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东
- 作品数:20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典型石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大庆市为例被引量:6
- 2012年
- 以石油开采导致短时间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的典型区域大庆市为研究对象,应用GIS/RS技术分析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采用修正的相对生态价值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987-2005年大庆市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呈增加趋势,草地和水域呈减少态势,同时土地利用类型转变频繁,转移量占主导的是草地退化为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从1987年的2增加到2005年的4,土地利用类型由农业主导转为以工业为主导;研究期内大庆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总体呈下降态势;1987-200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同时存在生态环境改善和恶化两种趋势,并且改善程度小于恶化程度,导致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呈下降态势。
- 张小虎孙茜张合兵黄晓东雷国平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
- 基于农户家庭特征的耕地抛荒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决定了耕地经营单元为整个农户家庭,抛荒决策是全部家庭成员特征交互作用的结果,但留守劳动力的个人情况对于抛荒决策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基于对河南省新蔡县部分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通过Logistic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人口数、耕地数量、健康状况、非农就业比及年龄五项指标对抛荒决策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农户健康状况及年龄因素对抛荒决策的影响作用呈现出阶段性和临界性的特征,较差的健康水平和62岁是正负作用的分水岭。基于此,提出了规范农户行为、鼓励农民以地入股、保障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 张影蒲春玲刘志有闫志明汪霖黄晓东胡赛
- 关键词:耕地抛荒LOGISTIC分析
- 基于突变理论的干旱区绿洲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乌鲁木齐为例被引量:5
- 2016年
- 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基于PSR框架及突变理论,构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突变级数模型,并运用突变级数法对2009—2013年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安全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3年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2009年)→较安全(2010—2012年)→临界安全(2013年)的发展历程;从各准则层来看,压力系统安全水平逐年降低,安全等级经历了安全→较安全→不安全直线下降的发展历程;状态系统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过程;响应系统安全水平逐渐上升,安全等级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很安全直线上升的发展历程;影响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安全的指标因素主要是人均水资源量、单位耕地化肥负荷率、单位耕地农药负荷率、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
- 黄晓东蒲春玲宋建华王承武闫志明张影刘超
-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PSR模型突变理论乌鲁木齐
- 物元分析模型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由于土地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历史综合体,使得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具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物元理论应用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建立基于物元理论的评价模型。该模型以一种新的方法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并结合实例进行应用,通过与综合指标法相比较,表明物元分析模型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具有合理性,并且可行性。
- 陈鹏张合兵张小虎黄晓东
- 关键词:土地可持续利用物元模型综合指数法
- 基于农户家庭特征的农村宅基地闲置与退出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以伊宁市作为样本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农村宅基地闲置与退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家庭拥有的房屋数量、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年收入、家庭是否有人担任村干部等6个自变量对家庭宅基地的闲置有着显著影响;对于伊宁市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的满意程度、对宅基地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对现居住宅基地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家庭是否有人担任村干部、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里有几代人对农户响应宅基地的退出有显著影响。
- 汪霖蒲春玲张影刘超胡赛黄晓东
- 关键词:宅基地影响因素
- 粮食主产区耕地集约利用及障碍因素诊断被引量:10
- 2012年
-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其集约利用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持续状态等方面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模型和熵权系数法定量分析1996—2008年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状况,并诊断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素。研究表明:(1)1996—2008年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受自然灾害影响,2002—2004年出现小幅波动;(2)1996—2008年河南省耕地的投入强度、利用强度、产出效果、持续状态等均总体呈增加态势;(3)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地均农电投入、地均农机动力、地均利润、城镇化水平等,因而政府应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积极性,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 张小虎牛海鹏张合兵黄晓东
-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障碍度
- 基于调查的少数民族地区征地安置模式研究——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被引量:2
- 2016年
- 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新疆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同时面临着农地征收安置问题,并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本文将以南疆的阿克苏地区为例,采用失地问卷调查方式,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比选目前安置模式的优劣,试图探索以"1+1+X"安置模式作为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尝试,并通过相关分析,论证其可行性。揭示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如何规避降低由征地安置带来的社会矛盾,成为缓解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征地安置的关键问题,为新疆其他地区征地安置模式提供参考价值。
- 刘超蒲春玲刘志有闫志明黄晓东张影汪霖
-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 基于熵值法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及整治分区研究——以鹤壁市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科学合理地测算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尤其是现实潜力,是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依据。以鹤壁市为例,从各乡(镇)的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4方面的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利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对鹤壁市各乡(镇)农村居民点进行了现实整治潜力测算与整治分区。结果表明,鹤壁市农村居民点整治现实潜力综合修正系数为0.438 7,增加耕地系数仅为29.67%,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可行性较差。鹤壁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较大的地区主要位于城市郊区和浚县的粮食主产区,此区域地形基本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质量较好,土地自然限制性较小。
- 赵素霞张小虎黄晓东
- 关键词:熵值法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
- 西部县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控影响因素研究——以新疆伊宁市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我国正在实行第三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方法等方面都更加科学规范合理。在西部县市规划实施管控方面,由于人员、技术及相关政策等方面因素,制约着西部县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影响土地资源科学高效利用。以新疆伊宁市为研究区,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建立实施管控指标体系,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方法,揭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年来实施管控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研究证明,应该建立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控运行机制,深入开展相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科学研究,揭示科学合理的土地管控影响因素,遵循集约节约用地模式,实现县域土地资源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
- 刘志有蒲春玲王承武闫志明黄晓东
-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影响因素
- 一种基于DELSMA模型的城市不透水面提取方法被引量:6
- 2019年
- 针对线性光谱混合分解(LSMA)模型在端元个数不变的情况下易造成不透水面被高估或低估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影像分层的变端元线性光谱混合分解(DELSMA)模型。以城市不透水面为研究目标,采用Landsat 8陆地成像仪(OLI)影像为实验数据,对比分析DELSMA模型和LSMA模型提取的不透水面精度。与LSMA模型分解结果进行对比,DELSMA模型相关系数从0.898 2提高到0.947 3,拟合优度从0.804 7提高到0.896 3,均方根误差从0.089 5减少到0.079 1,从精度验证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影像分层的DELSMA模型对混合像元的分解效果优于LSMA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影像分层降低了场景复杂度,有效减少了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的干扰;采用变端元进行混合像元分解,有效减少了计算量和地物类内差异对分解精度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透水面的提取精度。
- 黄晓东刘文锴韩宇平张合兵刘轩穆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