
ULF-MRI诊断脊柱脊索瘤
1995年
本文总结了脊柱脊索瘤的超低场磁共振ULF—MRI表现.6例脊柱脊索瘤,所有病例均有软组织肿块,椎体破坏、椎管破坏。病变在T1W显示低或等信号,T2显示高信号.T2显示肿块及骨破坏比T1W更清楚。一些形态正常但实际已被肿瘤浸润的椎体在T2W中显示出来。矢状面T1W对椎管破坏显示清楚.脊索瘤容易累及骶尾椎,40~70岁好发.男性多见.软组织肿块、骨破坏、椎管受侵较常见,大多数病灶呈长T1长T2改变.MR对骨小梁破坏及肿瘤内钙化显示较差,但显示肿瘤软组织肿块成份和脊髓十分优越。ULP-MRI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嵇鸣倪新瑜
关键词:病变肿瘤
MRI在前列腺癌局部分期诊断中的价值
2001年
目的 探索前列腺癌早期MRI表现及局部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64例原发前列腺恶性肿瘤,对照病理、临床资料,分析MRI影像特征和局部分期情况。结果 肿瘤的MRI检出率93.8%(60/64),分期诊断(依照Whitmore-Jewelt分法)正确率占86.2%(56/644)。早期(B期)包膜下局限灶(如<1.5cm结节或肿块)占37.5%(24/64),诊断包膜侵犯并突破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8.6%、100%和93.8%。结论 MRI在前列腺检查中,具有早期诊断和准确局部分期的重要价值。
潘颂华孙兮文倪新瑜叶春涛宋健达林兴郑晓春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前列腺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