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
-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洋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 拆迁、搬迁与变迁:中国当代电影对城市拆迁的再现
- “拆迁”是中国当代电影的重要主题。尤其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住房改革的深化,再现城市拆迁的影片也逐渐增多,而且跨越了不同的代际利类型。
本文试图分析中国电影再现拆迁的方式,思考导演们如何利用...
- 陈涛
- 关键词:当代电影城市拆迁家庭关系社会道德
- 拆迁、搬迁与变迁:中国当代电影对城市拆迁的再现被引量:6
- 2011年
- "拆迁"是中国当代电影的重要主题。尤其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住房改革的深化,再现城市拆迁的影片也逐渐增多,而且跨越了不同的代际和类型。本文试图分析中国电影再现拆迁的方式,思考导演们如何利用影像和声音思考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家庭关系及社会道德的拆解和重构。本文将简单梳理"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电影中的拆迁主题,并在此基础上细读张扬的《洗澡》(1999)、安战军的《美丽的家》(2000)和宁瀛的《夏日暖洋洋》(2001)这几部拍摄于世纪之交的电影,分析三部电影再现北京市城市拆迁时的三种不同角度:一座建筑的拆迁、一个家庭的搬迁和一座城市的变迁。而当代导演对于城市拆迁的负面再现,其实显示了艺术自主性的张扬,可被看做是同主流体制和话语的一种"对话"。
- 陈涛
- 关键词:拆迁当代电影
- 怀旧与招魂——当代中国观念摄影中的家庭记忆被引量:2
- 2011年
- 在中国当代观念摄影中,很多艺术家使用家庭老照片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这些凝聚着家族历史的老照片,再现了一代人的时代记忆。本文简单梳理中国当代观念摄影发展语境,并细读冯梦波《私人照相簿》、郑连杰《家族岁月》、海波《三姐妹》、宋永平《我的父母》等观念摄影作品,讨论艺术家们以家庭照片再现记忆的两种方式:怀旧与招魂。借由20世纪90年代的"老照片"热潮,考察这些艺术作品中家庭老照片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思考不同时代中国式家庭的影像特征。
- 陈涛
- 关键词:观念摄影家庭记忆招魂怀旧
- 改编、衍生与挪用:红色经典电影的当代回响被引量:7
- 2021年
- 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红色经典"电影在21世纪的影视作品中被不断重复、衍生、回旋与改写,以不断创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成为当代文艺创作的有机成分。"红色经典"电影具有三种当代"回响"的方式:改编或翻拍、类型的衍生、创造性挪用。这些不同的"回响"方式,本身可以看作是21世纪我国社会在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合力的产物,也折射出当代多种历史观念、美学追求、再现机制和文化认同的差异性。
- 陈涛陈涛
- 关键词:回响改编挪用
- 体感上海的方法——21世纪初中国电影叙事与城市空间被引量:9
- 2012年
- 本文简要梳理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上海书写,分析21世纪以来上海影像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特征,试图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大论述框架下,舍弃怀旧、民间/底层和城乡对立的阅读模式,而以爱情和时尚为切入点,思考电影"体感"上海的方法,分别以《地下铁》、《大城小事》和《夜。上海》为例,分析三部电影中的时尚爱情故事,如何与上海城市空间相互交织。本文并不强调电影在情节、叙事和主题上对于城市的再现,而是侧重分析三部作品如何借由爱情这一媒介,以密闭空间、城市地标和织品建筑等影像空间形式来体感上海。
- 陈涛
- 关键词:电影叙事中国电影体感《大城小事》爱情故事
- 从历史梦魇到政治寓言:伊斯特凡·萨博电影中的记忆
- 2020年
- 同匈牙利其他导演相比,伊斯特凡·萨博更擅长拍摄"记忆"题材的影片。从前期电影中历史的梦魇到后期电影中政治的寓言,萨博电影中的记忆糅合了梦境、创伤、怀旧与温情,因此呈现出非常复杂的面貌。前期作品中梦魇般的记忆,源于他自身二战时的童年经历;而后期作品则借由对历史事件和经典名著的改编,书写了政治性的影像寓言。无论前期还是后期,萨博的影片都探讨了大历史和小人物的关系,表达了对于布达佩斯和匈牙利的强烈情感和认同。
- 陈涛
- 关键词:记忆