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杏
-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防治体系的建立——以贵州省盘县白河沟水库流域为例
- 在对贵州省盘县白河沟水库流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白河沟水库流域水污染系统防治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总体框架,为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系统防治建立提供参考。
- 董云仙徐长城马杏张军莉谭志卫
-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
- 文献传递
- 云南省水土流失DPSIR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被引量:4
- 2009年
- 根据云南省的立地条件及可获取性原则建立了云南省水土流失评价模型DPSIR的指标体系(16个指标),并初步分析了各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为进一步定量评估云南省水土流失奠定了基础。
- 马杏朱翔赵睿
- 关键词:水土流失DPSIR模型指标体系
- 气候变化对云南省水资源影响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2
- 2015年
- 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给全球水资源造成了巨大影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简单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历程,着重论述了云南省观测到的气候变化事实,及气候变化对云南省河川径流量、河流泥沙、冰川和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通过研究进展的综述,指出目前气候变化对云南省水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下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奠定基础.
- 马杏何燕何雁东许建初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资源
- 环境绩效评估在地方层面的应用——西双版纳案例被引量:3
- 2015年
- 环境绩效评估是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可将环境绩效纳入政府政绩考核内容。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案例,探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利用DPSIR概念框架模式构建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一个时间系列的数据揭示和理清西双版纳州环境问题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各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其联动状况,针对与预定目标的实现和可达程度低的指标,诊断西双版纳州环境状况和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判读西双版纳州在环境问题上的应对绩效,对环境保护政策、方案的制定提供直接依据,对促进和优化今后的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环境绩效评估在区域(东盟)和国家层面制度化和主流化提供基础。
- 杨丽琼马杏张军莉谭志卫
- 关键词:环境绩效评估DPSIR指标体系环境保护规划
- 饮用水水源地水污染防治体系的建立——以贵州省盘县白河沟水库流域为例
- 2012年
- 在对贵州省盘县白河沟水库流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白河沟水库流域水污染系统防治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总体框架,为饮用水源地水污染系统防治建立提供参考。
- 董云仙徐长城马杏张军莉谭志卫
- 关键词:饮用水源地水污染
- 西庄河山地流域水资源供需动态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位于怒江流域的西庄河是典型山地小流域 ,山地流域内常常是潜在的水资源十分丰富 ,但现实的水资源却严重缺乏 ,流域内许多村社都面临农业灌溉用水和人畜饮水紧缺的问题。以西庄河流域为例 ,通过定量监测研究山地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 ,并通过供需现状参与式评估探讨山地流域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 马杏李镜宏许建初
-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西庄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水文响应模拟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造林项目建设、退耕还林、天保林工程的建设,滇西南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明显改变,尤其是山区流域林地覆被明显增加,耕地减少,分析这种变化趋势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很有必要。本文选取怒江水系中山小流域西庄流域为例,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GIS分析了1982、1991、1999和2004年的土地覆被变化,然后以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为研究工具,用1998~2002年流域实测降雨及径流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然后固定气候因子(1998~2002年实测气候资料),模拟分析了不同土地覆被情况下的水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自1982年至2004年,森林覆被面积增加44%,草地面积减少28.6%,耕地面积减少16.1%;相应的流域地表径流减少21.3%,年径流减少2.0%,雨季径流量减少2.7%,枯季径流量减少0.2%,年蒸发增加4.8%,雨季蒸发量增加5.0%,枯季蒸发量增加3.9%。合理规划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对于流域综合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马杏许建初董秀颖李家统
- 关键词:土地覆被变化遥感影像GISSWAT模型水文响应
- 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
- 许建初杨雪飞李巧宏何俊于海英马杏
- 山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已成为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有鉴于此,许建初研究员带领其团队,以西南山地的生物多样性为研究对象,紧系“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关系这一核心研究目标,通过探索关键山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
- 丽江市漾弓江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估被引量:3
- 2014年
- 从"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出发,构建了17个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定量评估了丽江市漾弓江流域现状(2008)、近期(2020)和中期(2030)水资源脆弱性,指标评价结果表明:流域3个时期的水资源脆弱性分别为极脆弱、强脆弱和中脆弱,丽江坝区水资源脆弱性随着水资源综合规划措施的落实在近期和中期一定程度得到改善,但脆弱性仍然较大,揭示了流域水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
- 马杏许建初苏宇芳
- 关键词:水资源脆弱性DPSIR模型
- 滇中地区昆明市潜在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
- 2017年
- 基于昆明市12个气象站1970-2013年的气象资料,采用世界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彭曼公式估算了12个气象站的潜在蒸发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采用空间内插统计得到昆明市区域平均气象因子和潜在蒸发量,分析了潜在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区域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为1 150.5mm,年和季节空间分布相一致,总体呈北高中南部低、高值集中分布在金沙江干热河谷;1970-2013年期间区域年潜在蒸发量显著下降(α=0.05),下降幅度为16.3mm/10a;同期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显著增加(α=0.05),年平均风速、年相对湿度和年日照时数显著减少(α=0.05);区域存在"蒸发悖论"现象,体现在1970-2008年期间8个单站;区域年平均风速和年日照时数的减少是造成年潜在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区域气温的升高和年相对湿度的减少使得年潜在蒸发量减少的趋势有所减缓,但未改变其减少趋势.春、秋和冬季潜在蒸发量的减少主要受平均风速的影响,夏季潜在蒸发量的减少主要受日照时数的影响.
- 马杏何雁东何燕张晓旭
- 关键词:潜在蒸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