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晓文
- 作品数:61 被引量:316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育肥时间对中华绒螯蟹雌体性腺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 育肥是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效益和营养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雌体育肥通常开始于生殖蜕壳后,合适的育肥时间对改善商品蟹品质和降低育肥成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育肥养殖和生化分析研究了育肥时间对中华绒螯蟹雌体性腺发育和营养品...
- 吴旭干龙晓文王锡昌成永旭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育肥时间性腺发育营养品质脂肪酸
- 饲料中添加雨生红球藻粉对三疣梭子蟹雌体卵巢发育、色泽、抗氧化能力和生化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8年
- 研究采用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藻粉作为天然虾青素源,配制4种不同虾青素含量(含量分别为0、26.60、41.62和81.37 mg/kg)的饲料(记为饲料1#—4#),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雌体进行为期45d的育肥实验,研究其对雌蟹卵巢发育、色泽、抗氧化能力、免疫性能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育肥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对雌蟹性腺指数(GSI)和肝胰腺指数(HSI)均无显著影响。(2)肝胰腺、卵巢和头胸甲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红度(a*)值和黄度(b*)值均随饲料虾青素含量的升高而升高,而3种组织的亮度(L*)值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3)对抗氧化指标而言,虾青素添加组(饲料2#—4#)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均显著低于无虾青素组(饲料1#);血淋巴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肝胰腺中的SOD和T-AOC活力均随饲料中虾青素水平升高而上升,而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4)对免疫指标而言,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在饲料4#组最高,而饲料1#组血淋巴中的血蓝蛋白(H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5)对生化组成而言,肌肉和肝胰腺中的总脂、总碳水化合物及卵巢中总脂含量均随饲料中虾青素含量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饲料2#组卵巢中的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P<0.05)。综上所述,三疣梭子蟹雌体育肥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其卵巢发育无显著影响,但可改善色泽和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及可食组织中的总脂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三疣梭子蟹雌体育肥饲料中虾青素适宜含量为50 mg/kg饲料左右。
- 吴仁福龙晓文侯文杰潘桂平刘建国成永旭吴旭干
-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育肥饲料卵巢发育抗氧化能力生化组成
- 中华绒螯蟹幼蟹蜕皮周期中肝胰腺和肌肉脂类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1
- 2014年
- 以越冬后即将进入蜕皮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为实验对象,采用生化分析方法,研究其蜕皮周期肝胰腺及肌肉脂类的动态变化。本实验将其幼蟹蜕皮周期分为蜕皮前期(D期)、蜕皮期(E期)、蜕皮后期(AB期)和蜕皮间期(C1期和C2期)。结果发现,(1)蜕皮各期肝胰腺总脂含量变化显著,呈现为"高-低-高"的趋势,其中D期最高,AB期最低,C1、C2期开始回升;而肌肉总脂含量变化趋势与肝胰腺相反,为先上升后再下降趋势,在D期最低,AB期含量最高。(2)肝胰腺脂类中以甘油三酰(TG)为主,其次是磷脂(PL);而肌肉脂类主要是PL,其次是TG和胆固醇(CHO)。肝胰腺中TG含量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C1期含量最低,肝胰腺中的PL含量变化趋势与TC相反,AB期含量最高;肌肉中TG含量在E期最高,而此期的PL含量最低。(3)肝胰腺和肌肉的主要脂肪酸为C16∶0、C18∶1n9、C18∶1n7、C18∶2n6(LOA)、C20∶5n3(EPA)和C22∶6n3(DHA)(相对含量>4%)。蜕皮周期内,肝胰腺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其中D期肝胰腺中的DHA和EPA含量最高;肌肉中的SFA和MUFA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肌肉中的PUFA和HUFA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幼蟹蜕皮周期中,肝胰腺和肌肉中的脂类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肝胰腺中脂类可能是其蜕皮期间的主要能量来源物质之一。
- 马明君王春吴旭干何杰龙晓文李国祥汤北伟成永旭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肌肉
- 中国大陆沿海六大水系绒螯蟹群体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脂肪酸标记法
- 探明中国大陆沿海6大水系绒螯蟹群体之间的脂肪酸组成和群体差异,对于绒螯蟹的种质鉴定和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脂肪酸标记法比较了辽河、黄河、长江、瓯江、闽江和南流江水系绒螯蟹群体的脂肪酸差异,分析这6大水系群体之...
