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攀
- 作品数:14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某市疾控机构环境相关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人力资源配置现况
- 2009年
- [目的]了解环境相关疾病预防与控制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为制定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相关疾病防制的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和现况研究方法调查某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相关疾病防制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其公共卫生职能执行情况。[结果]某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环境相关疾病防制的专业人员共118人(其中31.36%为兼职人员),年龄(37.95±9.01)岁。全市人口中环境相关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人员拥有率为1.92人/10万。专业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占50.8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9.32%;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人数的比例约为1:6:2:2。中级职称以上占61.02%;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比例为2:5:4。另外,过去5年有15.71%本科以上学历和(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调离了本岗位。该地区公共卫生职能落实程度为40%~60%。[结论]该地区从事环境相关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专职人员明显偏少,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能有所削弱。建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合理配置环境相关疾病防制的人力资源。
- 杨海兵贾秋放华一江陆学奎倪攀吕建中柴金荣周欣
- 关键词:人力资源
- 太湖地区区域供水后水质监测策略探讨
- 2014年
- 目的通过分析2008—2012年某市水质监测数据,探讨区域供水后水质监测策略,保障饮用水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该地区以太湖水为水源区域供水水质监测结果,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 5年共监测水样1 780份,样品不合格率为6.1%,其中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分别为2.7%和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56,P=0.000);水样不合格率呈年度和季度分布差异,当前较以往显著降低(χ2=40.078,P=0.000),第三季度显著高于其他季度(χ2=10.215,P=0.017);检测项目项次不合格率为0.33%;以微生物指标为主,细菌总数不合格率为2.9%;其次是毒理指标,其中铝、二氯一溴甲烷和一氯二溴甲烷均为2.5%。结论目前该市以太湖为水源的区域供水水质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与区域供水相适宜的饮用水监测策略对于保障区域性饮用水安全非常关键,应体现系统性、连续性、共享性、网络化、预测和预警以及可持续性,以确保饮用水安全。
- 倪川明杨海兵倪攀陆颂文葛锡泳吕建中梁炜华一江陆学奎
- 关键词:区域供水监测数据
- 苏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为农村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5个县级市71个供水监测点(地面水65个、地下水6个)的水质进行监测,并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苏州地区农村饮用水丰水期样品合格率为88.7%,显著高于枯水期样品合格率(62.8%,p=0.001);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游离余氯和浑浊度。结论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推广区域供水的经验并扩大区域供水范围,同时加强已实施区域供水地区含氯消毒剂设施的日常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转。
- 倪攀梁炜杨海兵高歌
-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区域供水
- 环境疾病防制经费投入与职能落实程度分析
- 2010年
- 贾秋放杨海兵华一江陆学奎梁炜倪攀吕建中柴金荣陆颂文
- 关键词:环境问题公共职能疾病防制疾病预防环境污染
- 苏州地区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掌握苏州地区城镇与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及水质指标自然本底值,为建立健全城乡生活饮用水质监测网络提供依据。方法按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中《水样的采集与保存》,于2010年丰水期在沿长江和环太湖等典型地区采集城镇和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出厂水水样,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水质全项目检测分析。结果 2010年丰水期苏州地区城乡饮用水主要不合格指标为铝和三氯乙醛,主要理化常规指标铅、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铝、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等本底值,分别为0.0014、0.62、1.21、0.0046、0.17、48.6、70.0、288.3、118.1、1.44 mg/L。结论苏州沿长江和环太湖等典型地区城乡饮用水水质指标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水质要求,能够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及社会发展需求。
- 倪攀华一江杨海兵吕建中梁炜陆颂文
- 关键词:饮用水水质
- 苏州市恶性肿瘤日死亡率与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关系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大气主要污染物对居民恶性肿瘤日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2007年苏州地区恶性肿瘤日死亡人数和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以及一氧化碳(CO)等污染物日平均浓度,经时间序列法平稳化后,再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相关性和确定性分析。[结果](1)该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日死亡率与7天前(lag7)的大气中SO2、NO2及当日(lag0)PM10平均浓度存在相关(P<0.05),其中SO2和PM10每升高10μg/m3,恶性肿瘤死亡的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04(1.003~1.006,P<0.01)和1.001(1.000~1.002,P<0.05),日死亡率分别上升0.44%(0.29%~0.60%)和0.10%(0.01%~0.19%);而NO2则呈负相关(P<0.01)。(2)居民恶性肿瘤日死亡率与大气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存在线性回归(P<0.05),回归方程为:y=4.985+3.963[SO2]-2.878[NO2]+0.577[PM10];模型预测的结果比较准确。(3)自变量SO2浓度标化后的偏回归系数为0.392,对应变量恶性肿瘤日死亡率的影响最大。[结论]该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日死亡率与大气中SO2和PM10日平均水平呈正相关,与NO2则呈负相关;控制该地区SO2的污染水平可能有利于降低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
- 杨海兵葛明洪梅贾秋放华一江倪攀陆学奎陆颂文
- 关键词:恶性肿瘤污染物
- 影响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生长的环境因素探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影响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生长的环境因素。方法按标准方法调查冷却塔周围环境因素、检测冷却水中理化和微生物指标,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和2009年冷却塔池水中军团菌检出率均高达76%,2年均检出军团菌的冷却塔占78.9%;公共场所淋浴水、水箱水及自来水中军团菌检出率分别为46.5%、73.7%和69.0%。军团菌的生长与季节温度和集中空调使用年限有关(P=0.043),另外冷却水的混浊度亦对军团菌的生长产生一定影响。结论该地区公共场所冷却水等水体中军团菌污染严重;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季节温度、空调使用年限及浊度等。
- 杨海兵张梦寒贾秋放华一江倪攀沈洁张秀珍周连陈晓东
- 关键词:冷却水嗜肺军团菌环境因素
- 苏州市2007-2009年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掌握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法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于2007~2009年对10个游泳池水质进行每周一次的采样检测。结果池水温度、尿素、游离性余氯、PH值、细菌总数的合格率分别为9.4%、71.6%、88.6%、91.6%、93.6%,室内池水质好于室外池,成人池尿素合格率高于儿童池。结论游泳场所水质存在一定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 陆学奎倪攀杨海兵吕建中
- 关键词:游泳场所水质指标合格率
- 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调查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 ,为降低早产儿发生率、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拱依据。 【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将 32 1例早产病例与同一医院出生的足月产例对照作 1∶1配比 ,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早产的危险因素有妊娠期特发性胆淤症、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和脐带打结 ;定期的产前保健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早产与胆淤症、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和脐带打结有关。
- 袁萍曾明华罗红裔倪攀
- 关键词:早产病例对照研究
- 低污染区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与大气污染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低污染地区大气污染物对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制定研究方案,收集2002年至2007年某地区心脑血管病日死亡人数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日平均浓度,经时间序列平稳化后,再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相关性和确定性分析。结果:(1)该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以及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其中SO2、NO2、CO每升高10μg/m3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RR)增加,分别为1.056(95%CI:1.049~1.064)、1.010(95%CI:1.002~1.018)和1.001(95%CI:1.000~1.001),而PM10则呈显著负相关(P=0.00)。(2)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存在线性回归(P<0.05),SO2浓度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最大。结论:该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与大气中SO2、NO2和CO呈正相关,存在线性回归,其中尤以SO2的影响最大。
- 杨海兵葛明洪梅贾秋放华一江倪攀陆学奎陆颂文
-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