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玲
-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众筹”博物馆的范例 美国托莱多艺术博物馆被引量:2
- 2017年
- 1905年,学者哈特曼(Sadakichi Hartmann)访问了美国俄亥俄州的小城——托莱多。哈特曼对托莱多的印象不佳:位置偏远,位于迈阿密一伊利运河(Miami Erie Canal)的终点;人烟稀少,居民总数还不到3万人。
- 陈继玲
- 关键词:艺术博物馆托莱多伊利
- 美国文化的崛起
- 本文从绘画变迁的角度探讨从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期间美国文化萌芽、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及其内容。文中关注的重点是美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各个阶层观念的变迁及对美国文化的影响,美国在坚持民族性与接受欧洲文化之间的博弈,...
- 陈继玲
- 关键词:美国文化民族性现代主义文化认同
- 文献传递
- 哈民忙哈遗址陶器纹饰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一、引言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标志物,负载着丰富的史前社会、人类行为和精神活动的信息。在陶器研究领域,国内考古学者侧重于通过陶器纹饰特征或制作工艺的分析,以确定其区系文化类型及相对的年代序列。西方考古学者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出较为成熟及多元的研究方法。首先,传统的陶器纹饰分析方法日益成熟,在早期特定的母题、主题分析及风格辨析的基础上发展出图案结构分析[1]和模式分析法[2];同时,一些新的科技手段,如光学显微(SEM)。
- 陈继玲陈胜前
- 哈德逊河画派与美国自我意识的崛起被引量:2
- 2012年
- 国内学者对美国文化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领域,鲜有从艺术活动的角度考察美国文化的意义。在某种层面上,艺术活动可以反映一个时期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观念。从19世纪中期流行于美国的哈德逊河画派的风景画的剖析入手,可以洞察这一时期美国的主流意识观念。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在文化上的自我意识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叶。在这个阶段,美国不仅加强了国家认同,而且意识到在文化上需要脱离欧洲的影响,形成独立的美国文化。
- 陈继玲
- 关键词:美国文化风景画身份认同
- 艺术与性别的纠结——边缘化女画家摩里索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女性艺术家为何在艺术史中长期处于边缘的地位,这是女性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19世纪末期法国印象派女画家摩里索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在深入研究了女画家的婚姻生活经历,其绘画题材的选择及作品的含义后,作者认为,在西方经典艺术史及印象画派中存在的性别意识导向,以及女画家本身对传统性别意识形态的认同,是导致女画家在印象派中边缘位置的根本原因。通过这一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女性在艺术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障碍,以及女艺术家难以成为伟大艺术家的根本原因。
- 陈继玲
- 关键词:女性主义印象派女画家
- 美国文化的崛起——绘画视角中美国文化的变迁
- 本文从绘画变迁的角度探讨从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期间美国文化萌芽、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及其内容。文中关注的重点是美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各个阶层观念的变迁及对美国文化的影响,美国在坚持民族性与接受欧洲文化之间的博弈,...
- 陈继玲
- 关键词:美国文化民族性现代主义文化认同
- 艺术考古视角下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分期
- 2024年
- 艺术考古依据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展开研究,在分期研究上可以形成不同于考古类型学的新的认识。从该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材料,根据其彩陶纹饰的先后发展序列以及纹饰风格的发展规律,可以重建半坡类型的发展阶段(将姜寨一期的文化特征视为半坡类型的开始),并由此揭示仰韶文化早期各个阶段的文化特征。艺术考古方法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更关注艺术图像和风格的变化及其关联因素,有助于深入理解史前社会的性质和文化特性。
- 陈继玲陈胜前
- 关键词:艺术考古彩陶纹饰半坡类型仰韶文化文化分期
- 史前艺术研究方法新探
- 2016年
- 史前艺术遗存研究是探索古代社会生活面貌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精神领域,有关其研究方法的探讨非常重要,但国内学者鲜有涉足。旧石器时代艺术研究所涉及的方法中最有代表性的为结构主义与萨满教假说,以及其他一系列所应用的方法。这些方法涉及到不同层次、视角与应用范围,它们可以相互结合,融入到我们称之为"关联的方法"的框架中。目前初步的研究实践显示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 陈继玲陈胜前
- 关键词:史前艺术研究方法结构主义
- 兴隆洼文化筒形罐的纹饰艺术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一、前言史前艺术研究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是一个很少有人研究的领域,显然,这是一个研究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领域。已有的重要研究包括对彩陶图案的解读,岩画研究(虽然许多岩画并不是史前的,通常仍算作是史前艺术的研究)等,与本文研究最接近的是朱延平之于赵宝沟文化小山尊形器"鸟兽图"的解析。前人的研究筚路蓝缕,
- 陈继玲陈胜前
- 关键词:兴隆洼文化艺术分析
- 查海遗址陶器风格变化的功能视角被引量:4
- 2015年
-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先民日常使用的器物,也是最常见的考古遗存,陶器的颜色、质地、形制及纹饰等特征的变化往往用以指示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序列及地区间的差异。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主要内容,它较好地解决了考古遗存的时空框架与关系问题,也就是when(何时)与where(何地)的问题。但是,通过考古遗存如何了解古人生活,即如何"透物见人",是当代中国考古学研究仍然有待突破的课题。在when、where问题之外,我们还需要回答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如何)
- 陈继玲陈胜前
- 关键词:中国新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