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张婷 作品数:21 被引量:110 H指数:8 供职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理学 文化科学 更多>>
不同竹龄雷竹中硅及其他营养元素吸收和积累特征 被引量:21 2013年 在浙江省临安市的雷竹主产区,分别采集不同竹龄(1~4 a)和不同器官(叶、枝、秆)的雷竹样品,分析了Si和其他营养元素含量、吸收和积累特征,以及Si和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雷竹各器官中C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竹秆>竹枝>竹叶,Si、N、P、K、Ca、Mg、Al、Fe和Mn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竹叶>竹枝>竹秆.除Mn主要积累在竹叶中外,其他9种营养元素主要积累在1年生雷竹的秆中.3~4年生雷竹竹叶的Si平均含量为13.66 g·kg^(-1).雷竹属于Si积累植物.随竹龄的增加,雷竹叶中的N、P、K和Mg含量减少,C、Al和Mn含量增加.雷竹对Si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第2年(57.1%),对N和K的吸收主要集中在前两年(67.7%~93.7%),此后N和K从植株体内流出,其流失量分别占总积累量的19.1%~39.1%.雷竹中Si与Ca、Al、Mn呈显著正相关,与N、P、K、Mg呈显著负相关. 黄张婷 姜培坤 宋照亮 孟赐福 吴家森关键词:雷竹 器官 硅 营养元素 相互作用 中国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021年 硅是土壤和岩石的一种基本成分,具有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强植物抗性、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调节全球碳循环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等方面的作用。本文在全面介绍土壤硅的形态、有效性及生物循环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硅及植硅体含量状况,阐明了影响土壤有效硅及植硅体的因素,重点阐述了近年来有关稻田土壤有效硅与水稻生长及森林土壤有效硅与林分植硅体形成关系,以及植硅体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全球土壤碳汇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可为未来我国开展土壤有效硅与植硅体研究提供借鉴。 刘丽君 黄张婷 黄张婷 孟赐福关键词:生态系统 有效硅 植硅体 影响因素 中国重要丛生竹硅储量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探明中国重要丛生竹的硅(Si)储量的大小及空间分布特征,在广东、福建、浙江、云南和四川等丛生竹的主产区选择了8种重要丛生竹(青皮竹、粉单竹、麻竹、绿竹、黄竹、龙竹、缅甸竹和慈竹),通过测定不同丛生竹叶、枝、秆和现存凋落物中的硅含量和生物量,对我国重要丛生竹的硅储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1 8种丛生竹不同竹龄叶、枝、秆Si含量大小依次表现为叶(12.47~62.71 g·kg-1)>枝(7.66~29.26 g·kg-1)>秆(1.12~11.77 g·kg-1),且各器官中Si含量均低于凋落物(40.86~123.74 g·kg-1);在不同竹种间,绿竹2、3 a叶、枝Si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竹种,粉单竹的1、2、3 a秆中的Si含量分别与1 a麻竹、2 a绿竹及3 a缅甸竹存在显著差异;2 8种丛生竹地上部分的总Si储量为5 082.93 kg·hm-2,其中,现存凋落物的贡献率可达51.18%,远大于叶、枝、秆。不同竹种Si储量大小依次为:龙竹>黄竹>慈竹>绿竹>青皮竹>缅甸竹>粉单竹>麻竹;3通过对竹种面积与地上部分总Si储量计算可得,8种重要丛生竹地上部分Si总储量约为41.55×104t Si,目前全国丛生竹地上部分Si总储量约为51.94×104t Si。论文对丛生竹生态系统硅储量的估算能为整个竹林系统以及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硅储量的估测提供一定基础数据。 项婷婷 应雨骐 黄张婷 叶晶 吴家森 姜培坤关键词:丛生竹 硅含量 毛竹林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估算的最佳鲜叶采样时间 被引量:4 2019年 本研究测定了毛竹林1年中不同月份现存鲜叶和凋落物的植硅体碳含量,通过比较不同月份鲜叶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与全年凋落物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估算毛竹林植硅体碳封存速率的最佳鲜叶采样时间.结果表明:毛竹鲜叶中植硅体和植硅体碳含量分别为23.45~101.07 g·kg-1和0.73~1.98 g·kg-1,且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不同月份毛竹鲜叶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为0.75~7.68 kg·hm-2·a-1,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4月,且差异显著;2月和12月毛竹鲜叶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与全年凋落物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可将2月和12月作为估算毛竹林植硅体碳封存速率的最佳采样月份. 