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焕华 作品数:59 被引量:372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8株人黑色素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从人黑色素瘤组织建立一系列黑色素瘤细胞系 ,命名为黑色素瘤细胞系 1- 8号 (HME1- 8) ,并研究鉴定其体外细胞生物学与免疫学特性。方法 :取黑色素瘤组织进行组织块培养法 ,待长满 90 %汇合面后消化传代培养 ,并进行形态学、生长动力学、免疫学及致瘤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 :该系列黑色素瘤细胞系已在体外培养生存 1- 2年 ,传 6 0 - 10 0余代 ,其生物学特性显示 :①这些细胞系体外生长的倍增时间为 34. 2 - 5 9. 5h ;②软琼脂集落形成率平均值在 8. 6 % - 2 6 . 2 %之间 ;③接种至裸鼠后具有较高的致瘤性 ;④染色体核型分析为非整倍体 ,众数为 6 4 - 117条 ;⑤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含丰富的核糖体及黑色素颗粒 ;⑥免疫组化分析显示细胞浆内含大量阳性棕色黑色素颗粒 ;⑦肿瘤抗原检测显示 8株黑色素瘤细胞系的Melan -A抗原阳性率为 75 % ,MAGE - 1阳性率为5 0 % ,MAGE - 2阳性率为 37 .5 % ,MAGE - 3阳性率为 6 2 .5 %。结论 :8株黑色素瘤细胞系经体外长期培养后已永生化 ,形成了连续传代细胞系 ,具有明显的黑色素瘤细胞恶性表型特征。 祝和成 吴尚辉 黄柏英 顾焕华 罗学滨 彭聪 祝斌关键词:黑色素瘤 细胞培养 细胞系 Epstein-Barr virus induces human nasopharyngeal epithelial cells to escape from the replicative senescence 被引量:2 2002年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biological changes of primary human nasopharyngeal epithelial cells in the early stage of immortalization. METHODS: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nasopharyngeal epithelial cells were observed by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 and the activity profile of senescence-associated beta-galactosidase (SA-beta-Gal) was detected by SA-beta-Gal staining. The expression of p16(INK4a) protein was tested by immunochemical assay, and the life span in vitro of nasopharyngeal epithelial cells was calculated as population doublings. In addition, the expression of Epstein-Barr (EB) virus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 (LMP1) was also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RESULTS: Morphologically, cells treated with EB virus and 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 (TPA) formed multi-layer foci, and their cellular life span in vitro was extended (about 155 days of culture). A low percentage of cells (about 4.8%) expressed SA-beta-Gal activity at late primary culture, and did not always express p16(INK4a) protein in the progression of culture. CONCLUSIONS: Nasopharyngeal epithelial cells treated with EB virus in cooperation with TPA can pass through the stage of senescence and enter the early stage of immortalization. Some changes of phenotype occur in these cells.Our results provide data for further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immortaliz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uman nasopharyngeal epithelial cell line. 杨静 唐发清 顾焕华 邓锡云 翁新宪 唐敏 曹亚关键词:NASOPHARYNX 放射及化学治疗对RB细胞系HXO-Rb_(44)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995年 作者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HXO-Rb44进行顺铂(DDP)、阿霉素(ADM)和长春新碱(VCR)分别联合放射线对该细胞系杀伤效应的研究。