- 张成祖露龙晓文姜晓东吴旭干成永旭
- 关键词:地理群体绒螯蟹亲缘关系
- 盐度调控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分析探讨了水体盐度(0‰、6‰、12‰和18‰)对河蟹肝胰腺的生物学指数和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盐度组(12‰和6‰)具有较高的肝胰腺指数,6‰盐度下最高;低盐度组的水分和灰分含量最低,中盐度组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大部分矿物质在中、高(18‰)盐度下处于较高水平,雄蟹所有元素(Mn除外)在12‰时含量最高;高盐度会降低河蟹肝胰腺中DHA和EPA等不饱和脂肪酸,剩余盐度下油酸等个别脂肪酸有显著变化,但脂肪酸总量无明显变化,;盐度对雄蟹肝胰腺的氨基酸影响较小,而雌蟹的总氨基酸含量6‰时最低,18‰最高;高盐度下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0‰-12‰的盐度均出现了限制性氨基酸,主要为亮氨酸和含硫氨基酸。总之,河蟹肝胰腺的营养品质在高盐度下波动较大,而中、低盐度组则兼顾了高得率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 王帅吴旭干陶宁萍王锡昌龙晓文龙晓文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营养品质
- 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扣蟹附肢自切规律的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对中华绒螯蟹扣蟹培育池塘中幼蟹的自切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池塘养殖幼蟹的自切率较高,达29.2%,但无性别差异;根据体重将幼蟹分成4种规格(大:6~8 g;中:4~6 g;小:2~4 g;极小:0~2 g),就不同规格扣蟹而言,中等规格扣蟹的自切率相对较高,但4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大多数个体自切一条(50%~60%)或2条附肢(25%~35%),自切3个或3个附肢以上的比例较低,自切5条附肢比例仅为2%。3)附肢自切通常发生在幼蟹身体的其中一侧,身体两侧同时自切的概率较低(12%~15%)。4)各肢型受到自切的概率不同,后3对附肢的自切率显著高于第1第2对附肢(P〈0.05),自切螯足的概率最低。5)整体上,扣蟹雌雄个体的自切规律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
- 赵恒亮何杰吴旭干龙晓文刘皓成永旭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幼蟹自切
- 池塘养殖条件下长江、黄河和辽河种群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和营养组成的比较研究
- 本文研究了池塘养殖条件下长江、黄河和辽河种群中华绒螯蟹成蟹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组成及其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1)长江种群中华绒螯蟹卵巢指数显著低于黄河和辽河种群;辽河种群雌体总可...
- 赵恒亮吴旭干龙晓文何杰姜晓冬刘乃更成永旭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地理种群性腺发育营养组成池塘养殖
- 中华绒螯蟹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CPT)的基因特性及其表达分析
- 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CPT)家族包括CPT1和CPT2两类酶,主要调控长链脂肪酸穿过线粒体膜而进行脂肪酸β氧化.本文基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简称河蟹)基因组数据克隆了三个CPT的亚型(CPT...
- 刘丽刘泽华龙晓文成永旭吴旭干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基因表达营养调控
- 中华绒螯蟹在西藏高原条件下越冬期生化组分的变化被引量:8
- 2014年
- 分析了在西藏高原条件下驯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越冬期间生化组分及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越冬前后,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指数显著降低,由越冬前的11.72%降为越冬后的9.96%;(2)越冬后,肝胰腺中水分及干物质组分中的总脂和蛋白质相对含量显著下降;肌肉干物质中总脂和蛋白质相对含量也显著下降,但水分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总糖相对含量在越冬前后均没有显著性差异;(3)脂类组分中,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游离脂肪酸(FA)和磷脂(PL)相对含量在越冬后都极显著降低;而肝胰腺中的甘油三酰(TG)相对含量显著升高,肌肉中磷脂的相对含量显著上升;(4)脂肪酸组分中,肝胰腺主要的饱和脂肪酸(SFA)C16∶0、C16∶1n7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18∶1n9和C18∶2n6在越冬期间作为主要能源物质被动员,消耗量均在10%以上;肌肉中SFA和MUFA作为能源被动员的情况和肝胰腺中的情况类似,但值得注意的是,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的C20∶5n3(EPA)、C22∶6n3(DHA)虽然在越冬后相对含量有明显上升,但由于肌肉中EPA和DHA的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肌肉总脂的23.47%和12.38%),结合肌肉中总脂的消耗情况来看,在越冬期间EPA和DHA的绝对量是下降的,表明仍有较多的EPA和DHA被消耗;(5)越冬期间,肌肉中的蛋白质和肝胰腺中的脂类均被大量消耗,表明养殖的中华绒螯蟹已受到低温和饥饿的双重胁迫。如果要提高西藏高原地区养殖中华绒螯蟹越冬后的成活率,建议在越冬前做好其相关脂类和蛋白质的营养强化。
- 陈伟王春杨印蹼龙晓文王伟成永旭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越冬生化组分脂肪酸
- 中华绒螯蟹池塘套养与温室养殖的中华鳖雄体生物学指数和营养成分比较被引量:10
- 2017年
- 分别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套养和温室养殖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雄体(分别简称为"套养鳖"和"温室鳖")各5只,解剖取四肢肌肉、裙边和肝脏,分析和比较两种鳖的生物学指数,可食组织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结果显示:(1)温室鳖裙边指数(SI)和肝体比(HSI)均显著高于套养鳖(P<0.05)。(2)套养鳖肌肉灰分和裙边水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温室鳖,而裙边蛋白含量则以温室鳖较高(P<0.01),套养鳖和温室鳖其余常规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3)温室鳖肌肉和裙边中的大部分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E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高于套养鳖,半胱氨酸含量及EAA/TAA以套养鳖较高(P<0.05);套养鳖和温室鳖肌肉和裙边中的必需氨基酸评分(EAAS)较为接近,而EAAS平均值以套养鳖较高。(4)温室鳖肌肉C18:1n9、C18:1n7及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量显著高于套养鳖,而C22:6n3、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PUFA、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及n-3/n-6以套养鳖较高(P<0.05);就裙边而言,除温室鳖C17:0和C20:2n6含量显著高于套养鳖外(P<0.05),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见,中华鳖在两种养殖模式下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 龙晓文吴仁福麻楠李才平吴旭干成永旭
- 关键词:中华鳖雄体温室养殖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