胡晓薇 黄程鹏 黄张婷 姜培坤 姜培坤 张云晴 吴家森 刘丽君关键词:毛竹 鲜叶 凋落物 采样时间 碱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硅体碳含量 被引量:18 2014年 1引言近年来,植硅体碳作为一种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潜力的稳定型有机碳已被科学工作者广泛研究[1,2]。为进一步对植硅体碳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出快速准确检验植硅体中有机碳含量的新方法变得尤为迫切。目前,植硅体碳的测定方法主要有Elementar Vario MAX CNS分析仪法和酸溶法[3,4],前者需要高温条件及特定仪器,难于适应大批样品低损耗、快速经济检测的需求;后者存在环境污染的风险,同时也对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本实验建立了强碱快速溶解植硅体,重铬酸钾一硫酸溶液氧化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植硅体碳的方法,扩大了检测限度,降低了分析成本。 杨杰 李永夫 黄张婷 姜培坤 项婷婷 应雨骐关键词:分光光度法测定 有机碳含量 植硅体 碱溶 VARIO 一种缓解水稻种植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缓解水稻种植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稻田种植区挖浅塘池和蚯蚓池,在浅塘池与稻田之间、浅塘池与蚯蚓池之间、蚯蚓池与后续排水沟之间设置拦水闸,在浅塘池内种植芦苇,在蚯蚓... 姜培坤 黄张婷 吴家森一种硅肥与生物质碳提高竹林植硅体碳储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肥与生物质碳提高竹林植硅体碳储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毛竹林主产区,选择栽培历史和立地条件一致的有代表性样地,建立20m×20m的方形小区,顺坡横向设置,周围设保护带;步骤B、在建立的小区中随机... 黄程鹏 姜培坤 吴家森 黄张婷 董达植物生态系统中的植硅体闭蓄有机碳及其在全球土壤碳汇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21 2013年 植硅体闭蓄有机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carbon,PhytOC)是封存在植硅体中的有机碳。在土壤环境中受到具有高度抗分解能力的植硅体的保护,它可以长期(数千年至万年以上)封存在土壤剖面中,从而成为陆地土壤长期(万年尺度)固碳的重要机制之一。以千年的时间尺度来衡量,估计全球土壤有机碳的平均积累率为2.4g·m^-2.a^-1,其中PhytOC积累贡献了15.0%~37.0%。通过选择种植高产PhytOC的植物物种来增加短期和长期碳汇的途径是存在的。大多数的农作物如大麦Hordeumvulgare,玉米Zeamays,水稻Oryzasativa,高粱Sorghumvulgare,甘蔗Saccharumofficinarum和小麦Triticumaestivum已知是植硅体的生产者。估计全球上述作物每年生产的PhytOC高达(5.08~12.01)×10^6t.a^-1。综述了植物生态系统中PhytOC的形成机制与特征、积累率、提高土壤PhytOC积累率的农学措施及其在全球土壤碳汇中的重要作用。 孟赐福 姜培坤 徐秋芳 周国模 宋照亮 黄张婷关键词:土壤学 植物生态系统 植硅体 雷竹覆盖物分解速率及其硅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7 2013年 以冬季地表覆盖增温为核心的雷竹早产高效栽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产区。为探明雷竹覆盖物(稻草和竹叶)的分解速率及在分解残余物中硅含量的年动态变化规律,在浙江临安市雷竹主产区采用分解管法进行了覆盖物分解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稻草、竹叶的月平均分解速率分别为8.5%和11.9%,在1a内分别分解了67.5%和79.3%。分解过程中,稻草和竹叶C含量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而N含量则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两者的C/N比总体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在试验初期前者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后者。稻草、竹叶覆盖残余物中的Si含量随着分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都在12月达到最大值81.8 g/kg和80.0 g/kg。稻草、竹叶的分解残余物中硅含量与铝含量或铁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 黄张婷 张艳 宋照亮 姜培坤 项婷婷关键词:雷竹 覆盖物 分解速率 硅含量 不同竹龄雷竹中硅和其他营养元素吸收和积累特征 在浙江省临安县的雷竹主产区,采取了不同竹龄(1~4 a)和不同器官(叶、枝和秆)的样品,分析了Si 和其他营养元素含量,并研究了它们吸收和积累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雷竹中的C 含量序依次为竹秆>竹枝>竹叶,而Si、N... 黄张婷 姜培坤 宋照亮 孟赐福 吴家森关键词:雷竹 年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