结果提示,这三种药物在低剂量时,都可增强放射线对RB细胞的杀伤作用;高剂量时,则主要表现为两种方法的协同作用。DDP、ADM两种药物,在放射线照射前后运用无明显差别;VCR于照射前运用,效果明显优于照射后运用。DDP和ADM是通过抑制细胞的潜在致死损伤和亚致死损伤的修复,增加放疗效果,VCR只抑制细胞的潜在致死损伤的修复,起放射增敏作用。 徐和平 王成业 祝和成 顾焕华 刘双珍 许雪亮关键词:母细胞瘤 细胞系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EB病毒LMP1通过NF-kB介导的HSV-tk/GCV治疗EBV相关肿瘤的研究 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研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EBV-LMP1)通过活化NF-kB反式激活HIV-LTR进而启动自杀基困HSV-tk在EBV相关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展肿瘤治疗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以鼻咽癌细胞为实验模型,将HSV-tk基因置于HIV-LTR调控序列之下,构建LMP1调控且依赖于NF-kB的HSV-tk/GCV系统,采用同位素方法检测tk活性来研究LMP1通过NF-kB调控HSV-tk转录的靶向性和表达特征,MTT方法检测在GCV处理下肿瘤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成功构建受LMP1调控且依赖于NF-kB的HSV-tk表达质粒,发现其在GCV处理下,表达LMP1的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结论;携带有LMP1-HSV-tk的细胞对GCV治疗高度敏感,显示这一肿瘤治疗系统在EBV相关肿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杨力芳 王承兴 胡智 唐敏 顾焕华 翁新宪 易薇 曹亚关键词:EBV-LMP1 HSV-TK/GCV 肿瘤治疗 鼻咽癌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在鼻咽癌细胞中通过STAT3促进VEGF表达 被引量:24 2004年 探讨了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 1(LMP1)是否通过STAT3调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利用蛋白质印迹的方法对HNE2、HNE2 LMP1以及瞬时转染STAT3显性负性突变体STAT3β的HNE2 LMP1细胞中VEGF含量进行检测 ,发现LMP1可以上调VEGF的表达 ,而STAT3β可以抑制VEGF的上调 ;利用LMP1可控表达细胞系tet on LMP1 HNE2进行LMP1时间和剂量诱导表达研究 ,发现VEGF可以随LMP1的动态表达而表达 ;将VEGF野生型报告基因和VEGF潜在的STAT3转录因子突变体报告基因与LMP1表达载体分别共转染研究发现 ,LMP1可以激活VEGF的转录 ,这种转录通过VEGF启动子区STAT3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发挥作用 ;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确证了STAT3的这种DNA位点的特异性活性 .结果表明 :EB病毒编码的LMP1在鼻咽癌细胞中可以增加VEGF的转录和表达 。 谭运年 陶永光 李力力 刘素芳 唐敏 顾焕华 曹亚关键词:EB病毒 STAT3 鼻咽癌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通过结合TRAFs调控NF-κB 被引量:11 2001年 为了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 1(LMP1)的致瘤机制 ,对鼻咽癌中LMP1激活重要的核转录因子NF κB机制进行了研究 .首先 ,采用免疫共沉淀 蛋白质印迹在稳定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HNE2 LMP1中证实LMP1与TRAF1,2 ,3结合形成免疫共沉淀复合物 ,进一步以野生型LMP1及其三种突变体的鼻咽癌细胞系LMP1(野生型 ,wt)、HNE2 LMP1del187~ 35 1(CTAR1缺失型 )、HNE2 LMP1(1~ 2 31) (CTAR2缺失型 )、HNE2 LMP1(1~ 187) (羧基端胞浆区缺失型 )、HNE2 pSG5 (空白载体型 )为材料 ,结合NF κB报道基因质粒(pGL2 NF κB luc)的荧光素酶活性表达分析NF κB的活性 ,证实 :较之母细胞 ,野生型LMP1活化NF κB达13 8倍 ,LMP1(1~ 187)几乎不活化NF κB ,LMP1(1~ 2 31)活化NF κB达 4 9倍 ,LMP1(del187~ 35 1)活化NF κB达 9 1倍 ;TRAF1过表达升高LMP1(wt)及LMP1(1~ 2 31)介导的NF κB活性 ,而对LMP1(del187~ 35 1)活化NF κB无影响 ;TRAF3过表达或TRAF3负显性突变体抑制LMP1(wt)及LMP1(1~ 2 31)介导的NF κB活性 ,而不影响LMP1(del 187~ 35 1)活化NF κB ;TRAF2过表达升高LMP1(wt)、LMP1(1~2 31)及LMP1(del 187~ 35 1)介导的NF κB活性 .这些结果表明 :鼻咽癌中LMP1通过TRAF1、TRAF2或TRAF3调控NF κB 。 