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瑛
- 作品数:38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73在小儿血管瘤组织中表达的定量分析及其意义
- 2003年
- 为探讨 p73蛋白在小儿血管瘤组织中的定量表达及其意义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 40例血管瘤组织和 2 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 p73基因的定量表达。结果显示 ,在增生期血管瘤、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之间 ,p73蛋白免疫组化阳性反应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 6.40 8± 2 .15 1、1.0 73± 0 .5 16、0 .95 3± 0 .12 0 ,增生期血管瘤与退化期血管瘤、正常皮肤组分别相比 ,p73阳性表达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而消退期血管瘤与正常皮肤组之间 ,p73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 陈志雄陕声国张端莲刘涓崔冶建余瑛
- 关键词:血管瘤小儿P7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 血管瘤组织中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Bcl 2与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对临床收集的49例血管瘤标本(包括增生期血管瘤27例,退化期血管瘤22例)以及正常皮肤对照 5 例进行 Bcl 2 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发现Bcl 2在血管瘤增生期的表达高于退化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Bcl 2 可能在血管瘤的内皮细胞的异常过度增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李红张端莲陕声国余瑛熊彦娥尹芳余方
- 关键词:血管瘤BCL-2原位杂交
- C-met癌基因与血管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 2004年
- 为探讨原癌基因 C-met在血管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 C-met的表达水平 ,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 C-met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结果显示 ,C-met在上述三组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 C-met表达水产平高于退化期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何勇张端莲陕声国杨勇余瑛
- 关键词:C-MET癌基因血管瘤免疫组织化学
- 血管瘤中cyclin D1和p27表达的平均光密度的比较
-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1996-2001年皮肤血管瘤存档蜡块49例,HE染色后根据组织结构对材料进行分期,另取5例瘤旁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lin D1和p27,采用HPIAs一100...
- 沈鹏陕声国张端莲余瑛
- 关键词:平均光密度P27
- 文献传递
- c-Myc在人皮肤血管瘤不同时期的表达及意义
- 2005年
- 目的探讨c-myc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myc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时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c-myc染色的阳性面积率和平均光密度。结果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c-my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退化期与正常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myc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myc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在血管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陈辉陕声国任军张端莲余瑛
- 关键词:血管瘤C-MYC
- 血管形成及病理演变机制的研究
- 张端莲陕声国刘昱周乾毅武静文余瑛杨勇李红熊燕娥雷水生刘涓陈志熊
- 该项目采用了组织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血管瘤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管肿瘤血管形成癌发生细胞因子病理
- Bax在人皮肤血管瘤不同时期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Bax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 P法 )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Bax的表达水平 ,并结合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表达Bax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Bax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结果 Bax在上述三组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Bax在血管瘤退化期的表达高于增生期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Bax表达水平高于增生期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Bax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P <0 0 5 )。结论 Bax于血管瘤增生晚期就开始表达 ;至血管瘤退化期 ,Bax的表达达到高峰。这提示Bax这种促进细胞凋亡的蛋白参与血管瘤的增生与退化过程 ,Bax可能是引起血管瘤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 余瑛张端莲陕声国李蓓芸邹祖玉王敏杨勇刘昱熊彦娥李红武
- 关键词:血管瘤BAX细胞凋亡
- 皮肤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指数比较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和凋亡状态与皮肤血管瘤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方法 :依据Mulliken的分类标准收集临床手术切除的皮肤血管瘤标本 4 0例及皮肤血管瘤周围正常皮肤组织 2 0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技术 (TdT 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法 ) ,检测 4 0例不同时期婴幼儿皮肤血管瘤及 2 0例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状态 ,并对凋亡和增殖细胞的阳性细胞数进行计数。结果 :4 0例皮肤血管瘤标本中有增生期 2 0例 ,退化期 2 0例。 2 0例增生期皮肤血管瘤平均增殖指数、平均凋亡指数及平均凋亡指数与平均增殖指数之比与 2 0例退化期皮肤血管瘤平均增殖指数、平均凋亡指数及平均凋亡指数与平均增殖指数之比比较 ,经配对t检验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增生期皮肤血管瘤平均增殖指数、平均凋亡指数及平均凋亡指数与平均增殖指数之比与正常皮肤血管瘤平均增殖指数、平均凋亡指数及平均凋亡指数与平均增殖指数之比比较 ,经配对t检验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血管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和凋亡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和退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血管瘤发生。
- 雷水生陕声国张端莲朱晓琴陕光余瑛熊颜娥李红
- 关键词:皮肤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
- 雌激素受体与组织蛋白酶D在皮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与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在皮肤血管瘤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HE染色法对临床皮肤血管瘤标本进行分类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0例不同时期婴幼儿各类皮肤血管瘤及 2 0例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内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ER)与CathepsinD的表达。 结果 :在皮肤血管瘤增生期及退化期中 ,ER及CathepsinD均有较高表达 ;在皮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中 ,ER和CathepsinD表达极弱。 结论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在组织学上有较大区别。雌激素可以通ER促进血管瘤的病理发展 ,同时也增强CathepsinD的表达 ,对血管瘤的病理发展发挥作用。雌激素对血管畸形没有作用。
- 陈志雄张端莲陕声国刘昱杨勇余瑛陕光唐甜熊燕娥李红
- 关键词:血管瘤血管畸形雌激素受体组织蛋白酶D
- 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与妊娠的关系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与妊娠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 4 2例适合作ICSI手术的不孕妇女 ,其中由于男性少精及无精的 2 1例 ,男性免疫性不孕 6例 ,女性免疫性不孕 7例 ,男女双方免疫性不孕 8例。根据妊娠情况 ,将其分为妊娠组 (18例 )、非妊娠组 (2 4例 )。通过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率。结果 :妊娠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为 0 .17± 0 .0 2 ,显著低于非妊娠组 0 .36± 0 .0 3,P <0 .0 5。妊娠组bax阳性率为 0 .33± 0 .0 2显著低于非妊娠组 0 .6 6± 0 .0 4 ,P <0 .0 5。结论 :卵巢内卵丘颗粒细胞凋亡状态和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与胚胎质量有直接的关系 。
- 黄晓卉张端莲张昌军杨勇余瑛陕光熊颜娥李红
- 关键词:卵巢颗粒细胞相关蛋白BAX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