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钟
- 作品数:31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4-(4-三氟甲基)苯基-2,6-二(4-氨基苯基)吡啶与BSA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合成了一种单晶化合物4-(4-三氟甲基)苯基-2,6-二(4-氨基苯基)吡啶(MPAPP),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力显微镜法(AFM),电化学阻抗谱法和圆二色谱法(CD)研究了其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AFM发现BSA与MPAPP发生了作用,电化学阻抗法表明BSA与MPAPP是以形成复合物的形式相互作用。由紫外吸收光谱及Stern-Volmer方程判断MPAPP对BSA的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出温度在299 K,305K,311 K时,BSA与MPAPP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4.53×106L/mol、4.33×105L/mol、4.47×104L/mol,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28、1.08、0.88。由热力学参数方程获得ΔH、ΔS和ΔG的值分别为-160.32 kJ/mol、-423.33 J/mol/K、-33.74 kJ/mol,推断出二者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根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得到BSA与MPAPP的结合距离r为1.17 nm(299 K),并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和CD研究了MPAPP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MPAPP的加入没有引起BSA构象的变化。
- 徐丽繁王瑞玲黄振钟盛寿日
- 关键词:牛血清蛋白
- N-苯并噻唑基正丁基酰亚胺萃取汞的研究
- 2011年
- 以2-氨基苯并噻唑和正丁酰氯为原料合成了新型萃取剂N-苯并噻唑基正丁基酰亚胺(简写成HY)。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对其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HY萃取剂是通过其酰亚胺-NH基团中的N和羰基中的氧与Hg2+配合形成HgY2螯合物。考查了HY浓度、pH值、温度和水中的一些常见阳离子及阴离子对Hg2+萃取的影响。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用该萃取剂萃取1.0mmol/L Hg2+离子,500 mmol/L NO3-,400 mmol/L SO42-,50 mmol/L Ni2+、Zn2+、Cd2+,40 mmol/L Cu2+、Pd2+,20 mmol/L Fe3+,10 mmol/L PO43-不干扰HY对Hg2+的萃取。根据分配比与温度的关系求出了萃取反应的ΔH0值,此值表明了该萃取反应为吸热反应。
- 陈莉莉邱祖民黄娟黄振钟
- 关键词:萃取剂汞
- 3,8-二甲基-4'-甲氧基黄酮的合成及其与BS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3,8-二甲基-4'-甲氧基黄酮(DMMOF),通过1H NMR、13C NMR、IR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DMMOF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MMOF与BSA粒径大小分别为2.747、2.284 nm,二者混合后为17.705nm;DMMOF对BSA有荧光猝灭作用,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及Stern-Volmer方程判断其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DMMOF与BSA的结合常数及其相应的结合位点数;由热力学参数方程计算出ΔH、ΔS和ΔG的值分别为-116.86 kJ.mol-1、-279.55 J.mol-1.K-1、-32.14 kJ.mol-1,推断两者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DMMOF与BSA的结合距离为1.22 nm(306 K)。同时运用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DMMOF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DM-MOF的加入并未引起BSA构象的改变,结合紫外吸收光谱推测DMMOF的A环与BSA的134位色氨酸残基及酪氨酸残基发生结合。
- 王瑞玲韩二伟黄丹丹徐丽繁黄振钟
-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相互作用
- 高锰酸钾对莰烯的氧化反应研究
- 1996年
- 利用气相色谱及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研究了高锰酸钾对莰烯的氧化反应,着重就反应介质的酸碱性、反应温度、溶剂等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 黄智敏傅海萍黄振钟黄振钟
- 关键词:莰烯高锰酸钾
- 荧光光谱研究CBAP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 2012年
-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4-(2-羧基苯偶氮)-连苯三酚(CBA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BAP对HSA的荧光猝灭属静态猝灭。通过288、293、298 K时的荧光猝灭,得出CBAP与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62×106,3.97×105和3.56×105,结合位点数n=0.92(平均值)。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CBAP与HSA的结合距离r=1.44 nm,由热力学参数焓变和熵变,推断两者反应时氢键和范德华力可能起主要作用。运用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技术分析了CBAP对HSA构象的影响,表明CBAP的加入改变了HSA中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的构象。
- 韩二伟倪永标汤君王瑞玲黄振钟
-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
- 岭回归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钴和铟被引量:1
- 2006年
- 用岭回归法校正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In252.137nm对Co252.136nm的吸收线重叠干扰,对合成样品中Co和In的含量进行了同时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可以认为岭回归可能是解决原子吸收谱线重叠干扰的一种方法。
- 黄振钟吴欣欣陈受惠陈莉莉李平
- 关键词: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钴铟光谱干扰
- 分子模拟及光谱法研究2-乙基-3-(3-硝基苯基)喹唑啉-4-酮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合成了2-乙基-3-(3-硝基苯基)喹唑啉-4-酮(ENPQO),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荧光偏振法、离子强度法及分子模拟法研究了ENPQO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法显示ct DNA与ENPQO作用后,引起ENPQO紫外吸收光谱的增色效应;在以吖啶橙(AO)为荧光探针的实验中,随着ENPQO浓度的增加,ct DNA-AO体系的荧光被猝灭,其猝灭过程主要是静态猝灭,ENPQO对ct DNA-AO体系的荧光偏振基本无影响;不同浓度的Na Cl溶液未削弱ENPQO对ct DNA-AO的猝灭程度。以上结果均表明ENPQO与ct 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主要为沟槽结合。利用分子模拟对接技术预测了ENPQO与ct DNA的结合最优构象,与光谱实验结果一致。
- 黄小艳徐丽繁邓志红邓承雨程姣燕黄振钟
- 关键词:小牛胸腺DNA光谱法分子模拟
- 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钴和铟被引量:4
- 1997年
- 本文用解联立方程组方法校正了火焰原子吸收分析中In252.137nm对Co252.136nm的吸收线重叠干扰,对混合样中Co和I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 黄振钟罗捷衷明华郑衍生
- 关键词:火焰原子吸收钴铟原子吸收光谱
- 新试剂5-氟偶氮胂Ⅰ荧光法测定铝的研究被引量:9
- 1996年
- 本文报道了新试剂5-氟偶氮胂Ⅰ(5-FAsA-Ⅰ)的合成方法,研究了荧光光度法测定铝的反应条件。Al(Ⅲ)与试剂在pH5.60HAc-NaAc缓冲介质中形成1+1红色配合物并呈现荧光,λex/λem=348.6/391.4nm,线性范围为0~0.2μg/mL,检测限为3.0ng/mL。用于分析茶叶样品中的铝,结果满意。
- 黄振钟嵇志琴
- 关键词:铝荧光光度法
- PEG-(NH_4)_2SO_4-8Q5SAC双水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微量铜被引量:7
- 2006年
- 建立PEG-(NH4)2SO4-8Q5SAC双水相体系测定铜的方法.实验表明,铜与试剂8Q5SAC在pH=9.26的NH4Cl-NH3·H2O双水相体系中显色形成稳定的紫色络合物,以试剂最大吸收波长665 nm为参比波长,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565 nm为测量波长,用双波长吸光光度法测得摩尔吸光系数为5.37×10^4L·mol^-1·cm^-1,线性范围为0~0.5 μg/mL.用于工业废水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 黄振钟吴欣欣陈莉莉陈受惠张华香
- 关键词:双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