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立媛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预后
  • 3篇甲状腺
  • 2篇游离移植修复
  • 2篇手术疗效
  • 2篇术后
  • 2篇术后缺损
  • 2篇缺损
  • 2篇肿瘤
  • 2篇颌面
  • 2篇颌面外科
  • 2篇颌面外科手术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细胞
  • 2篇下咽
  • 2篇腺癌
  • 2篇疗效
  • 2篇鳞癌
  • 2篇淋巴

机构

  • 10篇河南省肿瘤医...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2篇代立媛
  • 8篇罗瑞华
  • 7篇崔萌
  • 5篇刘善廷
  • 5篇杜伟
  • 4篇吴俊福
  • 4篇齐金星
  • 3篇娄卫华
  • 3篇张旭
  • 2篇李刚
  • 2篇王晶晶
  • 2篇李鹏
  • 2篇袁军辉
  • 2篇陈德峰
  • 1篇冯露
  • 1篇张松涛
  • 1篇赵铭
  • 1篇王吉恒

传媒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2
  • 2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削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削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口腔科舌鳞状细胞癌患者28例,采用舌癌根治术后联合削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造成的舌缺损,并对治疗效果和舌功能恢复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28例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再造舌体及舌根部形态恢复正常,供受区创口均一期愈合,下肢运动感觉功能无障碍。经术后随诊,所有患者修复后舌形态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舌癌联合根治术造成的舌缺损,应用削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的临床效果较好,重建后的舌功能恢复也较为理想。
罗瑞华齐金星赵铭刘善廷杜伟代立媛崔萌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移植舌癌术后缺损
一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用带夹持单元的肿瘤切除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用带夹持单元的肿瘤切除器,包括呈框架形结构的底座、支撑架、肿瘤切除器本体、连接框、安装块、撑开板和夹持机构,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端,所述肿瘤切除器本体用于对肿瘤进行切除,所述连接框...
方其根王晶晶袁军辉张旭代立媛陈德峰李鹏金秋风罗瑞华
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头颈部EMP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34~74岁。病变部位位于鼻腔3例,鼻咽部2例,喉部2例,鼻窦1例,口咽部1例,颈部淋巴结1例。根据肿瘤病变范围,能彻底切除(切缘阴性)的首选彻底切除,不能彻底切除的行术后放疗或者单纯放疗。分析EMP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局部阻塞症状及局限性包块。所有患者病理均证实为单克隆浆细胞病变,骨髓穿刺均未发现异常,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其他病灶。10例患者中,5例接受手术治疗,3例单纯放疗,2例同时接受了手术和放疗。随访时间为16~12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2个月。在随访期间,5例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无局部复发及进展,1例单纯放疗患者及1例术后放疗患者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1例术后给予放疗的患者,7年后复发,再次给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个月无复发。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迹象。结论头颈部EMP预后好,对于可彻底切除的病变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吴俊福代立媛崔萌李刚冯露罗瑞华杜伟刘善廷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髓外浆细胞瘤预后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52例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OSAHS的临床资料,43例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患儿行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4例鼻中隔偏曲患儿局部麻醉下鼻内窥镜下行矫正术。2例鼻中隔偏曲伴过敏性鼻炎患儿局部麻醉下鼻内窥镜下行矫正术,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3例后鼻孔息肉患儿鼻内窥镜下行息肉摘除术。结果44例术后主要表现完全消失,8例缓解,无手术并发症。随访0.5a,2例复发,3例缓解,余47例无复发。结论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是引起儿童OSAHS的主要原因,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是治疗儿童OSAHS的有效方法。
代立媛娄卫华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儿童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疗效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手术疗效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根据中央区淋巴结有无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因素的差异。同时,分析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8年,所有患者均健在。术后10例出现伴有口周或肢端麻木等症状的低钙血症,4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3例患者术后2年内发现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在术后131I扫描中发现有肺转移。转移组患者年龄显著低于无转移组(P<0.05),肿瘤大小、被膜外侵犯比例和肿瘤位于上极比例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一种有效治疗PTMC患者的方法;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块位于上极和侵犯被膜外组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罗瑞华代立媛崔萌齐金星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