王承兴 李晓艳 顾焕华 邓锡云 曹亚关键词:鼻咽癌 潜伏膜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NF-ΚB EB病毒 EB病毒LMP1在鼻咽癌细胞系中通过NF-κB、AP-1促进MMP9表达 被引量:34 2002年 目的 探讨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EBV)LMP1是否通过NF κB和AP 1促进MMP9表达 ,为全面阐明LMP1的分子致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MMP9 CAT表达质粒导入HNE2 pSG5、HNE2 LMP1、HNE2 LMP1(1 185 )、HNE2 LMP1(1 2 31)、HNE2 LMP1Δ187 35 1鼻咽癌 (nasopharyngealcarcinoma ,NPC)细胞系 ,比较各组细胞系的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CAT)活性 ,以确定LMP1或其不同的结构域是否上调MMP9转录 ;采用明胶Zymography法检测上述细胞产生MMP9的活性 ,以确定LMP1或其不同的结构域是否促进MMP9蛋白表达 ;借助报道基因分析法确定在NPC中野生型LMP1能否激活NF κB和AP 1的活性 ,进一步将突变了NF κB或AP 1结合位点的MMP9 CAT表达质粒导入上述细胞系 ;比较相应的CAT活性 ,以确定LMP1或其不同的结构域是否通过NF κB或AP 1上调MMP9表达。结果 与导入载体pCDNA3比较 ,HNE2 LMP1、HNE2 LMP1(1 185 )、HNE2 LMP1(1 2 31)和HNE2 LMP1Δ187 35 1NPC细胞系CAT活性分别提高 7.2 ,1.3,3.3和 4.0倍。明胶Zymography法检测显示 ,在HNE2 LMP1、HNE2 LMP1(1 2 31)和HNE2 LMP1Δ187 35 1细胞系中 ,均可检测到 92 0 0 0MMP9活性 ,而HNE2 pSG5、HNE2 LMP1(1 2 31)几乎均为阴性。较之母细胞 ,野生型LMP1活化NF 王承兴 邓锡云 李晓艳 顾焕华 易薇 翁新宪 夏林庆 曹亚关键词:EB病毒 LMP1 NF-ΚB AP-1 鼻咽癌 一株新的卵巢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从人卵巢癌组织建立一株卵巢癌细胞系 ,为卵巢癌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药物筛选提供可靠的材料。 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卵巢癌组织 ,进行组织块培养法 ,待长满 90 %汇合面后消化传代培养 ,并进行形态学、生长动力学及致瘤性等生物学特性分析。 结果 该卵巢癌细胞系已在体外培养生存 1年以上 ,传 80余代 ,命名为湖南卵巢癌细胞系 1号 (HOC1) ,其生物学特性显示 :这些细胞系体外生长的倍增时间为 47.2h ;软琼脂集落形成率为 18.5 % ;接种至裸鼠后具 10 0 %致瘤性 ;染色体核型分析为非整倍体 ,众数为 74~ 92条 ;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卵巢癌细胞表面含有丰富的微绒毛 ,胞浆内含有丰富的核糖体。 结论 该卵巢癌细胞系经体外长期培养后已形成永生化细胞系 ,并具有明显的恶性表型特征。 吴尚辉 邓朝晖 祝斌 顾焕华 罗学滨 祝和成关键词:卵巢癌 细胞培养 细胞系 人DC与胰腺癌细胞融合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胰腺癌CTL 目的探讨凋亡的胰腺癌细胞致敏的DC疫苗及DC与胰腺癌细胞融合杂交疫苗体外诱导抗胰腺癌特异性CTL的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①从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DC细胞、培养于含GM-CSF和IL—4的RPMI-1640完全... 祝和成 吴尚辉 黄柏英 祝斌 顾焕华 罗学滨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胰腺癌 细胞融合 CTL 文献传递 EB病毒LMP1在鼻咽癌细胞系中通过NF-κB、AP-1促进IL-8分泌 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EB病毒LMP1分子致瘤机制 ,在已证实鼻咽癌细胞系中LMP1有效激活NF κB或AP 1的基础上 ,对LMP1是否通过NF κB或AP 1促进IL 8分泌进行探讨。方法 以稳定表达LMP1及其 3种突变体、空白载体的鼻咽癌细胞系 [HNE2 LMP1、HNE2 LMP1(1 185 )、HNE2 LMP1(1 2 31)、HNE2 LMP1△ 187 35 1和HNE2 pSG5 ]及antisense LMP1处理的HNE2 LMP1鼻咽癌细胞系为材料 ,将IL 8报道质粒瞬时导入这些细胞系中 ,通过测定luciferase值以反映LMP1是否促进IL 8转录 ;将mutAP 1 IL 8 luc或IκBα(S32A S36A)表达质粒导入HNE2 LMP1细胞系中 ,比较其IL 8报道活性 ,以确定LMP1是否通过AP 1或NF κB诱导IL 8转录 ;利用ELISA方法测定HNE2 LMP1、HNE2 pSG5、anti sense LMP1处理的HNE2 LMP1鼻咽癌细胞系中的IL 8浓度 ,进一步从蛋白水平上确定LMP1是否促进IL 8分泌。结果 与HNE2 pSG5相比 ,在HNE2 LMP1、HNE2 LMP1△ 187 35 1和HNE2 LMP1(1 2 31)细胞系中IL 8报道活性分别升高了原来水平的 11.5、8.6和 3.4倍 ,而HNE2 LMP1(1 185 )对IL 8报道活性不影响。在HNE2 LMP1细胞系中IL 8蛋白水平提高了 17.4倍 ,而antisense LMP1则使HNE2 LMP1细胞的IL 8报道活性及蛋白水平分别下降到原来水平的 18.3%和 9.2 % ; 王承兴 顾焕华 邓锡云 李晓艳 夏林庆 易薇 翁新宪 曹亚关键词:EB病毒 IL-8分泌 NF-ΚB AP-1 鼻咽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