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锦香 作品数:39 被引量:218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 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辽宁省医学高峰建设工程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发维甲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过程中维甲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对于初治的 15 4例 APL 患者 ,ATRA治疗后 ,白细胞小于 2 0× 10 9/ L 者单用ATRA治疗 ,白细胞大于 2 0× 10 9/ L 者加用化疗 ,治疗前白细胞大于 2 0× 10 9/ L 者 ATRA与化疗同时应用。结果 :14例 APL 患者发生 RAS。临床症状出现的中位时间为 7天 ,主要症状为发热 ,呼吸困难 ,低氧血病 ,肺部浸润等。 14例 RAS患者至少有以上 3种症状。 13例因白细胞增高化疗 ,5例ATRA减量 ,7例停用 ATRA,患者均加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12例 RAS患者 CR,2例死亡。未发生RAS患者 CR率为 89%。获得缓解后的 RAS患者继续用 ATRA维持治疗无 RAS再发生。结论 :APL 初诊时白细胞高 ,应用 ATRA后白细胞升高过快、过高者易发生 RAS。 许崇安 高峰 刘云鹏 王柏勋 金波 刘世洲 于锦香 何娟 李艳 翟明关键词:维甲酸综合征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克隆演变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16年 多发性骨髓瘤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骨髓瘤、浆细胞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分泌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及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受到抑制。随着硼替佐米、雷利度胺的广泛应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极大提升。但是有学者发现多发性骨髓瘤出现新的生物学行为,如:M蛋白的转变、髓外复发等,称之为克隆演变。本文报道1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克隆演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克隆演变特点及预后,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张贺洋 于锦香 李艳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文献复习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1999年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是以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伴多脏器浸润为特征而病因尚未明确的一组疾病,此病较少见,且白细胞总数高达100×109/L以上,嗜酸粒细胞>0.90者更少见,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结... 侯丽君 高峰 于锦香 翟明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增多 粒细胞增多 综合征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HHV-8的表达及其与IL-6的关系 2007年 目的探讨人类疱疹病毒-8(HHV-8)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检测 MM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Cs)、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骨髓活检标本中 HHV-8 DNA 特异序列 HHV-8 DNA;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6的含量。 于锦香 王柏勋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活检标本 多聚酶链反应 骨髓单个核细胞 血清白细胞介素 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和地塞米松与CH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比较 2007年 目的评价并比较氟达拉滨、米托蒽醌±地塞米松与CHOP 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方案联合化疗和 CHOP 及其改良方案联合化疗,对两组的疗效及毒性进行比较。结果氟达拉滨组总有效率为81.5%,其中初治患者有效率为75%。 张蕊 李艳 于锦香 潘登 高然 高峰 翟明关键词:氟达拉滨 恶性淋巴瘤 地塞米松 米托蒽醌 霍奇金淋巴瘤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及复杂变异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及其复杂变异的染色体核型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在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检测基础上,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采用多种位点特异性DNA探针(染色体全染、特殊位点、双色易位融合探针),对2002年9月至2007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血液科56例门诊及住院CML患者(慢性期51例,加速及急变期5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56例CML患者有5例为细胞培养失败,均为慢性期患者,该5例细胞培养失败病例经FISH技术证实均出现Ph+染色体,余46例慢性期患者中有42例出现Ph+染色体,其中2例为双Ph+染色体;3例合并有复杂的染色体变化,包括染色体数目及结构的异常,分别为-2,-6,-19,-16,-20,-Y,+8以及t(2;4)(p16;p15)。CML慢性期共有47例患者出现Ph+染色体,总阳性率为92.17%。5例加速及急变期患者均出现Ph+染色体,其中3例患者合并有复杂的染色体核型变化:-Y,del(10),I(9)。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CML的疾病分期、进展、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FISH技术在CML染色体核型分析上可作为重要技术补充手段弥补CC检查的不足。 张丽君 张蕊 于锦香 王艳萍 何娟 李艳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核型 BCR/ABL基因 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与CH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评价并比较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与CHOP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2年8月至2006年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化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66例,按照治疗方案分成氟达拉滨联合米托蒽醌组(简称“氟达拉滨组”)和CHOP组,对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氟达拉滨组总有效率为81·5%,而CHOP组为48·7%;对晚期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及伴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淋巴瘤患者氟达拉滨组总有效率均高于CHOP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氟达拉滨组血液学不良反应与CHOP组类似,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初治恶性淋巴瘤以及难治、复发、晚期的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的耐受性均优于CHOP方案。 张蕊 于锦香 李艳 潘登 高然 高峰 翟明关键词:淋巴瘤 恶性 氟达拉滨 CHOP方案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重症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以及Hp感染与患者临床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重症ITP患者与对照人群的Hp感染率;比较Hp阳性和Hp阴性ITP患者的年龄、性别、骨髓巨核细胞数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结果:42例ITP患者中28例14C-UBT阳性(66.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P<0.01)。Hp阳性和Hp阴性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3%和21%,两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ITP患者Hp感染率增高,Hp阳性ITP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更敏感。 潘登 李艳 徐海萍 于锦香 高峰 翟明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 糖皮质激素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_(38)~+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1996年 为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外周血肿瘤前体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6例M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携带浆细胞相关抗原(PCAA)——CD38+的淋巴细胞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①MM患者CD3+(总T)细胞、CD4+(TH)细胞、CD4+/CD8+比值下降(P<0.05),而CD8+(TS/TC)细胞无明显变化。②MM患者外周血CD38+细胞明显增高,化疗后CD38+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①MM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②MM患者外周血中存在肿瘤前体细胞,并且与疾病的临床分期和化疗有关。 于锦香 栗翠銮 李霞 翟明 刘云鹏 卢香兰 许国宣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瘤 T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坏死因子α对红系祖细胞造血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03年 肖卫国 欧凤荣 张丽君 于锦香 翟明 泽田贤一关键词:红系祖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型糖蛋白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