腮腺区面神经鞘瘤12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腮腺区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例腮腺区面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3~72岁。12例患者均以腮腺区肿块为主诉就诊,其中4例患者有局部不适和疼痛感,6例患者在触诊时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超声检查8例表现为腮腺区实性肿块,4例表现为混合性肿块。分析总结治疗方式、肿瘤与面神经的关系以及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情况[House-Brackmann(H-B)分级]。结果 12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8例行肿瘤及部分或全部腮腺浅叶切除术,1例行肿瘤及全腮腺切除术;3例仅行肿瘤切除,其中1例患者因肿瘤扩展到颅底不能完全切除。9例患者肿瘤发生于面神经的主干或主要分支,切除肿瘤后面神经完整;1例肿瘤发生于面神经终末支,术中部分粘连严重小分支被切断;1例复发二次手术患者,术中未发现面神经总干且找不到神经断端,故未行神经移植;1例由于术中无法将面神经的主干与肿瘤分开,神经切断后同时行神经移植术。术前面神经功能H-B Ⅰ级10例,Ⅱ级1例,Ⅴ级1例。术后随访1年复查面神经功能H-B Ⅰ级7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1例为神经移植患者,Ⅴ级1例为复发二次手术患者术后维持原状。结论腮腺区面神经鞘瘤临床少见,术前不易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术中应注意保护面神经。
吴俊福代立媛崔萌王吉恒张晓军李刚杜伟刘善廷
关键词:腮腺区面神经神经鞘瘤
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喉癌和10例癌旁组织中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的表达及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喉癌组织中肿瘤细胞和间质新生血管的EphB4与EphrinB2高度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P<0.001),但与肿瘤的临床分型和颈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EphB4与EphrinB2蛋白高表达组的平均MVD值明显高于EphB4与EphrinB2低表达组(P<0.001)。结论EphB4与EphrinB2蛋白在喉癌的发生和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与肿瘤血管密切相关。
代立媛娄卫华
关键词:喉鳞状细胞癌EPHB4EPHRINB2微血管密度
吻合血管的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的疗效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吻合血管的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喉癌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下咽癌患者16例,所有患者行下咽癌联合根治术加吻合血管的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缺损,随访观察并分析手术疗效和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5块组织皮瓣完全存活,1例部分坏死。13例受区伤口Ⅰ期愈合、3例出现局部并发症延期愈合,15例供区创面Ⅰ期愈合、1例因伤口裂开延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外观基本恢复正常,15例吞咽和发音功能均良好,可进行清楚语言交流,1例患者经2个月进食锻炼后回复吞咽功能。10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死于肿瘤局部复发,4例患者死于咽淋巴环转移。结论吻合血管的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是一种有效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的方法,重建后的发音、吞咽功能恢复理想。
罗瑞华代立媛崔萌齐金星
关键词: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下咽癌缺损
分析儿童甲状腺癌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
2012年
目的分析儿童甲状腺癌临床特征、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儿童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8~16(11.3±1.9)岁。所有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联合术后内分泌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疗效。记录并分析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术后病理分型和分期、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疗效、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以及患儿生存率。结果 18例患儿中,以颈部肿物就诊患儿16例,体检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10例,未发现特异性症状。乳头状癌13例,乳头状癌合并滤泡状分化者2例。术后近期4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声带麻痹、1轻度呛水、2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随访发现4例患儿术后肿瘤复发,1例死亡,术后5年的生存率为94.44%,余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儿童甲状腺癌具有特异性临床特征,外科手术是一种有效治疗儿童甲状腺癌的方法,预后较好。
罗瑞华齐金星代立媛崔萌
关键词:儿童甲状腺癌预后
CDCA3在下咽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0年
目的:探索与下咽鳞癌生长、转移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标记物,为开发下咽鳞癌新的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Oncomine肿瘤芯片数据库中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3(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protein 3,CDCA3)在头颈部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检测下咽鳞癌及癌旁组织中CDCA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下咽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通过分析Oncomine肿瘤芯片数据库中CDCA3的DNA拷贝数,发现在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集中,相比全血及正常头颈部组织,CDCA3的DNA拷贝数在头颈鳞癌组织中显著上调(P<0.05)。下咽鳞癌组织中CDCA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黏膜表达水平升高(P<0.05)。CDCA3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DCA3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CDCA3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CDCA3在下咽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下咽鳞癌患者原发肿瘤大小、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吴俊福代立媛代立媛崔萌杜伟刘善廷
关键词: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